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3千字
字数
2012-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30个判例,全面教导刑法知识,陈教授重视体系关联,保留基本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一年两个学期的教学时间,总论与各论共计收入30个判例,其中总论15个判例,各论15个判例,各讲一个学期。在修订当中,陈兴良教授注意刑法知识的体系性与关联性,在进行压缩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涉及刑法知识基本内容的有关判例,从而满足判例教学的实际需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案例指导制度:以法律规则形成机制为线索的考察
- 上篇:刑法总论
- 第1章 组织男性从事同性性交易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问题及裁判理由
- 三、刑法解释的立场探究
- 四、刑法解释的方法分析
- 第2章 使用骗取的合法证件出境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问题及裁判理由
- 三、立法沿革
- 四、理论评判
- 五、补正解释
- 第3章 妻子自杀不救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案件事实的认定
- 三、不作为之作为义务
- 第4章 持刀追砍致人溺水死亡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方法论考察
- 三、伤害行为的分析
- 四、因果关系的论证
- 第5章 患者明知他人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而求医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裁判理由
- 二、被害人承诺的法理分析
- 三、医疗行为中的承诺
- 四、周某某非法行医案的分析
- 第6章 吸毒影响责任能力而实施杀人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归责根据的探寻
- 三、罪刑法定的理解
- 四、精神病人的定义
- 五、结论
- 第7章 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虚开发票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引论
- 二、案情及诉讼过程
- 三、争议及裁判理由
- 四、裁判理由的评判
- 五、相关问题的分析
- 第8章 数额认识错误的盗窃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盗窃数额的法理分析
- 三、盗窃物品价值的认识错误
- 四、裁判理由的评判
- 第9章 肇事交通工具单位主管人员管理不善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监督过失与管理过失的法理阐述
- 三、监督过失在我国的适用
- 四、裁判理由的评判
- 第10章 误认尸块为毒品予以运输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不能犯理论:德日的比较
- 三、不能犯理论:中国的嬗变
- 四、危险的具体判断:以本案为例
- 五、实质的未遂论之提倡
- 第11章 基于索债目的帮助他人绑架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涉案罪名的法理分析
- 三、共犯关系:承继性
- 四、共犯关系:重合性
- 五、结语
- 第12章 内外勾结窃取银行现金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 三、法律及司法解释的沿革
- 四、共犯理论之展开
- 五、裁判理由的评判
- 第13章 冒充刑警骗取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法条竞合概念评述
- 三、法条竞合的法律适用原则评述
- 四、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竞合关系
- 五、结论
- 第14章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之死刑裁量研究
- 一、故意杀人罪中的被害与加害
- 二、王勇案:被害人有明显过错
- 三、刘加奎案: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
- 四、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 五、如何对待被害人亲属的压力与民意
- 六、被害人过错:酌定情节的法定化
- 第15章 受雇佣为他人运输毒品犯罪之死刑裁量研究
- 一、死囚李倬才来信
- 二、唐友珍案的对比
- 三、马俊海案的进一步对比
- 四、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之论证
- 五、死囚李倬才的命运
- 六、补记
- 下篇:刑法各论
- 第16章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涉案罪名的法理分析
- 三、肇事后被害人是否死亡的认定
- 四、交通肇事后误以为死亡而遗弃的定罪
- 五、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定罪
- 六、犯罪形态的界定
- 第17章 合法贷款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裁判理由
- 三、理论分析
- 四、拒不还贷行为的定性
- 五、从裁判理由引发的思考
- 第18章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评析
- 三、理论分析
- 四、进一步的思考
- 第19章 杀害被绑架人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王建平案的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绑架罪加重构成的法理分析
- 三、杀害被绑架人的理解
- 四、王建平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 五、绑架杀人未遂的处理:以吴德桥案为例的分析
- 六、补记
- 第20章 故意杀人后取财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 三、理论分析
- 四、补论
- 第21章 拘禁他人并向其勒索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裁判理由
- 三、绑架罪的沿革及特征
- 四、绑架罪与抢劫罪之区分
- 五、裁判理由的评判
- 第22章 捡拾存折后猜配密码冒名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分歧意见及裁判理由
- 三、捡拾存折行为的性质
- 四、本案存折的性质
- 五、取款行为之定性
- 六、补记
- 第23章 利用柜员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民事不法抑或刑事犯罪
- 三、侵占罪之非议
- 四、诈骗罪之质疑
- 五、盗窃罪之论证
- 六、余论
- 第24章 窃取被司法机关扣押的本人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窃取本人财物行为之定性
- 三、陆惠忠案的评判
- 四、王彬案的评判
- 五、叶文言案的评判
- 第25章 犯罪的掩盖行为与掩护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何起明案的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何起明案的分歧意见及裁判理由
- 三、相关罪名的法理分析
- 四、何起明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 五、犯罪掩盖行为与掩护行为的定性:以陈平案与刘勤记案为例的分析
- 第26章 故意毁坏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朱建勇案的案情及裁判理由
- 二、朱建勇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 三、孙静案的案情及裁判理由
- 四、孙静案裁判理由的评判
- 第27章 聚集多人进行斗殴造成重伤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聚众斗殴行为的认定
- 三、聚众斗殴首要分子的认定
- 四、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转化定罪
- 五、余论
- 第28章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引诱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引言:陷罪律师来信
- 二、案情及诉讼过程
- 三、裁判理由
- 四、理论分析
- 五、引诱是否包括诱导性询问之辨析
- 六、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立法完善
- 七、余论:没有答案的回信
- 第29章 利用企业改制侵吞公共财物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主体分析
- 三、行为定性
- 四、数额认定
- 第30章 没有事前约定的事后受财行为之定性研究
- 一、案情及诉讼过程
- 二、争议及其理由
- 三、理论分析
- 四、观点辩驳
- 五、裁判理由评析
- 附录1 案名索引
- 附录2 主题索引
- 附录3 案名与主题复合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