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21千字
字数
2015-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有关“新形势下贿赂犯罪的司法疑难问题”研讨成果的汇编。
内容简介
为了配合和促进国家对腐败犯罪的惩治与防范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联合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中央和地方的政法机关的专家型领导和知名高等法律院校的学者以“新形势下贿赂犯罪的司法疑难问题”为主题进行研讨,并把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新形势下贿赂犯罪司法疑难问题》以贿赂犯罪为研究对象,对惩治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司法认定、立法完善、程序和证据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兼备理论意义和实务价值,对我国的腐败犯罪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上编 惩处贿赂犯罪的程序和证据问题
- 腐败犯罪异地审判问题研究
- 一、前言
- 二、腐败犯罪异地审判概况和必要性
- 三、腐败犯罪异地审判存在的问题
- 四、腐败犯罪异地审判的制度完善
- 五、结语
- 信息化时代与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管理机制的重构——对于民间网络反腐现象的思索
- 一、此消彼长:民间网络反腐的兴起与职务犯罪举报工作的困境
- 二、制度性反思:现行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三、职务犯罪举报线索管理机制的重构
- 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若干问题之检视——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为切入点
- 一、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性质之廓清
- 二、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证明标准之检视
- 三、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证明对象之检视
- 四、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举证责任之检视
- 五、结语
- 贿赂犯罪侦查引入辩诉交易的探索与实践
- 一、辩诉交易制度
- 二、贿赂犯罪侦查引入辩诉交易的必要性
- 三、贿赂犯罪侦查引入辩诉交易的情形
- 四、贿赂犯罪侦查中辩诉交易内容的理解与适用
- 五、结语
-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我国贿赂犯罪证据制度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 一、现状考察:我国当前贿赂犯罪证据的主要特征
- 二、立法检讨:我国贿赂犯罪证据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
- 三、分而治之:重塑我国贿赂犯罪证据制度的路径选择
- 检察机关在贪污贿赂案件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解读与反思
- 一、贪污贿赂案件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分析
- 二、贪污贿赂案件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解读
- 三、贪污贿赂案件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反思
- 四、贪污贿赂案件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重构
- 五、结语
- 信息引导侦查工作的机制探讨——以广东顺德办理自侦案件为视角的分析
- 一、信息引导侦查的必要性
- 二、信息引导侦查之比较研究
- 三、信息引导侦查机制在基层检察院的运作
- 四、信息引导侦查工作机制的完善
- 五、结论
- 职务犯罪侦查“狱侦耳目”的规制使用
- 一、狱侦耳目内涵的界定
- 二、职务犯罪侦查运用狱侦耳目之证成
- 三、职务犯罪侦查狱侦耳目运用的规制
- 浅析手机取证——谈贿赂案件的信息化侦查
- 一、手机取证的概述
- 二、手机取证的法律规制
- 三、结语
- 浅析新形势下受贿犯罪的翻供问题
- 一、检察机关办理受贿案件面临的新形势
- 二、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形式及阶段
- 三、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原因
- 四、遏制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对策
-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没收——兼论我国新刑诉法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 一、刑事没收与其他没收法律措施的区别
- 二、国外立法中刑事没收之概况
- 三、我国新刑诉法中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 受贿犯罪讯问笔录在不同侦查阶段的功能及侧重点
- 一、讯问笔录在受贿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作用
- 二、现阶段,受贿案件讯问笔录在不同侦查阶段存在的问题
- 三、受贿案件中,讯问笔录在不同侦查阶段的功能及侧重点
- 当前贿赂案件办理中困境及其对策
- 一、新形势下贿赂案件办理的困境
