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制造业升级路线图,AMRC模式,后工业化时代的新机遇,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马兆远重磅新作。

内容简介

2019年起,中国开始面临后工业化问题。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适合后工业化社会,传统的工业城市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后工业化地区如果经济长期停滞、就业不足,就会造成民众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催生大量的社会问题。怎样面对后工业化的挑战,怎样避免因为先期工业转移而产生和蔓延的锈带区,将是中国,乃至未来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马兆远教授在本书中,为防止锈带蔓延、解决后工业社会的就业问题、促进教育改革、打造新工程教育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以借鉴发展的模式:英国谢菲尔德大学AMRC模式,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张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谢菲尔德大学所尝试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为解决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案例:一个大学可以支持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研究所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制造企业在周围投资建厂;这些工厂转化了老就业,吸引了新移民,重振一度衰败的锈带城市;研究所也为这些工业企业培养了本地年轻人,年轻人通过在这里学习工业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这个地区的未来。AMRC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产学研转化机制打通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测一测
  • 赞誉
  • 推荐序 后工业化地区的新机遇
  • 序言 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创新模式
  • 第1章 防止锈带蔓延,亟待解决的后工业化问题
  • 锈带蔓延与惊醒的美国梦
  • 后工业化社会的产业结构变化
  • 后工业化社会的企业组织模式
  • 后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 中美制造业竞争
  • 第2章 智能制造升级的创新模式
  • 后工业化社会转型之路的探索
  • 后工业化城市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
  • AMRC的运营
  • 大学科技园AMP的建设
  • AMRC的社会影响与创新综合体的建设
  • 技术转移中的风险回避与效益提升
  • 第3章 高等教育的重新定位
  • 被美国带歪了的世界大学排名
  • 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
  • 后工业化时代的高等教育
  • 第4章 打造新工程教育
  • 工程思维是什么
  • Worker 4.0
  • 工程思维的核心
  • 第5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 Made-in-China made China
  • 中国的工程红利
  • 中国的升级红利
  • 中国的制度红利
  • 后记 三场必须面对的战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造中国所需的解决方案

    《智造中国》这本书,针对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思路。问题主要是:制造业成本激增,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过早的老龄化和实体经济衰退会让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新的高端制造业在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展开。如果不解决,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可能会面临铁锈地带的危机。所谓铁锈地带就是指的传统的工业区,由于制造业的衰退,人们大量失业,经济不振,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借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尝试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 AMRC 的模式。 AMRC 从本质上是一种研发平台。他沟通了大学、企业、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大学解决技术成熟度 1~3 的问题,企业解决技术成熟度 7 以上的问题,而新型的研发平台解决技术成熟度 4~6 的问题,也就是把原理原型和工程量产之间进行很好的衔接匹配,从而避免基础研究的冗余重复,解决真正发挥社会效用的成熟技术缺乏、原创性先进性不足的问题,最终解决有效就业的问题。基于 AM RC 的案例,作者还引申出对大学教育的思考,建议参照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利用新型的研发平台,可以实行学徒制的工程教育,从而丰富大学的培养途径,解决现在高等教育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问题,为后工业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型制造者提供合格的人才储备。再概括地说,作者认为现在中国的知识生产其实是过剩的,这会带来危机,必须实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新模式,实现新技术孵化转化的流水线,而 AMRC 这种新型的研发平台就是这样的流水线。而中国的制度、规模、人才基础具备实现这种研发平台的优势,但成功并不容易,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智造中国

      这本书有一个好名字。看的出来,马兆远博士对他的导师伯内特爵士非常尊敬,对谢菲尔德大学的先进制造研究中心的经验非常看好。但是中国的事情通常是实践先于理论,文中对 AMRC 的资料翻译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倒是文中对学者的动手能力、国外大学良好师兄弟关系、对大学学术期刊排名和国内实验仪器的吐槽让我觉得很过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AI人类

        人类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最终源头,不是资本,不是科学,是首脑兼用的人,具有工程能力满足实际需求的人。是可塑的,可成长的,不要把人(尤其是自己),当成一次性用品,尽管一次能备用很久很久(也将不久)。我们的教育不能再以 “教育精英” 为名来只筛选出会动脑的人,要跟得上后工业化时代,产品和服务要迭代,人更要迭代(做学结合,终身教育),会动手的人更有价值。人是社交动物,需要在一个较大的物理区域相聚,又需要在不同的物理区域流动,知识共享比知识保护更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AI 是人的工具,只代替靠经验和熟手谋生的工具人,My 替不了具有创造力和成长力的人。AI 时代的人不应焦虑 AI 应该焦虑自身心智的不再成长。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