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行进于人生的山川湖海间,一路见真心、遇真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的散文集,主要记述父母、姐弟以及儿孙的生活侧面。几代人的亲情,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让一个普通的家,充满人生况味和世事沧桑。

不同的时期,肖复兴先生及其家人生活在各处。父母在北京,姐姐在内蒙古,弟弟在青海,自己在东北,儿孙在国外,充分体现出时代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形塑着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肖复兴先生的文字朴实动人,血浓于水的绵长亲情跃然纸上,令人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以及家作为坚强后盾所给予一个人的无穷力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插图
  • 自序
  • 辑一 母亲父亲(一)
  • 母亲
  • 父亲
  • 辑二 母亲父亲(二)
  • 花边饺
  • 荔枝
  • 苦瓜
  • 酸菜
  • 豆腐渣
  • 豆包儿
  • 腊八蒜
  • 菜粥从来味最长
  • 母亲的月饼
  • 母亲和莫扎特
  • 窗前的母亲
  • 五十年前那一夜
  • 春节写给母亲的信
  • 母亲染布
  •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 母亲的学问
  • 母亲的世界
  • 温暖的劈柴
  • 佛手之香
  • 金妈妈杏
  • 蓝围巾
  • 忽然想起了棉花
  • 带父母一起看戏
  • 和父母一起逛公园
  • 清明忆
  • 辑三 姐姐弟弟
  • 姐姐
  • 姐姐三忆
  • 小提琴之梦
  • 娘的四扇屏
  • 核桃酪
  • 独草莓
  • 弟弟三帖
  • 宽银幕立体电影
  • 告状信和砖头
  • 今朝有酒
  • 复华断忆
  • 冷湖之春
  • 辑四 儿子孙子
  • 呱呱坠地
  • 荔枝树
  • 紫罗兰
  • “挤狗屎”
  • 拥你入睡
  • 在书店
  • 聪明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 YES和NO
  • 百忍成金
  • 西北之行
  • 牛皮鱼
  • 吹着口哨走来
  • 有这样两个地方
  • 四块玉和三转桥
  • 荞麦皮枕头
  • 第一次回家做饭
  • 年轻时去远方漂泊
  • 蒙德里安玻璃杯
  • 搬家记
  • 重回土城公园
  • 校园的记忆
  • 剪纸
  • 新年之叶
  • 自己做书
  • 猫和老鼠的争论
  • 贝壳之乐
  • 学画记
  • 学琴记
  • 游泳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文字朴实、饱含真情的散文集。作者通过记述父母、姐弟以及儿孙的生活侧面,在平淡甚至琐碎的故事中,展现了几代人之间的爱、亲情和日常生活,充满了温馨、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亲情往事

      作者 1947 年生人,新春佳节,万家灯火中流淌着团圆的暖意,肖复兴的散文集《家记》恰似一壶温润的老茶,以细腻的笔触唤醒人们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感怀。这部历时 34 年完成的 “微观家史”,不仅是一部个人记忆的书写,更是一曲跨越时代的亲情赞歌,与新春的团圆主题形成深刻共鸣。 肖复兴在《家记》中以近乎执拗的真诚,直面记忆的残缺与情感的矛盾。他 5 岁丧母,对生母的样貌始终模糊,却将对姐姐的思念与继母的陪伴交织成绵长的情感纽带。书中写道,继母与他相依为命的 37 年,尤其是父亲去世后共度的最后 15 年,“艰辛与共,相濡以沫”,让非血缘的亲情超越了血缘的桎梏。这种对记忆的 “打捞” 与 “唤醒”,呼应了新春时节人们翻看旧照、重述往事的仪式感 —— 家的意义,正藏在那些被岁月冲刷却愈发清晰的细节中。  书中对家庭关系的刻画充满张力:姐姐 17 岁离家支援边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父亲沉默的背影下藏着 “痛苦的心情”,直至晚年才被作者真正理解。这些故事揭示了亲情的复杂性 —— 它既有分离的苦涩,也有相守的坚韧。正如新春团聚时,那些欲言又止的关怀、代际之间的隔阂与和解,都在肖复兴笔下化为动人的篇章。他写继母的散文,1992 年被改编为电影《继母》,郑振瑶的演绎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恰说明这种情感跨越了个体,成为时代的共鸣。  《家记》的创作本身便是一种亲情的实践。肖复兴通过书写,弥合了与父亲 “看似最近,实则最远” 的隔阂,这恰为当代人提供启示:新春不仅是团聚的契机,更是主动修复关系的起点。书中提到的家庭书信、旧物传承(如《荔枝依旧年年红》中 “荔枝” 承载的三代温情),与现代社会借助科技维系的亲情(如线上聚会、AI 记录工具)形成对照,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的倾听与表达才是亲情的核心。  《家记》是一部充满痛感与温情的 “家庭启示录”。今天是大年初五,在爆竹声中翻阅此书,仿佛与肖复兴一同坐在老槐树旁的旧居,听时光在血脉中流淌。它告诉我们:亲情从未因距离或死亡而消逝,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记忆与书写中永恒绽放。正如书中所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家记’”,而新春,正是我们提笔续写它的最好时刻。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质朴而真挚的情感

        这本深情而细腻的散文集,以家庭为线索,串联起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这本书不仅记录了肖复兴先生及其家人的生活侧面,更深刻地探讨了亲情、时代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相互扶持,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书中,作者回忆了自己与父母、姐弟以及儿孙之间的点点滴滴,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生动而感人。无论是父母在北京的坚守,姐姐在内蒙古的奋斗,弟弟在青海的漂泊,还是自己在东北的成长,以及儿孙在国外的闯荡,都充分体现了时代对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影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0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