- 二、应对贿赂案件办理困境的对策
- 中编 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与立法完善问题
- 贿赂犯罪的司法解释分析
- 一、引言
- 二、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功能分析
- 三、贿赂犯罪司法解释的不足
- 贪污贿赂犯罪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一、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
- 二、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三、规范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 一、“关系密切人”的界定
- 二、本罪与斡旋受贿罪的区别
-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 四、本罪的未遂问题
- 五、本罪与受贿罪的共犯认定问题
- 通过民事合同方式进行的新型受贿犯罪之司法认定
- 一、不正常合同行为的存在是认定新型受贿犯罪之前提
- 二、不正常合同行为中存在权钱交易是认定新型受贿犯罪之关键
- 三、新型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
- 论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共存形态的处断原则
- 一、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共存形态处罚原则争议的梳理
- 二、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的行为要素及其在共存形态中关系的厘定
- 三、对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共存形态之处断原则的确定
- 论基本刑事政策视域下贿赂犯罪立法的应然走向
- 一、我国不同时期基本刑事政策的简要梳理
- 二、基本刑事政策视域下我国贿赂犯罪立法存在的缺陷
- 三、“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视域下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应然走向
- 行贿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
- 一、行贿犯罪的立法沿革
- 二、“重受贿、轻行贿”现象的存在
- 三、应纠正“重受贿、轻行贿”的错误倾向
- 四、完善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
- 五、完善行贿犯罪的刑罚配置
- 六、行贿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
- 受贿罪的司法认定
- 一、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与认定
- 二、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理解与认定
- 三、关于“具体请托事项”的理解与认定
- 四、“非法收受财物”的表现形式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分析
- 一、近亲属
- 二、关系密切人
- 受贿罪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衔接研究
- 一、司法实践对刑法理论的挑战
- 二、受贿罪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衔接建议
- 三、结语
-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自首的实践思考
- 一、引言
- 二、职务犯罪自首中“自动投案”的认定
- 三、职务犯罪自首中“如实供述”的认定
- 浅谈“合法”形式下的受贿犯罪
- 一、“合法”形式下受贿犯罪的定义
- 二、研究“合法”形式下受贿犯罪的必要性
- 三、“合法”形式下受贿犯罪的类别
- 四、“合法”形式下受贿犯罪的认定
- 五、复杂型“合法”形式下受贿犯罪的辨析
- 六、结语
- 论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 一、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的概念和性质
- 二、确立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三、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构建
- 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探讨
-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职务”的含义
- 二、《刑法》第385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
- 三、“职务上的便利”与“工作上的便利”之关系
-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之关系
- 五、关于利用双重职务上的便利问题
- 六、“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和“将来”职务上的便利
- 高息借贷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
- 一、利用职权高息放贷可构成受贿罪
- 二、高息借贷型受贿属于委托理财型受贿的一种
- 三、受贿数额的认定
- 商业贿赂犯罪若干问题探讨
- 一、关于商业贿赂的概念和认定问题
- 二、关于回扣的法律性质问题
- 三、关于贿赂内容和范围的界定问题
- 四、关于商业贿赂犯罪案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问题
