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1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了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
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
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致谢
 - 译者的话
 -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导言
 -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 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情感: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 大众媒体的时代
 - 刺客
 - 贪婪的军阀
 - 忠诚的军人和冤屈的父亲
 - 复仇:正义和英雄主义
 - 感情、预谋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 结论
 -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 小说连载,复仇女子和现代道德的主体性
 - 戏剧与公共正义
 - 结论
 -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 礼,情和变化中的社会秩序
 - 私人复仇和国家力量
 - 女性之“情”与男性“理性”的对抗
 - 女性出版物和对英勇的女性美德的同情
 - 结论:精英的焦虑、新女性和媒体时代
 - 第四章 审判——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 20世纪的法律:情、礼和改革
 - 法庭、审判和新公众
 - 辩护律师:作为官方策略的情
 - 被告:招徕大众同情
 - 原告:以法律为策略
 - 法庭:正当的法律程序
 - 结论:刘景桂之法律案件
 - 第五章 国家特赦——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 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 特赦
 - 传统英雄、孝义复仇、“新生活”的国粹
 - 协会的力量:司法独立和党义
 - 流言、军阀和同谋
 - 结论:徐道邻之案
 -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 女性的“情”和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
 - 施剑翘晚年的命运
 -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