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锁行走这一日常行为中蕴含的巨大疗愈力。

内容简介

现代人都容易陷入疲劳内卷 、精神倦怠的恶性循环,亟需低成本、易坚持的身心疗愈方式。

行走是最容易实现和坚持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方式。像公园二十分钟理论一样,行走十分钟即可回血一整天。步行这一日常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疗愈能量和生活乐趣。

书中提供了52种创新走法,1年52周,周周不重样的行走方案:12分钟快走、跳舞式行走、逆向行走、冥想行走……每种方式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和经过科学证实的益处。步行爱好者必看。

本书让行走这件日常小事变得更有趣和富有吸引力,可以让人更爱行走,让社畜通过行走祛班味,对抗压力与倦怠感,让身弱之人在行走中获得能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阅读说明
  • 第1周 漫步寒寥间
  • 第2周 改善步态
  • 第3周 相逢方一笑,步散留余温
  • 第4周 悠闲漫步
  • 第5周 散步中的呼吸
  • 第6周 泥泞中漫步亦怡然
  • 第7周 步行不在久,十二分亦好
  • 第8周 风物长宜放眼望
  • 第9周 风中漫步
  • 第10周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第11周 散步,也把“青梅”嗅
  • 第12周 雨中漫步
  • 第13周 散步式跳舞,抑或跳舞式散步
  • 第14周 漫步,兼听穿林打叶声
  • 第15周 独自去吹风
  • 第16周 做行走的拾荒者
  • 第17周 河畔的翠柏,柔波旁的行走
  • 第18周 牵着爱犬散步去
  • 第19周 漫步林荫间
  • 第20周 享漫步,强记忆
  • 第21周 好奇心助力,访灵脉古迹
  • 第22周 静静漫步,此时无声胜有声
  • 第23周 高原结露厚,潇洒雾中人
  • 第24周 带着地图去行走
  • 第25周 有目标的行走
  • 第26周 趁阳光正好
  • 第27周 云天渺茫,踏歌而行
  • 第28周 携篮漫步野趣多
  • 第29周 赤足更逍遥
  • 第30周 飞流溅石落,离子相伴行
  • 第31周 烟水苍茫海波平,海边漫步随波行
  • 第32周 水中行走助康复,冰舞女王再归来
  • 第33周 东城渐觉风光好,边行边绘写心情
  • 第34周 月满如飞镜,曾照彩云归
  • 第35周 游牧时光益处多
  • 第36周 背包一何重,云山千万里
  • 第37周 山中乐事知多少,野径樱桃又自红
  • 第38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第39周 春风花草香
  • 第40周 雪里山前水滨,唯爱你朝圣者的心灵
  • 第41周 信步随芳草,迷途识津渡
  • 第42周 饭后百步走
  • 第43周 伴行共度悠长路
  • 第44周 寻找壮美景观,塑造更好自我
  • 第45周 工作行走两相宜
  • 第46周 夜幕下漫步
  • 第47周 健步走,打造超强骨骼
  • 第48周 空腹可徐行,减裁一身轻
  • 第49周 反向行走,别致风景
  • 第50周 道傍万年松,人行翠微里
  • 第51周 行到水穷处,禅在云起时
  • 第52周 深度走世界,分形最魔幻
  • 后记
  • 关于作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信步随芳草,迷途识津渡

    这是一本将行走升华为疗愈艺术的指南。作者以自身从久坐者转变为步行爱好者的经历为起点,通过 52 周的行走计划,揭示步行如何成为对抗现代生活焦虑的解药。书中的行走方案打破常规。从 12 分钟快走、雨中漫步到反向行走、赤足行走,每周尝试一种新方式。科学数据穿插其中:12 分钟步行可改变血液中 522 种代谢物水平 (这点存疑),调节心肺功能;寒冷中步行能促进棕色脂肪生成,提升燃脂效率。作者引用日本研究案例,穿短裙女性在冬季暴露腿部后,腿部棕色脂肪增加,说明寒冷环境对身体的积极影响。行走场景的多样性被充分挖掘。河畔行走时,流水声降低皮质醇水平;雪中跋涉带来白噪音般的冥想效果;夜间漫步利用黑暗增强感官敏锐度。书中提到作家克拉拉・维维安沿河流徒步 743 公里后重获幸福,印证水景对心理的修复作用。这些案例将自然元素转化为可操作的疗愈工具。作者强调行走的仪式感与观察力。第 24 周 “带着地图行走” 引导读者重新认知熟悉环境,第 33 周 “边行边绘” 将步行转化为艺术创作。书中建议改变行走节奏 —— 时而驻足观察建筑细节,时而闭眼感受风声 —— 通过身体节奏调节心理状态。这种方法我之前也多次尝试过,就是在晚间 6:30~11:30,利用 5 个小时的时间,来一段 20~22 公里的城市漫步 (city walk)。这种不急不缓的穿行在大街小巷中的游荡,确实会有许多不同于平时的感受。

      转发
      2

    出版方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 1981年10月, 已于2010年度转制为企业,成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资人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的科技出版社,也是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 本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传播科技知识,创造精彩生活”的方针,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目标,出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普、少儿、生活、文化教育、大众社科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