- 五、关于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
- 六、结语
- 受托与谋利分离时贿赂犯罪的层级式定性思路
- 一、受托与谋利分离时贿赂犯罪的类型与重合点
- 二、受托与谋利分离时贿赂犯罪的定性思路
- 三、受托与谋利分离时贿赂犯罪定性的具体分析
- 如何认定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 一、国家出资企业的概念及其意义
- 二、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认定标准
- 三、认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相关难题
- 四、完善相关规定的建议
- 贪污罪与受贿罪数额标准的修改完善
- 一、贪污受贿犯罪的数额起点问题
- 二、贪污受贿犯罪数额等级划分问题
- 三、贪污罪与受贿罪的量刑数额等级划分应当有所区别
- 论行贿罪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 一、我国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发展过程
- 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世界各国对行贿罪的规定
- 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 四、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必要修正
- 五、结语
- 浅析掩饰、隐瞒贪污贿赂所得的行为定性
- 一、提出问题:掩饰、隐瞒贪污贿赂犯罪所得的行为定性存在两种思路
- 二、分析问题: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的法条区分
- 三、洗钱罪的主观明知的认定
- 四、讨论的延伸:上游犯罪的行为人能否构成洗钱罪
- 五、结语
- 刑法上“关系密切的人”之规范展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关系密切的人”的司法展开
- 三、“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类型展开
- 四、结语
- 贿赂罪共犯形态之认定
- 一、贿赂罪共犯形态与身份的关系
-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共犯形态认定
- 三、有单位犯罪的贿赂罪共犯形态认定
- 四、斡旋受贿与介绍贿赂共犯形态
- 贿赂犯罪性质与要件的反思——从“对向犯”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角度
- 一、对向犯性质的质疑
-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质疑
- 三、余论
- 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适用问题研究
- 一、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的立法沿革
- 二、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的规定及评价
- 三、废止我国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的理性思考
- 四、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贪污贿赂犯罪的若干立法构想
- 受贿罪若干问题探析
- 一、贿赂的理解
- 二、利用职务上便利理解
- 三、事后受贿的认定
- 身份与共犯:以国家工作人员的共同犯罪为切入点
- 一、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共同犯罪的类型之归纳
- 二、各类型中的行为人行为的定性
- 三、犯罪标准说之提倡
- 四、结论
- “收受他人财物”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 一、“财物”范围的重新界定
- 二、“收受财物”行为既遂的认定
- 三、结语
- 检视与调适:我国性贿赂的刑法规制
- 一、前言
- 二、现行刑法框架下性贿赂的刑法规制
- 三、现行刑法框架规制性贿赂行为的法律困境及其突破
- 三、结语
- 性贿赂入罪的实践困境与应然研究
- 一、性贿赂的基本内涵和行为特征
- 二、性贿赂入罪的实践困境
- 三、性贿赂入罪的应然研究
- 四、性贿赂入罪的立法设计
- 我国受贿罪犯罪构成的反思与完善
- 一、我国受贿罪犯罪构成的现状
- 二、我国受贿罪犯罪构成存在的问题
- 三、我国受贿罪犯罪构成的完善
- 论贿赂范围的调整——以非财产性利益是否入罪为中心
- 一、我国刑法关于贿赂范围的立法沿革及学说分歧
- 二、非财产性利益出罪理由
- 三、非财产性利益入罪理由
- 四、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刑事立法完善建议
- 五、结语
- 贿赂犯罪对象的演进及司法界定探究
- 一、贿赂犯罪对象的立法演绎
- 二、贿赂犯罪对象的理论之辩
- 三、新型贿赂形式纳入贿赂犯罪对象的必要性及司法困境
- 四、贿赂犯罪对象问题的完善进路
- 受贿罪司法适用相关问题探讨——以高某受贿案为切入
- 一、基本案情
- 二、贿赂犯罪中犯罪主体身份的认定
- 三、贿赂犯罪中受贿情节的推定
- 下编 贿赂犯罪的防治问题
- 论我国贿赂犯罪揭露机制的完善
- 一、当前揭露贿赂犯罪的四个主要途径
- 二、贿赂犯罪揭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完善贿赂犯罪案件揭露机制
- 基层院查办贿赂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 一、2009年至2013年我院查办贿赂犯罪案件的特点、现状
- 二、我院在查办贿赂犯罪中遇到的司法疑难问题分析
- 三、对贿赂犯罪查办中疑难问题的可行性对策探析
- 新形势下贿赂犯罪司法疑难问题与应对
