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1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研究了家庭内外不同性别劳动与闲暇的变迁,探讨了性别权力关系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不同代际的女性和男性劳动、闲暇的变迁与延续,其组织过程中不同性别及代际间变动的权力关系,以及这些权力关系在家庭内外的表现和形成机制。本书采用了一个全面的、关系性的视角考察了有酬/无酬,家庭/劳动,家庭内/外,劳动/闲暇等原本被二分的领域并探讨这些领域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莲荷村女性和男性在变化着的家庭中的角色和更广大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人口和文化变迁联系起来,展现了村庄社会性别制度的嬗变,影响这种嬗变的个体、家庭、市场和国家层面的因素及与此相关的微观、宏观动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 谢
- 第一章导 言
- 一、 追踪研究的轨迹
- (一) 我的路
- (二) 既有关于中国农村女性劳动的研究
- 二、 三代农村女性:发展一个“双重比较”的框架
- (一) “代际”:不同代际的共存、历史的代和生物的代的交互
- (二) “双重比较”的框架
- 三、 理论建构: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女性的劳动、闲暇和家庭层面的因素
- (一) 交叉分析的方法:“本土世界”“道德经验”和“劳动分工”
- (二) 劳动及“劳动的总体性社会组织过程”(TSOL)
- 四、 本书结构
- 第二章局内人或/和局外人,抑或都不是:研究三代农村女性的生活
- 一、 研究地点
- 二、 进入田野之前
- 三、 在田野中
- (一) “局内人”“局外人”之优势
- (二) “局内人”身份带来的麻烦
- (三) 代际及研究参与者对研究者身份的建构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第一代放足者”(1926—1956)的劳动、闲暇和家庭
- 一、 历史背景和有关中国农村女孩劳动的文献综述
- 二、 小女孩时代:家庭、教室、禾场、市场和田野
- (一) “他的儿子们”“她们的女儿们”
- (二) “每天背柴火去县城”:小女孩的工作
- 三、 少女时代:成熟女孩的劳动
- (一) 从“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合作社”
- (二) 珍贵的女儿,宝贵的劳动力
- (三) 妈妈的女儿和父亲的餐桌
- 四、 本章小结
- 第四章集体时代的年轻妈妈们
- 一、 生产队的劳动分工
- 二、 年轻工作妈妈的家庭状况
- (一) 入赘婚姻
- (二) 从“传统的分家模式”到“序列分家模式”
- 三、 家庭共同体(family corporate):性别、代际、劳动和家庭经济
- (一) 生存抗争
- (二) “女儿劳动,儿子学习”:集体时期重男轻女思想的机制
- 四、 本章小结
- 第五章分裂的一代:“战后婴儿潮”中的姐妹们
- 一、 成长环境
- 二、 大姐组:失与得
- (一) 教室与田野
- (二) “那时候还蛮好玩的!”
- (三) 婚姻、分家和子女照料
- 三、 小妹组:得与失
- (一) 萍芳的生命故事
- (二) 学校教育和非农职业机遇
- (三) 婚姻、分家和“三重任务”
- 四、 本章小结
- 第六章“计划生育一代”已长成:改革开放时期的女孩们
- 一、 “跳出农门”:教育和性别平等
- (一) 夏晴的故事
- (二) 农村教育性别平等:背景和文献
- (三) “皮鞋还是草鞋”:高等教育作为改革时代实现向上流动的渠道
- (四) 性别和农村家庭内教育资源的分配
- (五) 高等教育仍然是一个向上流动的“梯子”吗?
- 二、 非农劳动、贞洁和汗水
- 三、 外出打工、早婚晚婚共存、婚前性行为
- (一) 汉水县:新娘短缺、早婚和婚前性行为、晚婚
- (二) 汉水县之外:远嫁、晚婚和危险的浪漫
- (三) 入赘婚姻:艰难的选择、新郎短缺和乡乡迁移
- 四、 合作家庭:一种新型的家庭形式
- 五、 本章小结
- 第七章各人事不同:改革时期的性别、代际、劳动分工和农业发展
- 一、 各人事不同:不同的家庭劳动分工类型
- (一) “大姐组”:务农夫妻
- (二) “小妹组”:三重任务
- (三) 子女照料和农业的老龄化:“合作家庭”内的劳动分工
- 二、 从“农业女性化”到“农业人口的老龄化”:人口转变和农业发展
- (一) “农业女性化”及其中国情境:简要综述
- (二) 从“农业女性化”到“农业人口的老龄化”
- 三、 耙子和篮子?丈夫和妻子间的现金收入差距
- 四、 本章小结
- 第八章劳作的老人:农村中的代际契约、养老和性别
- 一、 引子
- 二、 背景
- 三、 理解中国农村的代际契约和养老问题及其变迁:一个综述
- 四、 集体时期的代际契约
- 五、 “最不幸的一代”:性别视角下“第一代放足者”的劳动和养老
- (一) 老年生活、性别及权力关系
- (二) 老年人为成年子女做了什么?
- (三) 成年子女为老年父母做了什么?
- (四) 改革时期农村代际契约的变化和养老危机的发展
- 六、 “合作家庭”中的代际契约
- 七、 本章小结
- 第九章劳动、闲暇、性别和代际:莲荷村的“玩”和性别平等
- 一、 劳动和闲暇(“玩”)之间变化的关系
- 二、 中国农村女性的闲暇:理论的视角
- 三、 时间、金钱、性别和代际:莲荷村的“玩”
- 不同性别和代际的“玩”
- 四、 从自我牺牲到选择性的自我牺牲:夫妻间的闲暇资源分配
- 五、 劳动和闲暇:丈夫和妻子对于夫妻公平和性别平等的理解
- 六、 本章小结
- 第十章两代妇女主任的政治参与(1944—2013)
- 一、 背景
- 二、 妇女主任:研究中国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的一个切入点
- (一) 关于“村干部角色”的研究
- (二) 关于“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的研究
- 三、 两代妇女主任的政治参与
- (一) 两代妇女主任简介
- (二) 走上从政路
- (三) 和(男)同事/上级的关系
- (四) 工作—家庭
- (五) 从政为家庭带来的益处
- (六) 从政对自己的意义
- 五、 结论和讨论
- 第十一章结 语
- 一、 变与不变:三代女性之间的差异、延续、互相依赖及不平等
- (一) 少女时代:“重男轻女”机制的变化
- (二) 初为人母:孩童照料的安排,有酬劳动及闲暇
- (三) 老年:养老和变化的代际契约
- (四) 女性之间的互相依赖和不平等
- 二、 “家庭内”“家庭外”及性别关系
- (一) “以年轻人为先”:“家庭内”的动态和“家庭外”的变迁
- (二) 女孩在“家庭内”的所得和“家庭外”的所失
- (三) 妻子的自我认同:从“家庭的自我”到“选择性的个体主义者”
- 三、 女性、劳动、闲暇和家庭:农村女性劳动和闲暇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 (一) 外在的/结构性的因素和家庭的因素及其互动
- (二) 国家的角色
- (三) TSOL在中国案例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内容提要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