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考察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念,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开放性的哲学理论。从总体性哲学中可以直接导出关于建构和谐社会的现实原理。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1.总体范畴的缘起
- 1.1 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舛误
- 1.2 历史的契机
- 1.3 渴望总体
- 1.4 与20世纪科学思维的契合
- 2.历史的总体
- 2.1 抽象的科学与片面的社会
- 2.2 总体与辩证法
- 2.3 历史的总体性与总体的历史性
- 2.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3.个体的总体
- 3.1 匮乏与异化
- 3.2 个体的总体化
- 3.3 总体化的辩证法
- 3.4 历史的总体化
- 4.否定的总体
- 4.1 “批判理论”与“否定的辩证法”
- 4.2 总体社会中的“单面人”
- 4.3 作为总体革命的“大拒绝”
- 4.4 倡导乌托邦
- 后记
- 附录
-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的形成
- 《博士论文》:自由的总体
- 《德法年鉴》时期:告别理性的总体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总体性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总体观念
- 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总体观念
- 对人与社会的总体把握
- 思维出发点的总体性
- 总体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哲学的贫困》中的总体观念
- 理解价值的视角
- 社会的总体性
- 《资本论》中的总体观念
- 扬弃黑格尔的总体观念
- 根据总体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
- 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 从“具体的总体”到“思想的总体”
- 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总体性
- 从总体性哲学到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总体观念
-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基本内容
- 作为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总体性
-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
- “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基础
- “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
-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