- 一、贿赂犯罪的特点与疑难问题
- 二、贿赂犯罪频发的原因
- 三、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的应对策略
- 浅谈干股型受贿案件的认定及预防对策
- 一、干股型受贿的概念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 二、干股型受贿案件的认定
- 三、干股型受贿犯罪的预防对策
-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查办贿赂案件实证研究——结合2007—2013年贿赂案件查办经验的分析
- 一、贿赂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 二、贿赂案件特点及发展动向
- 三、查办贿赂犯罪案件的经验做法
- 四、结语
- 国有企业贿赂犯罪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属国有企业2009—2013年贿赂犯罪为切入点
- 一、北京市属国有企业贿赂犯罪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
- 二、市属国有企业贿赂犯罪原因分析
- 三、市属国有企业贿赂犯罪对策建议
- 传统文化与腐败科学治理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腐因素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廉洁因子
- 三、扬弃传统文化,促进腐败科学治理
- 论腐败犯罪治理中的检察监督问题
- 一、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情况
- 二、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特点
- 三、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主要方法
- 四、加强检察监督,强化腐败犯罪治理
- “反腐”刑事政策的现代化与刑法理性
- 一、权力腐败:为何是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 二、严惩腐败:刑事法基本立场的回视
- 三、法治风险:“重刑”反腐的危及与可能代价
- 四、倚重刑事法反腐: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 五、结语:“反腐”刑事政策的现代化与刑法理性
- 公司内部调查制度研究
- 引言
- 一、公司内部调查制度的发展
- 二、公司内部调查制度的功能
- 三、公司内部调查制度的设计
- 四、公司内部调查的外部保障
- 结语
- 英国预防行贿失职罪的充分程序抗辩——兼谈对我国的启示
- 一、英国预防行贿失职罪的充分程序抗辩事由
- 二、构建充分程序的六项原则
- 三、英国司法部《指引》的评价
- 四、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立法的启示
- 强化行贿罪治理研究
- 一、行贿罪治理的概述
- 二、行贿罪治理的制约
- 三、规范与实践的调适
- 四、结语
- 新形势下遏制行贿犯罪的效果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检察机关2009—2014年查办的行贿案件为样本
- 一、北京市检查机关查办的行贿犯罪概况
- 二、当前行贿案件呈现出领域广泛性、对象集中性、手法复杂性等特点
- 三、行贿犯罪呈现长效化、群体化、出现“隔离带”等趋势
- 四、当前行贿犯罪的成因分析
- 五、取证难、认定难、区分难等问题在当前行贿犯罪查办工作中较为突出
- 六、对当前行贿犯罪打击力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 七、行贿犯罪的预防与查办对策
- 新形势下贿赂犯罪量刑问题实证分析
- 一、受贿罪与其他贿赂类犯罪量刑对比分析
- 二、受贿罪量刑对比分析
- 三、结论
- 医疗卫生领域中贪污贿赂犯罪的现状及防范
- 一、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 二、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多发的原因分析
- 三、医疗卫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防范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触发的犯罪治理模式的转变
- 一、德化治理
- 二、运动治理
- 三、综合治理
- 四、多元治理
- 近年来办理警察职务犯罪案件分析
- 一、“捞人”类案件的犯罪特点
- 二、犯罪原因分析
- 三、预防对策
- 从双成本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控制
- 一、双成本的概念
- 二、从双成本的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控制的方法
- 三、影响职务犯罪行为人的成本计算方法
- 四、小结
- 行贿行为入罪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某检察院近年办理的贿赂案件为视角
- 一、近三年某检察院受理案件所涉及行贿行为的基本特征
- 二、行贿行为“高发难处”的原因分析
- 三、破解行贿行为“高发难处”现象的对策建议
- 行贿犯罪案件查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以T市B区检察院办案情况为例
- 一、T市B区检察院近五年来查处行贿犯罪的现状
- 二、行贿犯罪的基本特点
- 三、行贿犯罪不断发生的原因
- 四、行贿犯罪的预防对策
- 金融领域贿赂类型职务犯罪实证研究
- 一、金融领域贿赂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 二、金融领域贿赂犯罪高发环节及特点
- 三、金融领域贿赂犯罪原因分析
- 四、金融领域贿赂犯罪预防对策建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