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太过瘾了,原来物理这么燃。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1 黄金时代
  • 2 乌云
  • 3 火流星
  • 4 白云深处
  • 5 曙光
  • 6 殊途同归
  • 7 不确定性
  • 8 决战
  • 9 歧途
  • 10 回归经典
  • 11 不等式的判决
  • 12 新探险
  • 尾声
  • 外一篇 海森堡和德国原子弹计划
  • 后记
  • 主要参考资料
  • 书中的人名翻译与原名对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9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量子力学发展史

    《明朝那些事》普及了明史,《宰执天下》普及了宋史,这本书通俗易懂,语言流畅,加长版的《哥德巴赫猜想》,不错的科普作品,物理学上的量子力学如同数学上的微积分,大部分人用不上,可现代社会分工已经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过去止步于二元方程和牛顿古典力学的中学数理也要更进一步,微积分和量子力学做为数理的入门应该了解。“得到” 万维钢精英日课 4 和李剑龙《给忙碌者的量子力学》都有精炼的介绍,当年邓大人说自己不懂经济不如宰相懂,但听的懂,量子力学普通人很难懂,但看这本书可以似懂非懂,另外看后几点看法:西方社会不太重视辈分(越是官僚体系越多论资排辈,中国的高校科研典型官僚体系),数理都是从基础逻辑推导,对错很容易分辨,大师也是凡人,生活上的瑕疵无关历史地位,东方太多地方避尊者讳,这样出不了创新。资本主义社会名利分开,要赚钱去经商,最有钱的都是商人,科学家大部分属于兴趣,很少名利双收,东方人如果要投身科研其中,心理要平衡。这本书讲的已经是百年前的事了,可以想象目前知识积累的厚度,对大部分人是枯燥无味的,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要借助 AI 合力进步了。人民公社干不过包产到户,举国体制大锤拍苍蝇,大机构属于产业成熟期的垄断和创新天然抵触,大船调头缓慢,基础研究见效慢,需要耐心,“超英赶美” 的口号没用,想想还是要有信心,起码现在网络小说已经涉及科学,比我当年看武侠强多了。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厦一会儿建成,一会儿坍塌

      我的一位老领导(年龄并不老)推荐的,我给打五星,印象最深的就是物理学的大厦一会儿建成,一会儿又坍塌,反复了几次,每次看的心潮澎湃,科学大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被这个宇宙的粒子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到了儿,还是没个定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37、科学探索没有终点

        《上帝掷骰子吗?》最持久的魅力,在于它超越物理学的哲学启示。量子理论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更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现实本质、知识边界和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思考。其实我更喜欢看科学家们的花边新闻。书中记录:量子力学打破了决定论的幻象,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的随机宇宙。在牛顿式的钟表宇宙中,未来早已被初始条件决定,人类所谓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在量子世界中,概率取代了确定性,未来真正向可能性开放。量子理论还颠覆了主客二分的传统观念。在经典物理学中,观察者与被观察的世界是分离的;而在量子理论中,观测行为本身参与创造了被观测的现实,引发了关于意识在宇宙中作用的深刻思考🧐。记录了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爱因斯坦 1905 年提出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时 26 岁,玻尔 1913 年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时 28 岁,海森堡在 1925 年作出突破性贡献时 24 岁,泡利 25 岁,狄拉克 23 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7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