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临床心理学家的身份,从专业的立场上为教师和父母解读“恶究竟是什么“。

内容简介

现在的教师和父母总是致力于制造出一些“好孩子”“乖孩子”。不遗余力地排除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恶”,结果反而可能招来更严重的“恶”,犯下很多过失。而这种过失的牺牲者,永远是孩子。由河合隼雄编著的《孩子与恶》以例举的方式,对“恶”作了根本性的思考,说明了恶的存在有其有利的一面,不是简单杜绝就可以了事那么简单。启发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面对孩子的“恶”做出合适的回应。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恶与创造
  • 1.富有创造性的人们
  • 谁都不是好孩子
  • 脱离学校教育
  • 2.个性的显现
  • 喜欢的事情
  • 不合群
  • 3.自立的契机
  • 反抗
  • 不上学
  • 4.恶与想象
  • 想偷东西
  • 邪恶的创造者
  • 第二章 恶究竟是什么?
  • 1.恶的心理学
  • 是否存在恶?
  • 破坏力
  • 2.恶的二义性
  • 恶的魅力
  • 关系的解体
  • 3.根源性的恶
  • 恶的体验
  • 关系的恢复
  • 第三章 偷窃
  • 1.偷窃的魅力
  • 偷窃的故事
  • 自立的紧迫感
  • 2.盗火
  • 普罗米修斯
  • 授予火的文化
  • 3.到底想要什么?
  • 有关偷窃的心理咨询
  • 高尚的偷窃
  • 孩子发出的信号
  • 第四章 暴力和攻击性
  • 1.攻击性
  • 恶的文化差异
  • 暴力教师
  • 2.身体与恶
  • 身体性
  • 恶的消失
  • 3.玩耍与恶
  • 大便的游戏
  • 破坏规则
  • 4.感情的爆发
  • 被拒绝的笑
  • 发怒的效果
  • 第五章 谎言、秘密、性
  • 1.谎言的价值
  • 柳田国男的《孩子与谎话》
  • 不允许撒谎的妈妈
  • 围绕着谎言的人间关系
  • 2.秘密
  • 秘密和对人关系
  • 秘密宝物
  • 秘密的容许度
  • 3.孩子与性
  • 满不在乎的性
  • 作为维系的性
  • 第六章 校园内群体欺凌
  • 1.校园内欺凌的根底有什么?
  • 外来者
  • 决斗
  • 孩子们的世界
  • 2.现代的欺凌
  • 施加给孩子们的压力
  • 青春期
  • 大人的作用
  • 3.欺凌和对策
  • 对策究竟是什么?
  • 现场的教师
  • 校园心理咨询及学校的协助
  • 第七章 包围着孩子的恶
  • 1.从一个事例说起
  • 总统的女儿
  • 母亲和女儿
  • 人间关系的恶
  • 2.打着“善意”旗号的恶
  • 强加于人的善意
  • 不安
  • 3.大人、恶、孩子
  • 后记
  • 谷川俊太郎 为本书写的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善与恶的对立,撒谎,暴力,偷窃,性几个不同的方面,很清晰的分析了孩子时代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写到这到底是孩子还是大人的看法问题。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引发了大人的恶,还是大人的扭曲的价值观正在影响着孩子们原本的心态。有时候看书就像照镜子,照到孩子,照到自己,或许我们都在学习做好我们的角色,只是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坏而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出版中心

    东方出版中心是中国出版集团直属的一家国家级出版社,地处大都市上海。其前身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及副牌知识出版社(沪)等。成立于1978年10月,1995年10月改为现名。多年来中心以知识型、文化型、思想型为出书特色,以知识型、普及型读物为主要出书方向,以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重点出版教育、文化、外语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