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格律诗选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这次以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绘图千家诗注释》为底本,足本注释疑难词句以及典故;每首诗作一题解,考证写作时间,概述诗歌主旨;凡文字有错讹的,据诗人别集或总集改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辩伪、系年上,尽可能汲取今人研究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卷一 七绝
  • 春日偶成
  • 春日
  • 春宵
  • 城东早春
  • 春夜
  • 初春小雨
  • 元日
  • 上元侍宴
  • 立春偶成
  • 打球图
  • 宫词
  • 廷试
  • 咏华清宫
  • 清平调词
  • 题邸间壁
  • 绝句
  • 海棠
  • 清明
  • 清明
  • 社日
  • 寒食
  • 江南春
  • 上高侍郎
  • 绝句
  • 游园不值
  • 客中行
  • 题屏
  • 漫兴
  • 庆全庵桃花
  • 玄都观桃花
  • 再游玄都观
  • 滁州西涧
  • 花影
  • 北山
  • 湖上
  • 漫兴
  • 春晴
  • 春暮
  • 落花
  • 春暮游小园
  • 莺梭
  • 暮春即事
  • 登山
  • 蚕妇吟
  • 晚春
  • 伤春
  • 送春
  • 三月晦日送春
  • 客中初夏
  • 有约
  • 闲居初夏午睡起
  • 三衢道中
  • 即景
  • 初夏游张园
  • 鄂州南楼书事
  • 山亭夏日
  • 田家
  • 村居即事
  • 题榴花
  • 村晚
  • 书湖阴先生壁
  • 乌衣巷
  • 送元二使安西
  • 题北榭碑
  • 题淮南寺
  • 秋月
  • 七夕
  • 立秋
  • 秋夕
  • 中秋月
  • 江楼有感
  • 题临安邸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入直
  • 夏日登车盖亭
  • 直玉堂作
  • 竹楼
  • 直中书省
  • 观书有感
  • 泛舟
  • 冷泉亭
  • 冬景
  • 枫桥夜泊
  • 寒夜
  • 霜夜
  • 早春
  • 雪梅
  • 梅花
  • 答钟弱翁
  • 泊秦淮
  • 归雁
  • 题壁
  • 卷二 七律
  • 早朝大明宫
  • 和贾舍人早朝
  • 和贾舍人早朝
  • 和贾舍人早朝
  • 上元应制
  • 上元应制
  • 侍宴
  • 答丁元珍
  • 插花吟
  • 寓意
  • 寒食书事
  • 清明
  • 清明
  • 郊行即事
  • 秋千
  • 曲江 其一
  • 曲江 其二
  • 黄鹤楼
  • 旅怀
  • 答李儋
  • 江村
  • 夏日
  • 辋川积雨
  • 新竹
  • 表兄话旧
  • 偶成
  • 游月陂
  • 秋兴 其一
  • 秋兴 其三
  • 秋兴 其五
  • 秋兴 其七
  • 月夜舟中
  • 长安秋望
  • 新秋
  • 中秋
  • 九日蓝田会饮
  • 秋思
  • 与朱山人
  • 闻笛
  • 冬景
  • 冬至
  • 梅花
  • 自咏
  • 干戈
  • 归隐
  • 时世行
  • 送天师
  • 送毛伯温
  • 卷三 五绝
  • 春眠
  • 访袁拾遗不遇
  • 送郭司仓
  • 洛阳道
  • 独坐敬亭山
  • 登鹳鹊楼
  • 观永乐公主入蕃
  • 春怨
  • 左掖梨花
  • 思君恩
  • 题袁氏别业
  • 夜送赵纵
  • 竹里馆
  • 送朱大入秦
  • 长干行
  • 咏史
  • 罢相作
  • 逢侠者
  • 江行望匡庐
  • 答李浣
  • 秋风引
  • 秋夜寄丘员外
  • 秋日
  • 秋日湖上
  • 宫中题
  • 寻隐者不遇
  • 汾上惊秋
  • 蜀道后期
  • 静夜思
  • 秋浦歌
  • 赠乔侍御
  • 答武陵太守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婕妤怨
  • 题竹林寺
  • 三闾庙
  • 易水送别
  • 别卢秦卿
  • 答人
  • 卷四 五律
  • 幸蜀回至剑门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 春夜别友人
  •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 送友人
  • 送友人入蜀
  • 次北固山下
  • 苏氏别业
  • 春宿左省
  • 题玄武禅师屋壁
  • 终南山
  • 寄左省杜拾遗
  • 登总持阁
  • 登兖州城楼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送崔融
  • 扈从登封途中作
  • 题义公禅房
  • 醉后赠张九旭
  • 玉台观
  •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 旅夜书怀
  • 登岳阳楼
  • 江南旅情
  • 宿龙兴寺
  • 破山寺后禅院
  • 题松汀驿
  • 圣果寺
  • 野望
  • 送别崔著作东征
  •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其一
  •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其二
  • 宿云门寺阁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临洞庭
  • 过香积寺
  • 送郑侍御谪闽中
