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博大精深的大唐文化的学术巨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包括文学、乐舞、美术、道教文化、经学、佛教文化、礼仪风俗、史学、科技与术数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十编,历史文物图版500幅,150万字。

全书以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帝国为背景,翔实的海内外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为依据,以严谨的结构、深入浅出的风格、流畅的文字,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唐代文化的界定、发展阶段的轨迹、开放性和创新意识、道儒释三教的特点、繁荣昌盛的原因以及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本书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唐代文学与政治、士人生活、民俗、其他艺术以及与域外文学的关系;唐代宫廷和民间乐舞、机构及创造者;唐代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书法;唐代道教文艺、祭祀礼仪、斋醮、医学、养生和典籍;唐代经学的整理、韩愈和李翱对经学的贡献、《史通》《易学》《周易注疏》及《仪礼注疏》;唐代佛寺群系与寺院型制、僧团制度与僧官寺职、译业与声业、人文撰述、寺学庋藏、栖寄利养;唐代礼仪风俗;唐代史馆制度、唐初“八史”与“正史”独尊、中唐史风的转变、史学范围的扩大、两《唐书》的取材与思想、史通;唐代天文学与占星术、历法、医药、雕版印刷、地理学;唐代交通与对外文化交流、外来人与唐代社会、外来文明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唐代文化(上)
  • 编委会
  • 绪论
  • 一 唐代文化的界定
  • 二 唐代文化的发展阶段
  • 三 唐代文化的开放性
  • 四 唐代文化的创新意识
  • 五 唐代文化的道儒释三教色彩
  • 六 唐代文化的永恒魅力
  • 七 唐代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
  • 第一编 文学篇
  • 第一章 唐代文学概说
  •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范围
  • 第二节 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环境
  • 第三节 唐代文学盛况鸟瞰
  • 第二章 唐代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 第一节 唐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 第二节 文学与唐代士人生活
  • 第三节 唐代文学与民俗生活
  • 第三章 唐代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 第一节 唐诗
  • 第二节 缤纷多彩的唐代文章
  • 第三节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唐人小说
  • 第四章 唐代文学与其他文化门类的关系
  • 第一节 唐代文学与儒道佛三教
  • 第二节 唐代文学与其他艺术
  • 第三节 唐代文学与域外文学
  • 第五章 结语
  • 第二编 乐舞篇
  • 第一章 植根民间的唐代宫廷燕乐
  • 第一节 九部乐、十部乐
  • 第二节《立部伎》、《坐部伎》
  • 第三节 频繁入宫的少数民族及外域乐舞
  • 第二章 精湛的表演性乐舞及兴盛的自娱性乐舞
  • 第一节 “健舞”与“软舞”
  • 第二节 乐舞大曲的结构形式及其代表作
  • 第三节 其他表演性舞乐及晚唐出现的“悲舞”
  • 第四节 歌舞戏
  • 第五节 兴盛的自娱性乐舞
  • 第三章 乐舞机构和乐舞文化的创造者
  • 第一节 乐舞机构
  • 第二节 乐舞文化的创造者
  • 第四章 结语
  • 第三编 美术篇
  • 引言
  • 第一章 唐代建筑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园林
  • 第三节 寺院布局与塔
  • 第四节 存世木构建筑及分析
  • 第二章 唐代工艺美术
  • 第一节 织物
