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知乎著名ID程浩生命之作,曾获首届“中国好书”。

内容简介

“难道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就要放弃生命的过程吗?”

十年前,刚步入二十岁的程浩,离开了我们。

程浩自称是“职业病人”,出生后便没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五岁。收到过的病危通知单厚厚一沓,被妈妈用十厘米长的钉子钉在墙上。他坦然、阳光地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在知乎对“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的回答,曾直抵无数网友的内心——“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这条回答的赞同数,至今在知乎仍无人超越。

程浩热爱阅读和写作。他无法去上学,妈妈便教他读书认字。读书十年,他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世界。对于写作,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写下的这些文字,则是时间的凝固,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的精神唯一的永存方式。”

十年后,我们将程浩这位把活着当作一种事业的“生命歌者”短暂且璀璨的一生,集中呈现出来,有专栏文字,有知乎问答,有书信和短小说、诗歌创作,也有记录生命最后四年光影的日记,让曾经知道他的人,再次回忆他;让不曾知道他的人,有机会了解他。

欢迎你走进程浩的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彩插
  • 写在阅读之前
  • 纪念程浩
  • 代序
  • 看世间
  • 你觉得自己牛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 程浩是谁?
  • 昂着头的艺术
  • 失败之书
  • 我和老妈那些事儿
  • 绝路上的桥
  •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启齿的一面
  • 村上春树是严重的“梦游病人”
  • 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
  • 改变世界,需要切口
  • 一觉醒来的幸福
  • 地狱在身后
  • 谈读书
  • 你为什么读书?
  • 当我们谈论读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看《百家讲坛》和看书,哪个好一点?
  • 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
  • 读书有哪些“危害”?
  • 读张爱玲是否要比读张小娴“高档”?
  • 第一,读什么?是读书还是读人?
  • 第二,书是什么?书和书的区别是什么?
  • 看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吗?
  • 没时间读书怎么办?
  •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 读书四问/
  • 引文摘要/
  • 简评/
  • 杂项/
  • 如何利用互联网自学?
  • 写在前面
  • 一、制定计划,设立目标
  • 二、记录分析,定期调整
  • 三、收获总结,定向输出
  • 四、自我经营,时间盈利
  • 写书信
  • 致妹妹源源
  • 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
  • 致某人
  • 求职信
  • 致七堇年
  • 致小熊姐姐
  • 致远方的你
  • 作小说
  • 唯酒无量
  • 紫色洋娃娃
  • 阁楼中的宝藏
  • 烧红的月亮
  • 1
  • 2
  • 原谅我,不能再带你一起飞翔
  • 1
  • 2
  • 3
  • 4
  • 5
  • 记日记
  • 吟诗歌
  • 2010-3-14 晚上 昏暗
  • 2010-3-26 下午 阴
  • 2010-4-8 下午 阴
  • 2010-5-8 凌晨(00:48) 阴
  • 2010-5-8 中午 晴
  • 2011年5月8日 22:40:18 小雨
  • 2011年5月15日 19:04:23 晴
  • 2011年5月27日 20:18:48 多云
  • 2011年10月8日 15:18:23 多云转阴
  • 2012年11月5日 晴
  • 在知乎
  • 附录一 伯爵在城堡的思考
  • 附录二 程浩背后的母亲 妈妈再爱你一次
  • 附录三 程浩,最后的问答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怀念我的朋友程浩

