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瑞典流亡文学家撰写的艺术家传记经典之作,生动地描绘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形象。

内容简介

1944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罗尔夫·E·斯特纳森(RolfE.Stenersen)流亡至瑞典,其所著《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首次在瑞典发表。《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至今仍是蒙克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被译介为丹麦语、英语、德语和俄语等诸多版本,本书第一个中文版本。本书取材自作者与画家多年交往中的亲眼观察,斯特纳森将记忆以对话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复述给读者。艺术家的形象通过作者的文字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脑海中塑造起来。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不少自己与蒙克见面时的场景,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荒诞主义和黑色幽默,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内心世界和个体性格中隐藏力量的强烈兴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一
  • 前言二
  • 导读
  • 家庭
  • 早年时期
  • 柏林时期与《生命系列》
  • 蒙克的性格
  • 画布之上
  • 风景
  • 女人与死亡
  • 隐士
  • 蒙克和他的画作
  • 售画与收藏
  • 与其他艺术家
  • 埃克利
  • “黄金”时代
  • 暮年
  • 蒙克的艺术
  • 后记
  • 罗尔夫·E·斯特纳森留给奥斯陆市的遗赠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才的日子不好过

    爱德华・蒙克的这幅《呐喊》举世闻名,微信表情里 [恐惧] 就是来源于这幅画。得到的顾衡老师《西方艺术 100 讲》的课里讲蒙克的画,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听了个热闹。这个暑假去北欧旅行,瑞典挪威丹麦的博物馆美术馆里,蒙克的画作比比皆是,尤其是奥斯陆海边有一幢 7 层楼高独立的蒙克美术馆尤为壮观,里面全是蒙克的作品,油画版画,他的生平纪录片,生活场景复制,可见北欧人对他的热爱。我在这幢楼里流连了大半天,看他的作品,《焦虑》、《妒忌》、《马拉之死》、《病孩》……,通通觉得好,感慨一个人怎能把人类的情绪画得如此贴切真实,真是个天才。回家读这本《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蒙克出生于 1863 年,5 岁时母亲去世,14 岁时他的姐姐也死于肺结核,蒙克的《病孩》这一作品就是来源于他小时候对姐姐生病和死亡时的印象。蒙克的父亲笃信基督教,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水利工程师而不是一个画家,即使初出茅庐的蒙克画的画受到众人的喜爱,父亲仍不相信他可以靠卖画为生。看 20 岁左右的蒙克的自画像,才华横溢,恃才傲物;30 多岁画情绪的系列作品,这一时期放浪形骸,极其放纵。他相信奇异的力量和预兆,对世事漫不经心,怕黑,时常眩晕,对开放空间尤为恐惧。他十分神经质,不能与任何人建立紧密的连接,包括亲人和他爱的女人。他害怕死亡,甚至连鲜花都不喜欢,因为"不想看到花在我面前枯萎",他忘不了自己犯的错,也时常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多疑、口是心非、孤独的时候抱怨孤独,可朋友们上门看望他时,他又常常将朋友赶走。他一辈子都生活在恐惧,惊慌失措、压抑和孤独之中,又敏感又保守,"处于无休止的追求和持续不断的焦虑之中",唯有画画可以将他解救出来。中年时期,他因被害妄想症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虽然他康复了,但他仍不快乐。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满意,平静满足喜悦的内心是蒙克永远无法理解和得到的境界。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但是也是观众的幸运。他的作品中缺少温暖和幸福,创作是为了描绘他的灵魂。我看他晚年的一幅自画像,画他独居在埃克利,夜半听到屋子里的异响,佝偻着背,微微斜着身子想探个究竟,脸上猜疑惊慌的表情真是太无助了。"对爱德华・蒙克来说,绘画能满足生活的需求。作为艺术家,不断努力发掘自身潜能的极致,才是靠近完美以及寻求生活和谐的途径。"生活中的蒙克是痛苦的,画画的蒙克是超脱痛苦的。我想起一句话:"所谓天才,不过是不断𠄘受痛楚"———Genius is an infinite capacity for taking pains.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