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几何公差(GD&T)图纸理解应用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GD&T图纸的特点、基本术语和定义。本书详细阐述了GD&T的公差原则,24个公差修饰符号的使用,12个基本公差符号的定义、功能和检测,复合公差。本书采用国际最新标准ASME Y14.5―2018作为依据,内容全面、文字简明、图表数据充实,采用了大量、详细的应用图例,力求增强可读性、易懂性和实用性。

目录

  • 封面
  • 版权页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为什么学GD&T
  • 1.1 坐标尺寸公差标注方法
  • 1.2 坐标尺寸公差标注的缺点分析
  • 1.2.1 图纸理解有歧义
  • 1.2.2 公差带小
  • 1.2.3 公差无补偿
  • 1.2.4 公差累积大
  • 1.2.5 产品功能无法表达
  • 1.3 GD&T公差及其优点分析
  • 1.3.1 什么是GD&T
  • 1.3.2 GD&T相关标准
  • 1.3.3 GD&T五大优点分析
  • 1.4 坐标尺寸公差无法有效表达图纸功能
  • 1.4.1 曲面的方向和位置无法有效表达
  • 1.4.2 孔组的位置无法有效表达
  • 1.4.3 螺纹孔的位置无法有效表达
  • 1.4.4 异形孔的尺寸无法表达
  • 1.4.5 坐标尺寸公差标注图纸无法做检具
  • 1.5 正确使用坐标尺寸公差
  • 本章习题
  • 第2章 GD&T基本术语和定义
  • 2.1 概述
  • 2.2 GD&T常用的24个术语和基本定义
  • 2.3 图纸中尺寸的标注 2.3.1 公制尺寸标注(Millimeter Dimensioning)
  • 2.3.2 英制尺寸标注(Inch Dimensioning)
  • 2.4 图纸中公差的标注
  • 2.4.1 公制公差标注(Millimeter Tolerance)
  • 2.4.2 英制公差标注(Inch Tolerance)
  • 本章习题
  • 第3章 GD&T基本符号和修饰符号
  • 3.1 12个基本符号
  • 3.2 24个修饰符号
  • 3.3 公差框格
  • 3.3.1 公差框格定义
  • 3.3.2 公差框格的标注
  • 本章习题
  • 第4章 GD&T公差原则与相关要求
  • 4.1包容原则
  • 4.1.1包容原则的特点
  • 4.1.2 包容原则的应用
  • 4.1.3 包容原则的边界
  • 4.1.4 包容原则与规则尺寸要素的关系
  • 4.1.5 包容原则的检测
  • 4.1.6 包容原则的失效
  • 4.2 独立原则
  • 4.2.1 独立原则的特点
  • 4.2.2 独立原则的应用
  • 4.2.3 独立原则的检测
  • 4.3 最大实体要求
  • 4.3.1 最大实体要求的功能
  • 4.3.2 最大实体要求的图纸标注
  • 4.3.3 最大实体要求下,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
  • 4.3.4 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与应用
  • 4.4 最小实体要求
  • 4.4.1 最小实体要求的功能
  • 4.4.2 最小实体要求的图纸标注
  • 4.4.3 最小实体要求下,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
  • 4.4.4 最小实体要求的特点与应用
  • 4.5 与要素尺寸无关原则
  • 4.6 图纸尺寸和公差标注基本规则
  • 本章习题
  • 第5章 基准及基准参照系
  • 5.1 默认基准
  • 5.1.1 默认基准的缺点
  • 5.1.2 默认基准的后果
  • 5.2 基准
  • 5.2.1 基准要素符号和基准要素
  • 5.2.2 基准要素符号的标注
  • 5.2.3 基准要素的管控
  • 5.3 基准要素对应的理论几何边界
  • 5.4 图纸基准的建立
  • 5.4.1 平面基准的标注与建立
  • 5.4.2 中心平面基准的标注与建立
  • 5.4.3 轴线基准的标注与建立
  • 5.4.4 孔基准的标注与建立
  • 5.4.5 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的标注与建立
  • 5.5 公共基准的理解与应用
  • 5.5.1 共面基准
  • 5.5.2 平行面基准
  • 5.5.3 共轴基准
  • 5.5.4 孔组基准
  • 5.6 零件自由度及其约束
  • 5.6.1 自由度
  • 5.6.2 基准要素与自由度约束
  • 5.7 基准参照系的建立
  • 5.7.1 三平面基准建立基准参照系
  • 5.7.2 一面两孔基准建立基准参照系
  • 5.7.3 一面、一孔和一槽基准建立基准参照系
  • 5.7.4 倾斜面基准建立基准参照系
  • 5.8 基准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 5.9 基准要素采用最小实体要求
  • 5.10 基准要素采用与要素尺寸无关原则
  • 5.11 基准要素偏移(Datum Feature Shift)
  • 5.12 同时要求
  • 5.13 基准目标
  • 5.13.1 基准目标符号
  • 5.13.2 基准目标区域
