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2章详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应用

内容简介

全书共包括12章,分别为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与Internet、计算机网络应用、无线局域网技术、IPV6技术、网络安全、网络互连技术、SDN与NFV技术、综合实训项目等。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过程
  • 1.1.2 单主机远程联机系统
  • 1.1.3 多主机互联系统
  • 1.1.4 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 1.1.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1.2.3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
  • 1.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4 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新技术
  • 1.4.1 虚拟化技术
  • 1.4.2 云计算技术
  • 1.4.3 物联网技术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 2.1.2 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 2.1.3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 2.2 数据编码技术
  • 2.2.1 数据编码类型
  • 2.2.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方法
  • 2.2.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法
  • 2.2.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方法
  • 2.3 数据传输技术
  • 2.3.1 传输方式
  • 2.3.2 同步技术
  • 2.3.3 多路复用技术
  • 2.4 数据交换技术
  • 2.4.1 电路交换
  • 2.4.2 存储转发交换
  • 2.4.3 其他高速交换技术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3.1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组织
  • 3.1.1 标准化组织与机构
  • 3.1.2 RFC文档和Internet协议标准
  • 3.1.3 Internet管理机构
  • 3.2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 3.2.1 基本概念
  • 3.2.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
  • 3.3 ISO/OSI参考模型
  • 3.3.1 OSI参考模型概述
  • 3.3.2 OSI模型中数据的传输
  • 3.3.3 物理层
  • 3.3.4 数据链路层
  • 3.3.5 网络层
  • 3.3.6 传输层
  • 3.3.7 会话层
  • 3.3.8 表示层
  • 3.3.9 应用层
  • 3.4 TCP/IP体系结构
  • 3.4.1 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
  • 3.4.2 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
  • 3.4.3 TCP/IP体系结构中的协议栈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 4.1 局域网技术概述
  • 4.1.1 局域网的特点
  • 4.1.2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 4.1.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 4.1.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4.2 局域网的模型与标准
  • 4.2.1 IEEE 802参考模型
  • 4.2.2 IEEE 802标准
  •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4.4 以太网技术
  • 4.4.1 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
  • 4.4.2 传统以太网技术
  • 4.4.3 快速以太网技术
  • 4.4.4 吉比特与十吉比特以太网技术
  • 4.4.5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 4.5 虚拟局域网
  • 4.5.1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产生
  • 4.5.2 VLAN的特征和特点
  • 4.5.3 VLAN的划分方法
  • 4.5.4 VLAN的干道传输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5章 广域网技术与Internet
  • 5.1 广域网连接技术
  • 5.1.1 专线方式
  • 5.1.2 电路交换方式
  • 5.1.3 链路层协议
  • 5.1.4 分组交换方式
  • 5.2 IP
  • 5.2.1 IP概述
  • 5.2.2 IP地址
  • 5.2.3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 5.3 路由
  • 5.3.1 路由器
  • 5.3.2 路由选择协议与算法
  • 5.4 TCP与UDP
  • 5.4.1 TCP与UDP概述
  • 5.4.2 UDP
  • 5.4.3 TCP
  • 5.5 VPN与NAT技术
  • 5.5.1 VPN技术
  • 5.5.2 NAT技术
  • 5.6 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
  • 5.6.1 拨号接入
  • 5.6.2 光纤接入
  • 5.6.3 无线宽带接入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
  • 6.1 网络应用概述
  • 6.1.1 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
  • 6.1.2 Internet应用简介
  • 6.2 DNS服务
  • 6.2.1 DNS协议
  • 6.2.2 DNS查询方式
  • 6.3 WWW服务
  • 6.3.1 WWW的工作模式
  • 6.3.2 与WWW服务相关的术语
  • 6.4 FTP服务
  • 6.4.1 FTP工作原理
  • 6.4.2 FTP的传输模式
  • 6.5 邮件服务
  • 6.5.1 电子邮件的概念
  • 6.5.2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 6.5.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6.5.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 6.6 DHCP服务
  • 6.6.1 DHCP简介
