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小书试图以通俗的形式介绍中国人的自我是怎样的。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从来都不会突出“自我”,我们谈的都是国家、社会、族群,我们强调的是集体,是“牺牲小我”的美德。时至21世纪,应该是走出这传统的条条框框、寻找自我的时候了。若不立己,焉能立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如何能发挥个人的作用?无论在日常的种种选择,或者在重大问题上的取舍,何去何从,是进是退,莫不与自我定位、自我理解有关。应该说,认识“自我”,就是成功人生路程的起点。

本书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帮助读者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研究什么是双文化的自我,释放个人潜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成功找寻自我,做一个“大写的人”。本书以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实验为依据,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等广阔视野来叙述自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讲 漫谈自我
  • 一、漫谈自我
  • 二、自我,是什么
  • 三、文化与自我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讲 文化与自我
  • 一、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 二、中西文化与两种自我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三讲 中国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
  • 一、古代中国人的自我结构
  • 二、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概念
  • 三、“自己人/外人”的划分:中国人的自我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四讲 中国人是他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
  • 一、“中国人是他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源自《孝经》
  • 二、农业经济的家族与孝道——从金融学看家庭与孝道
  • 三、“中国人是他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的含义
  • 四、“中国人是他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的哲学基础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讲 中国人自我的心理特点:自我包括母亲
  • 自我参照效应
  • 提取诱发遗忘
  • 中国人关于母亲的联想不同于美国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讲 中国人自我的心理特点:辩证的自我
  • 一、东西方不同的世界观与东西方不同的自我概念
  • 二、中国人自我的辩证性质:容忍矛盾,预期变化和认识上的整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讲 中国人的双文化自我
  • 一、双文化自我的概念
  • 二、双文化自我的测量(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
  • 三、双文化自我的测量(香港)
  • 自我概念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讲 中国人自我的神经基础
  • 一、神经科学对自我的研究
  • 二、中西方自我神经基础的比较
  • 三、文化启动对中国人自我神经基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九讲 中国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 自我概念的发展
  • 互倚型自我的发展
  • 孝的自我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哲学家张世英谈自我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4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