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

内容简介

郑齐编译的《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

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后记
  • 序言
  • 一 艺术的精神认识论
  • 二 哲理与人生观
  • 三 艺术与人生观
  • 四 艺术与认知
  • 五 文学的基本原理
  • 六 何谓浪漫主义
  • 七 当今的美学真空
  • 八 不可告人的浪漫主义
  • 九 艺术和道德背叛
  • 十 《九三年》序
  • 十一 我为何写作
  • 十二 举手之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安兰德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试图用 “理性”、用 “意志”,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所有艺术作品。历史上浪漫主义运动固然少不了尼采 “超人的权力意志”、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更多的是对法国启蒙运动唯理性的反对,对权威和唯一正确答案的反对,对用一种文化消灭另一种文化的反对。然而安兰德表现得很像某局,把道德传达的任务交给了艺术,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不能体现出病态、颓废,只鼓吹塑造了意志强大主角的作品,而且把作者的意志和作品中人物的意志混为一谈,批判那些反映现实、内容消极的作品,这个论调恰恰违背了她高举的自由大旗。首先,作品中的人物消极,并不能代表作品的社会意义就是消极的,比如《梦之安魂曲》,男女主角都在毒品中沦陷,放弃了健康的身体、亲情、爱情、友情,乃至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浑浑噩噩地度日,逐渐坠入深渊,但这恰恰从反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可以避免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安兰德所说的 “非理性的人希望在镜子中照出对他的辩护 —— 哪怕是对他醉生梦死的辩护,他那早已叛离的自尊心的一点点回光返照”。其次,什么样的品格是 “好的”、什么样的品格是 “坏的”,恐怕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勇敢与鲁莽、胆怯与谨慎、开朗与天真、循规与老实…… 相似的品格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大相径庭,我们不能武断地举起 “理性” 这个尺子,来做价值上好与坏的判断,在这方面安兰德呈现了一种极端的狭隘,即便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来看也颇为狭隘。第二个错误,就是在不了解艺术的情况下武断地批判一些艺术类型。比如 “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几乎已经灭亡。当然,雕塑的复兴可能会随时发生,但它的未来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的未来”。本书成书于 1970 年左右,贾科梅蒂等存在主义雕塑大师已活跃许久,更不用说极简主义、现成品、装置的兴起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建筑。又比如 “在电影和电视艺术中,文学是唯一的准线和标杆,音乐只是可有可无的背景伴奏”,这话狭隘至极,但凡她看过莱昂内 60 年代的几部代表作都不会这么说。再比如 “摄影是艺术吗?答案是:不是。它需要技术,而不需要创造力。一切艺术都需要选择性重塑。相机无法做到绘画中最基础的功用:视觉概念化,即用抽象要素创造存在”,这句话更反应了安兰德在摄影方面缺乏阅读经验,韦斯顿、曼雷等活跃在 1930 年代的大师采用的正是选择性重塑的手法。这里再摘一些安兰德的浅薄之言 ——“雕塑限于表现一种与人的感知不同的三维图像:无色的三维体。”“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相比绘画就要更受限一些。它利用艺术家对人形的把握表达他的存在观,但是这仅限于人形。”“无须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和科学发现,我们就可以以最完全、最客观的确定性断定它不是音乐。证据就在于音乐是周期性震动 —— 因此,非周期性震动的参与使得这样的作品自然地被排除在艺术范畴之外,亦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电影导演就是艺术家呢?我的答案是:给予电影可以被有形化的抽象含义的是故事;没有了故事,导演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摄影师而已。” 这类错误论断在书中还有很多,不一一罗列。最后,贴上以赛亚柏林的两句话 ——“在艺术或生活中,任何声称完美和真实的单一回答在原则上都不是完美和真实的 —— 这一切都是浪漫主义给我们的馈赠。”“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