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兴衰原因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析了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第一次兴衰的过程和原因。1876到1912年,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发展壮大,取得了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辉煌的成就,兴起的原因在于美国社会党领袖在意识形态和方针政策两方面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美国化。1912到1925年,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急剧衰落,衰落的原因在于受十月革命影响,美国社会党领袖放弃了此前将社会主义运动美国化的努力。基于此,本书反驳了某些“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提出了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兴衰的新解释。

目录

  • 目录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现状
  • 五 创新点
  • 第一章 19世纪后期美国左翼运动的兴起及原因
  • 第一节 普通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 一 工人生活水平降低
  • 二 农民遭受盘剥
  • 三 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降低
  • 第二节 共和传统为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提供正当性支撑
  • 一 共和传统的内涵
  • 二 共和传统对工人、农民、中产阶级运动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工人党美国化的失败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马克思派与拉萨尔派
  • 一 马克思派的阶级斗争主张
  • 二 拉萨尔派的阶级斗争主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人党与工人、农民、中产阶级的合作及失败
  • 一 社会主义工人党与工人的合作及失败
  • 二 社会主义工人党与农民的合作及失败
  • 三 社会主义工人党与中产阶级的合作及失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党派重组与美国社会党的成立
  • 第一节 推动社会主义政党美国化的三位领袖
  • 一 伯格——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 二 德布斯——用共和传统的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
  • 三 希尔奎特——遵守恩格斯制定的美国化策略
  • 第二节 美国社会党的成立
  • 一 社会民主党与社会主义工人党罗彻斯特部的区别
  • 二 社会民主党与社会主义工人党罗彻斯特部的合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化策略的形成与美国社会党的曲折发展
  • 第一节 维克多·伯格与密尔沃基模式
  • 一 以“当前纲领”赢得工会支持
  • 二 以“反腐败纲领”赢得中产阶级支持
  • 三 承认公共事业的私人专营权
  • 四 完善政党机器
  • 第二节 德布斯与美国社会党的道德感召力
  • 一 人民党对美国社会党的支持
  • 二 西部矿工对美国社会党的支持
  • 第三节 劳资矛盾激化与德布斯对共和传统的背离
  • 一 芝加哥大罢工对德布斯的影响
  • 二 海伍德—莫伊—佩蒂伯恩事件对德布斯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国化策略的成熟推广与美国社会党的快速发展
  • 第一节 德布斯返回共和传统
  • 一 德布斯就沃伦受控案发表的见解
  • 二 德布斯就麦克纳马拉案发表的见解
  • 第二节 密尔沃基模式的成功及其向西部州市的推广
  • 第三节 希尔奎特派采用密尔沃基模式
  • 一 希尔奎特派的转变
  • 二 希尔奎特派取得的成就
  •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者海伍德被开除出执行委员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美国社会党的衰落
  • 第一节 威尔逊的“新自由”改革与美国社会党的初步衰落
  • 一 威尔逊的“新自由”改革
  • 二 美国社会党的初步衰落
  • 第二节 放弃美国化策略与美国社会党的全面衰落
  • 一 希尔奎特放弃美国化策略
  • 二 德布斯放弃美国化策略
  • 三 左派的壮大与美国共产党的成立
  • 四 美国社会党的全面衰落
  • 结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