  • 5.13.3 基准目标线
  • 5.13.4 基准目标点
  • 本章习题
  • 第6章 形状公差的理解与应用
  • 6.1 平面度公差(Flatness Tolerance)
  • 6.1.1 平面度公差的应用
  • 6.1.2 平面度公差最大实体应用
  • 6.1.3 单位面积平面度公差的应用
  • 6.1.4 平面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6.1.5 平面度公差的检测
  • 6.1.6 平面度公差与包容原则的关系
  • 6.2 直线度公差(Straightness Tolerance)
  • 6.2.1 直线度公差的应用
  • 6.2.2 直线度公差最大实体应用
  • 6.2.3 单位长度的直线度公差的应用
  • 6.2.4 直线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6.2.5 直线度公差的检测
  • 6.2.6 直线度公差与包容原则的关系
  • 6.3 圆度公差(Circularity Tolerance)
  • 6.3.1 圆度公差的应用
  • 6.3.2 圆度公差与包容原则的关系
  • 6.3.3 圆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6.3.4 圆度公差的检测
  • 6.4 圆柱度公差(Cylindricity Tolerance)
  • 6.4.1 圆柱度公差的应用
  • 6.4.2 圆柱度公差与包容原则的关系
  • 6.4.3 圆柱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6.4.4 圆柱度公差的检测
  • 本章习题
  • 第7章 方向公差的理解与应用
  • 7.1 平行度公差
  • 7.1.1 平行度公差的应用
  • 7.1.2 平行度公差最大实体的应用
  • 7.1.3 平行度公差相切平面的应用
  • 7.1.4 平行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7.1.5 平行度公差的检测
  • 7.2 垂直度公差
  • 7.2.1 垂直度公差的应用
  • 7.2.2 垂直度公差最大实体的应用
  • 7.2.3 垂直度公差相切平面的应用
  • 7.2.4 垂直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7.2.5 垂直度公差的检测
  • 7.3 倾斜度公差
  • 7.3.1 倾斜度公差的应用
  • 7.3.2 倾斜度公差最大实体的应用
  • 7.3.3 倾斜度公差相切平面的应用
  • 7.3.4 倾斜度公差常用的修饰符号
  • 7.3.5 倾斜度公差的检测
  • 本章习题
  • 第8章 位置度公差的理解与应用
  • 8.1 位置度公差的理解
  • 8.1.1 位置度公差的定义及其计算
  • 8.1.2 位置度公差与要素尺寸无关原则
  • 8.1.3 位置度公差最大实体要求
  • 8.1.4 位置度公差最小实体要求
  • 8.1.5 位置度延伸公差带
  • 8.1.6 单方向位置度公差标注
  • 8.1.7 位置度公差管控对称关系
  • 8.1.8 位置度公差管控同轴关系
  • 8.1.9 位置度公差不带基准
  • 8.1.10 位置度零公差最大实体要求
  • 8.1.11 组合位置度公差标注与理解
  • 8.1.12 位置度公差应用在多个成组要素上
  • 8.2 位置度公差的检测
  • 8.2.1 位置度公差与要素尺寸无关原则检测
  • 8.2.2 位置度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检具设计
  • 8.2.3 组合位置度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检具设计
  • 8.3 图纸中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 本章习题
  • 第9章 轮廓度公差
  • 9.1 理论轮廓
  • 9.2 面轮廓度公差
  • 9.2.1 面轮廓度公差不带基准
  • 9.2.2 面轮廓度公差带基准
  • 9.2.3 非对称面轮廓度公差
  • 9.2.4 动态面轮廓度公差
  • 9.2.5 非均匀面轮廓度公差带
  • 9.2.7 面轮廓度公差同时应用在多个表面
  • 9.2.9 面轮廓度和位置度公差组合应用
  • 9.2.10 组合面轮廓度公差的理解与应用
  • 9.2.11 面轮廓度公差的检测与原理
  • 9.3 线轮廓度公差
  • 9.3.1 线轮廓度公差不带基准
  • 9.3.2 线轮廓度公差带基准
  • 本章习题
  • 第10章 跳动度公差
  • 10.1 全跳动公差
  • 10.1.1 全跳动公差的应用与检测
  • 10.1.2 全跳动公差管控的功能
  • 10.2 圆跳动公差的标注与检测
  • 本章习题
  • 第11章 复合公差
  • 11.1 复合轮廓度公差
  • 11.1.1 复合轮廓度公差的标注规则
  • 11.1.2 复合轮廓度公差应用在单一的表面要素
  • 11.1.3 复合轮廓度公差应用在成组表面要素
  • 11.2 复合位置度公差
  • 11.2.1 复合位置度公差的标注规则
  • 11.2.2 复合位置度公差应用在成组尺寸要素
  • 本章习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