  • 第二节 金银器
  • 第三节 铜镜
  • 第四节 陶瓷
  • 第五节 漆艺
  • 第三章 唐代雕塑
  • 第一节 天竺新风与两京样式
  • 第二节 寺院造像
  • 第三节 石窟造像
  • 第四节 单体造像
  • 第五节 帝陵雕刻与墓俑
  • 第六节 唐代雕塑家
  • 第四章 唐代绘画(上)
  • 第一节 绘画样式与载体
  • 第二节 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 第三节 吴道子及其传派
  • 第四节 盛唐鞍马名家
  • 第五节 张萱与周昉
  • 第五章 唐代绘画(下)
  • 第一节 二李与王维
  • 第二节 松石与水墨风气
  • 第三节 花鸟名家
  • 第四节 敦煌壁画与绢画
  • 第五节 墓室壁画
  • 第六章 书法艺术及书画理论
  • 第一节 唐初四家
  • 第二节 张旭与怀素
  • 第三节 颜真卿与柳公权
  • 第四节 书画研究与著述
  • 第七章 结语
  • 唐代文化(中)
  • 第四编 道教文化篇
  • 第一章 唐代道教文学
  • 第一节 道教诗歌
  • 第二节 道教俗讲
  • 第三节 道教笔记小说
  • 第二章 唐代道教乐舞
  • 第一节 琴
  • 第二节 啸
  • 第三节 笙
  • 第三章 唐代道教绘画
  • 第一节 太上老君像
  • 第二节 道教诸神像
  • 第三节 老子化胡经
  • 第四节 著名道士像
  • 第五节 其他
  • 第四章 唐代道教雕塑
  • 第一节 造像
  • 第二节 铸钟
  • 第三节 经幢
  • 第五章 唐代道教书法
  • 第六章 唐代道教建筑
  • 第七章 唐代道教祭祀礼仪
  • 第八章 唐代道教斋醮
  • 第九章 唐代道教医学与养生
  • 第一节 医学
  • 第二节 养生之术
  • 第十章 唐代道教典籍的搜集、整理与著述
  • 第五编 经学篇
  • 第一章 唐代经学概说
  • 第二章 陆德明《经典释文》
  • 第一节 《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
  • 第二节 陆德明撰写《经典释文》的目的和期待
  • 第三节 《经典释文》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三章 唐王朝对五经的整理
  • 第一节 颜师古在经学上的贡献
  • 第二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 第四章 唐代的《易学》
  • 第一节 李鼎祚《周易集解》
  • 第二节 史徵《周易口诀义》
  • 第五章 贾公彦的《周礼》《仪礼》疏
  • 第一节 《周礼注疏》
  • 第二节 《仪礼注疏》
  • 第六章 刘知几《史通》有关经传的论述
  • 第七章 啖助、赵匡、陆淳(质)对《春秋三传》的看法
  • 第一节 讨论《春秋》宗旨
  • 第二节 评议“三传”得失
  • 第三节 补充集注新注
  • 第四节 赵匡“损益”说明
  • 第五节 《左传》、《国语》比较
  • 第八章 韩愈、李翱在经学上的贡献
  • 第九章 结语
  • 第六编 佛教文化篇
  • 第一章 佛寺群系与寺院型制
  • 第一节 佛寺群系的形成
  • 第二节 佛寺型制的演变
  • 第二章 僧团制度与僧官寺职
  • 第一节 僧尼仪规与禅门规式
  • 第二节 僧官与寺职
  • 第三章 译业与声业
  • 第一节 译业的鼎盛
  • 第二节 声业的成熟
  • 第四章 人文撰述
  • 第一节 僧传
  • 第二节 行记
  • 第三节 寺记与名山记
  • 第四节 经音义与唐梵语样
  • 第五节 参玄录
  • 第五章 岁节之庆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释门节日
  • 第三节 节祝情结与美学品格
  • 第六章 寺学与庋藏
  • 第一节 寄寺修学
  • 第二节 敦煌的寺学
  • 第三节 典籍藏
  • 第四节 名物藏
  • 第五节 故实藏
  • 第七章 栖寄与利养
  • 第一节 寺舍停客
  • 第二节“悲田”利人
  • 第三节 护生营林
  • 第七编 礼仪风俗篇
  • 第一章 唐前礼仪
  •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
  • 第二节 周公孔子制礼作乐
  • 第三节 诸子论礼
  • 第四节 秦汉礼仪
  •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礼仪
  • 第六节 隋代礼仪
  • 第二章 官颁唐礼
  • 第一节 贞观礼和显庆礼
  • 第二节 武则天冲击旧礼
  • 第三节 开元礼
  • 第四节 五经正义和开元礼举