  • 6.6.2 工作原理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7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
  • 7.1 WLAN概念及其协议标准
  • 7.1.1 WLAN的概念
  • 7.1.2 WLAN的特点
  • 7.1.3 WLAN的标准
  • 7.1.4 WLAN的关键技术
  • 7.2 WLAN网络拓扑结构
  • 7.3 WLAN应用
  • 7.4 WLAN常见设备
  • 7.5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 7.5.1 无线设备的选购
  • 7.5.2 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
  • 7.5.3 组建办公无线局域网
  • 7.5.4 无线局域网接入Internet
  • 7.5.5 无线局域网安全与防范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8章 IPv6技术
  • 8.1 IPv4的局限性
  • 8.2 IPv6的发展
  • 8.2.1 发展历程
  • 8.2.2 相关组织
  • 8.3 IPv6的新特性
  • 8.4 IPv6的报文结构和扩展报头
  • 8.4.1 IPv6的报文结构
  • 8.4.2 IPv6的扩展报头
  • 8.5 IPv6地址
  • 8.5.1 IPv6地址的表示
  • 8.5.2 IPv6地址类型
  • 8.6 ICMPv6
  • 8.6.1 ICMPv6的基本概念
  • 8.6.2 ICMPv6的应用
  • 8.7 IPv6路由协议
  • 8.7.1 IPv6路由概述
  • 8.7.2 RIPng协议
  • 8.7.3 OSPFv3
  • 8.8 过渡技术
  • 8.8.1 IPv6孤岛跨IPv4网络实现互联
  • 8.8.2 IPv6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9章 网络安全
  • 9.1 网络安全简介
  • 9.1.1 网络安全的定义
  • 9.1.2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 9.1.3 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的目标
  • 9.2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 9.2.1 黑客入侵攻击的一般过程
  • 9.2.2 网络安全所涉及技术
  • 9.3 网络扫描工具的使用
  • 9.3.1 X-Scan扫描器的使用
  • 9.3.2 端口扫描程序Nmap的使用
  • 9.4 网络监听工具Wireshark的使用
  • 9.5 木马的配置与防范
  • 9.5.1 冰河木马的配置
  • 9.5.2 木马的检测
  • 9.5.3 木马的防御与清除
  • 9.6 拒绝服务攻击
  • 9.6.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9.6.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防范
  • 9.7 计算机病毒防治
  • 9.7.1 校园网安全防御
  • 9.7.2 个人计算机安全防御
  • 9.8 PGP加密/解密系统
  • 9.9 CCProxy代理防火墙软件的使用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10章 网络互联技术
  • 10.1 网络互联基础
  • 10.1.1 网络互联的类型
  • 10.1.2 网络互联的层次
  • 10.2 网络传输介质的使用
  • 10.2.1 有线传输介质
  • 10.2.2 无线传输介质
  • 10.3 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
  • 10.3.1 三层交换机
  • 10.3.2 网关
  • 10.3.3 其他网络连接附件
  • 10.4 交换机的典型配置与应用
  • 10.4.1 交换机的配置基础
  • 10.4.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 10.4.3 交换机VLAN的配置
  • 10.4.4 不同VLAN间的路由配置
  • 10.4.5 生成树及实现负载均衡配置
  • 10.4.6 链路聚合等其他交换机技术配置
  • 10.5 路由器的典型配置与应用
  • 10.5.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0.5.2 静态及默认路由配置
  • 10.5.3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 10.5.4 广域网互联配置
  • 10.5.5 NAT配置与局域网访问Internet
  • 10.5.6 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11章 SDN与NFV技术
  • 11.1 SDN概述
  • 11.1.1 SDN的产生与发展
  • 11.1.2 SDN的定义
  • 11.2 SDN控制器与南向接口技术
  • 11.2.1 SDN控制器
  • 11.2.2 SDN南向接口概述
  • 11.2.3 OpenFlow协议
  • 11.3 SDN控制器与北向接口技术
  • 11.3.1 SDN北向接口概述
  • 11.3.2 北向接口的发展历程
  • 11.3.3 北向接口的发展趋势
  • 11.4 NFV技术概述
  • 11.4.1 NFV概述
  • 11.4.2 NFV的关键技术
  • 11.5 SDN与NFV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12章 综合实训项目
  • 12.1 综合实训网络拓扑结构图
  • 12.1.1 综合实训项目分析
  • 12.1.2 综合实训项目所使用的技术以及所实现的功能
  • 12.1.3 综合实训项目的具体技术实施
  • 12.2 综合实训项目分解实训
  • 12.2.1 常用网络设备与网络传输介质认识
  • 12.2.2 双绞线的制作与使用
  • 12.2.3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 12.2.4 IP地址规划与设置
  • 12.2.5 Internet应用
  • 12.2.6 Wireshark网络监控软件的使用
  • 12.2.7 Cisco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 12.2.8 Cisco交换机VLAN的配置
  • 12.2.9 Cisco交换机VLAN主干道配置
  • 12.2.10 Cisco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配置
  • 12.2.11 Cisco交换机STP配置
  • 12.2.12 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2.2.13 Cisco路由器静态路由及RIP路由配置
  • 12.2.14 Cisco路由器OSPF路由配置
  • 12.2.15 Cisco路由器路由协议间路由引入配置
  • 12.2.16 Cisco路由器广域网协议的配置
  • 12.2.17 Cisco路由器NAT的设计与配置
  • 12.3 综合实训项目实施
  • 12.3.1 项目内容分析
  • 12.3.2 IP地址规划
  • 12.3.3 所采用的技术分析
  • 12.3.4 设备的具体配置
  • 12.3.5 网络测试
  • 本章小结
  • 习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