    2013 年 12 月 21 日,程浩离开了世界,不知不觉,到今天已经十二年了。这是 14 年程浩生日那天,我写的一篇文字。在今天重新贴出来,怀念他。三月二十三日,是程浩的生日,去年这个时候,他二十岁。我和大多数知乎的朋友一样,第一次认识程浩,是通过他的一个问答「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里」,这个回答就像一声惊雷落在我们面前,把我们震得瞠目结舌,再无别的话可说,只能由衷的称赞一句:牛逼!至今这个传奇的答案依然是全知乎赞同最高的答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这样,我记住了他。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记住我的,但我觉得我们注定会成为朋友。他爱读书,喜欢琢磨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在这些事情上,我们脾气相投。他不是那种课本里的英雄人物,身残志坚正气凛然,仿佛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教会世人一个什么什么道理。他和这个年纪的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爱开玩笑,喜欢和人辩论,有时会过于争强好胜,偶尔也会卖萌。如果你不知道他的病况,那么你只会当他是个普通的二十岁小伙子。可恰恰是这份「普通」,才是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恰如穆旦的诗「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而他的努力,要比我们来得艰难得多。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自己的身体情况。唯独有一次,当他似有若无地谈起自己喜欢的一位姑娘,才表现出过对现在这种无力的愤怒。程浩的生日那天,我和其他喜欢他的朋友想送他一件礼物,于是就想借知乎主页为他发一条祝福的微博,因为之前曾出现过某位知友求生日祝福而被打击的事件,所以有些踌躇,怕反而对他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对黄继新老师说,他的身体状况,不知道还能过几个生日。没有想到,一语成谶。得知他走的时候,其实心里没有过多的惊愕,虽然我们都希望有奇迹降临,但是心中毕竟对最坏的情况做过准备。他早已看透生死,我以为我会像他一样坚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走在上班路上,耳机中偶然传来的是 GALA 的《骊歌》:当这一切都结束你是否失落当我随烟云消散谁为我难过没有不散的伴侣你要走下去没有不终的旋律但我会继续倘若有天想起我你蓦然寂寞人生是一场错过愿你别蹉跎当这一切已结束请不要失落我将随烟云消散别为我难过千言万语不必说只有一首歌都知欢聚最难得难奈别离多「人生是一场错过,难奈别离多」,听到这一句,眼泪止不住地就流下来了。每当我自以为坚强到可以释怀这些时,总有不经意间的悲伤,又悄悄占据心头。我收到过一本《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它一直静静地在我的书柜里,一直没有拆封。我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我只是,不敢看。当我们失去一位朋友,我们面对的,不是眼前世界如山崩地裂般崩溃,而是脚下的路陷出一个难以填补的坑,它也许察觉不到,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一脚踏空,跌入无限的伤感中。他走了,却又像从未离去,他就像地平线处一道模糊的背影,看得到,却追不上,摸不着。无神论是只有硬汉才能承受的信仰,虽然理智告诉我他已经变成一抔土,但是当伤感如此真切,就像火的热,水的冷,刀的锋利,我宁肯相信他在人世间,还有一个投影。「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这是程浩二十一岁的时候,祝福他生日快乐的那条微博,摘自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如今程浩真的已经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只可惜天空太广阔,我已分辨不出哪朵是他。

      8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健康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本书主角程浩 93 年生人,出生后就不能行走,发育不全,号称 “职业病人”,20 岁病逝。程浩网络名言是 “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本书是他的作品合集,文笔不错,特别是少年情书透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敏感,现在看普通的日常细节更值得记录。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和母亲的相互扶持,母亲曾经坐在小板凳上守候三天三夜,对于这样 5 个月被诊断为脑瘫,医生说活不到 5 岁的孩子,族中长辈都劝解让母亲放弃,可母亲说:“不管孩子怎样,既然我把他生下来,我就要把他养大。老天夺走他多少,我就用爱来弥补他多少。”,20 年的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真是伟大的母亲。因程浩肺部没有发育,经常接到病危通知书,母亲把它们钉在墙上厚厚的一叠,程浩说:“我们共同的设想就是过好每一天,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寄希望于未来。”,程浩离开后,面对因本书带来的赞誉和荣耀,母亲微博留言:“我宁愿有个平平凡凡,健健康康的儿子永远陪伴我到老,母亲的心永远无法理解,除非你做了母亲。”

        2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年前就在知乎上了解过关于程浩的故事,如今再次阅读他唯一的作品,仍满怀感动。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从未在校园里接受过一天义务教育的、十几二十岁的人写出的东西,深刻程度远超常人。他的乐观、睿智、幽默,对自我和世界深刻的理解,让人钦佩不已,同时也对他的英年早逝扼腕痛惜。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