  • 第五节 贞元、元和间礼的变迁
  • 第三章 唐代礼仪风俗
  • 第一节 唐代诞生礼俗
  • 第二节 唐代冠笄礼俗
  • 第三节 唐代婚嫁礼俗
  • 第四节 唐代丧葬礼俗
  • 第五节 唐代祭祀礼俗
  • 第六节 唐代皇帝礼仪
  • 第七节 唐代军礼
  • 第八节 唐代乡饮酒礼
  • 第九节 唐代家礼
  • 第十节 唐代节日风俗
  • 唐代文化(下)
  • 第八编 史学编
  • 第一章 唐代史学概说
  • 第二章 唐初‘八史’与‘正史’独尊
  • 第一节 以前王得失为鉴戒的《隋书》
  • 第二节 南朝梁、陈史和北朝齐、周书
  • 第三节 新修两晋南北朝史
  • 第三章 史馆制度与国史修撰
  • 第一节 史馆修史制度化
  • 第二节 国史的系统修撰
  • 第四章 总结前代史学的《史通》
  • 第一节 《史通》的撰著与结构
  • 第二节 《史通》的思想体系
  • 第三节 刘知几的史学贡献
  • 第五章 中唐史风的转变
  • 第一节 新起《春秋》学的影响
  • 第二节 先期道学对史学的渗透
  • 第三节 中唐之后的史学趋势
  • 第六章 探寻‘政理’的《通典》
  • 第一节 开史书编纂新体系
  • 第二节 《通典》的性质与内容
  • 第三节 《通典》的得失与“会要”的萌芽
  • 第七章 史学范围继续扩大
  • 第一节 杂史的大量涌现
  • 第二节 小说向历史笔记演变
  • 第三节 诏令与奏议单独立目
  • 第四节 “文之将史”的趋向
  • 第八章 两部《唐书》的取材与思想
  • 第一节 纂修情况考辨
  • 第二节 史源与取材的异同
  • 第三节 编纂思想的异趣
  • 第九编 科技与术数文化篇
  • 第一章 唐代科技与术数概况
  • 第二章 天文学与占星术
  • 第一节 天文仪器的制造
  • 第二节 天文观测与测量
  • 第三节 星表(星经)和星图
  • 第四节 恒星知识的普及
  • 第五节 域外天文知识的传入与促进
  • 第六节 占星术在唐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三章 历法与选择
  • 第一节 唐代几部著名的历法及其改进
  • 第二节 由历谱到历书的转变
  • 第三节 选择内容举要
  • 第四节 唐代历书对当代东亚“通书”的文化影响
  • 第四章 形形色色的术数文化
  • 第一节 唐代的占卜
  • 第二节 唐代的相术
  • 第三节 唐代的梦占与解梦
  • 第五章 泽及千古的唐代医药
  • 第一节 对前代医书的注释与修订
  • 第二节 中国第一部官颁药典
  • 第三节 唐代的方书
  • 第四节 敦煌所出《灸法图》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 第五节 唐代巫医一瞥
  • 第六章 唐代的雕版印刷
  • 第一节 唐代雕版印刷产生的条件
  • 第二节 有关唐代雕版印刷的文献
  • 第三节 关于唐代印刷术产生的年代
  • 第四节 印刷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 第七章 唐代的地理学
  • 第一节 地志学的发展与地图学的成就
  • 第二节 边疆及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
  • 第三节 地理学学科属性认识的变化
  • 第十编 对外文化交流篇
  • 第一章 陆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 第一节 陆路交通的发展
  • 第二节 唐朝与中亚诸胡国的交往
  • 第三节 唐朝与天竺诸国的交往
  • 第四节 唐朝与波斯、大食、拜占庭的交往
  • 第二章 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 第一节 海路交通的发展和繁荣
  • 第二节 海上贸易及唐朝与南海诸国的交往
  • 第三节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 第四节 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 第三章 外来人与唐朝社会
  • 第一节 使节、质子与“贡人”
  • 第二节 唐朝境内的外来佛教僧人
  • 第三节 唐朝境内的商胡
  • 第四章 唐朝的外来文明
  • 第一节 动植物的输入
  • 第二节 科技文化的输入
  • 第三节 唐朝的“三夷教”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无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