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2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李钧的研究清晰系统探析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历史,阐述差异特质,提供有益资源。
内容简介
李钧著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进行辨析,旨在弄清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源流及其差异;第三个层面上着重解读政治民族主义文学和文化民族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阐释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美学特质,为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有益资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序论民族复兴,中华有梦: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意义
- 上编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想流变及其文学书写(1895—1945)
- 第一章 1895—1916: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发生与文学表现
- 第一节 中体西用,变器卫道:曾国藩的文化道统思想
- 第二节 托古改制,再造中华:康有为的儒教本位思想
- 第三节 新民救亡,少年中国:梁启超与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四节 驱除鞑虏,种族革命:章太炎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 第五节 文界革命,觉民觉世:1895—1916年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潮与创作
- 第二章 1917—1927: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文学创作
- 第一节 援洋入儒,会通中西:现代新儒家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 第二节 减政自由,接续传统:杜亚泉政治文化思想综论
- 第三节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
- 第四节 浪漫寻根,返本开新:郭沫若的“文艺复兴”
- 第五节 民族自决,国家建构:1917—1927年的民族主义文学思潮
- 第三章 1928—1937: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壮大与文学创作
- 第一节 国家第一,思想统一:蒋介石的法西斯民族主义思想
- 第二节 旧邦新命,文化守成:“十教授书”的意义
- 第三节 民粹主义,乡土根性: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情结
- 第四节 国家行为,党化文艺:“三民主义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 第五节 文化中国,大地民间:20世纪30年代“寻根小说”研究
- 第四章 1937—1945: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与文学创作
- 第一节 国之不存,自由何为:胡适在抗战时期的思想转变
- 第二节 国家至上,刚道精神:“战国策派”到底说过些什么
- 第三节 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大讨论的实质与意义
- 第四节 抗战文学,民族绝叫:1937—1945年民族主义文学概览
- 第五节 英雄立梦,汉魂不灭:台湾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摭论(1895—1945)
- 中编中国现代政治民族主义文学个案研究
- 第一章 棋局已残,同悲同哭:刘鹗《老残游记》新论
- 第一节 一部批判现实的谴责小说
- 第二节 一部“在路上”的自叙传
- 第三节 一部注重抒情的写意小说
- 第二章 警世黄钟,觉民木铎:陈天华创作论
- 第一节 警世黄钟:陈天华的政论文
- 第二节 觉民木铎:《猛回头》和《警世钟》
- 第三节 醒狮初吼:小说《狮子吼》
- 第三章 反对内战,共御外侮:黄震遐创作论
- 第一节 《陇海线上》:一部反对内战小说
- 第二节 《大上海的毁灭》:一个人的抗战
- 第三节 《黄人之血》:浪漫主义诗剧创作的尝试
- 第四章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 第一节 家国叙事与文化抗战:《四世同堂》的创作意图
- 第二节 “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三节 扁平人物的审美价值与老舍小说美学的建构
- 下编中国现代文化民族主义文学个案研究
- 第一章 文化英雄,不朽传奇:辜鸿铭其人其文
- 第一节 多彩的生,暗暗的死
- 第二节 捍卫传统,抨击西学
- 第三节 赋性疏野,动触时讳
- 第四节 道德文章,镜鉴来者
- 第二章 乡愁叙事,回忆美学:《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
- 第一节 心理代偿:《呼兰河传》的创作动机
- 第二节 乡愁叙事:《呼兰河传》的创作题材
- 第三节 回忆诗学:《呼兰河传》的艺术哲学
- 第三章 吾国吾民,斯文在兹:林语堂《京华烟云》创作意图论
- 第一节 从自由主义到民族主义
- 第二节 《京华烟云》的译本与梗概
- 第三节 怀念:《京华烟云》创作意图之一
- 第四节 致敬:《京华烟云》创作意图之二
- 第四章 大学叙事,理想之书:鹿桥《未央歌》的小说美学
- 第一节 中和之美:“以情调风格来谈人生理想的书”
- 第二节 抒情写意:创立现代中国叙事学
- 第三节 杂糅古今:深具文章之美
- 第四节 取今复古:根植中国艺术传统
- 余论 正统文学,主导价值:当代民族主义文学及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