  • 秦州杂诗
  • 禹庙
  • 望秦川
  • 同王征君洞庭有怀
  • 渡扬子江
  • 幽州夜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文以载道的诗歌,也可以是轻松愉悦的,琅琅上口的诗词,不单纯是拿来读着听的

    ◎千家诗,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时时吟诵,假如是教给小孩子,没有这本《千家诗》更合适的了。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是问怎么个琅琅上口,实在没有准确定义,五绝七绝优先,其次五律,最后七律,篇幅大小与适合朗诵程度、传播度,直接有关的。适合诵读,直感上,不需要太费记忆力,也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去记到脑子里,至于分析的必要,可以省去。诗,可读,可诵,不可分析。


    不太费力,张口就来,也许,这就是好诗词的尺度,有些诗句,第一次读到,就能记住,永远不会忘,你说不清为什么 “独坐水亭风满袖,人间清景是微凉”,自然流溢出自信满纸的贵气;也不知道,“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有重复的字,也不影响水竹师友的不凡思想水平。
    ●千家诗的每一首,都不单纯是字面的意思,非要讨论诗的含义,也不会仅仅是字面的景色、游记、吟咏山川江河,除了作者的身世履历,时代的背景知识,还需要我们,今天的阅读者,具备足够的阅历,阅历,意味着人的经历,人的经历,又跟年龄直接相关。二十郎当岁,怕是读不出 “秋千院落夜沉沉” 的意味;“时人不识余心乐”,也可能,只被我们当成是程明道的文人自况,甚至认为是 “装”,这也是生活于今的我们,很难置身诗人硕学心境的普遍情况。
    说到这些文化巨擘,就算在当时,也是文坛学界的一时领袖,三两句诗,自然不会只是文人、知识分子或者一生富贵衣食无忧的士大夫们无病呻吟。每一句每个字,都藏着太多,作者对当时发生的某一件事,的隐喻,我们称之为寄托或者什么别的文学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段,实际,他们那就是 “写实”;李白写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就是写实,不是想象,只是李白恰巧站在某个地点,赶巧在某一天,天气不是完全晴天,也不是完全下雨,而是在带有一点薄雾的山上,远看,才看得到 “瀑布挂前川”。这一点,非常容易被误解、被错认、被低估。
    ◎千家好诗,不便翻译、不能翻译,不止诗的意境气象,汉语所独有的文字,也翻译不过去。之所以能选集成千家诗,都是表达了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情绪,传递了传统或者古典时代所唯一的情感,文字可以翻译,情感无法翻译。
    同样是侠客文化,中国文化语境里的 “侠客”,武艺精湛在其次,在人群里的嵌合度才是第一位的,所谓 “以德服人”“友善邻里”“抑强扶弱”“伸张正义” 等等,也都仅仅是对这种嵌合度的具体展现,侠客的群体,经历千余年的演变更化,名称会变、价值观的细节会变、侠客个体的形象也会变,唯独,对自身构建底层秩序的信念,没有变。
    他们,作为远离社会正常秩序之外的,在我们看得到的常规秩序之外的,特定群体,其自身具备 “自我治理” 的能力和意愿,但,绝不是跟常规秩序对抗的,更不会对常规秩序的至高威权发起挑战,反而会借机利用、亲缘和证明对于至高权威的微妙关系。我们的侠客文化群和社会组织形式,是常规秩序的影子,是对后者的默认和模拟,这是与佐罗们为代表的西民侠客文化的关键不同。
    西民文化里的 “侠客”,欧洲语境里的侠客,除了近似的除暴安良的意味,主导的是一层对私权的张扬,对公权力以及对少数人私权力无限扩张之后伪装的 “公权力”,的深深敌意。他们特有一种称谓,叫 “不服从”“不屈服”。如果在具体到美洲大陆,美国或者拉美国家,其实有一种相近的西部狂野,他们的侠客,带着殖民者的开拓进取,而且是不择手段的开拓进取,倒善为恶、倒恶为善,进而伸展出更加极端的侵略性、掠夺至上和种族主义。这一点,在好莱坞大片里的超级英雄,有集中体现,他们,也都是这样种族主义色彩浓重的 “侠客”,绝不是东亚世界里的 “侠客”,更没有中国文化里锄强扶弱的仁爱精神。
    ⃝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赞颂被传扬,被即便是种族主义的支持者们为之树碑立传,而同时影响力更大的马尔科姆・X 再也无人记起,似乎被可以忽视和掩盖,原因仅仅是:主子们希望提倡非暴力的温和派占据西民们的大脑,而秉承并践行暴力平权的马尔科姆・X 被永远遗忘,从历史中消失、从西民的大脑里消失,继承马尔科姆遗志的黑豹党,到了好莱坞的嘴里,成了为白人主子们利益,牺牲自我的 “光辉形象”,可悲可叹可笑⃝
    这是唯一的原因;也是西民的主子们,对 “侠客” 的真实态度;西民的组织力和影响力,可以因为少数底层意识觉醒的侠客人格唤醒,但,一定要被抹除干净,处理起来,干脆而冷酷。
    ●据此,从社会具体现象 —— 静止的或者运动的 ——,到文化层面的创作、修缮、总结,等等,诗歌这种凝结精神思索、灵魂思考,带有特定立场的文化形式,不可转译,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不可沟通,中西的鸿沟,从骨子里就存在。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简单的认为,千家诗的 “诗”,和十四行诗的 “诗”,是一回事,文字表现形式,可以在转译中求得相近,但在意义上、在深层的文化来源和文明伸展上,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文化是派生出来的,资源条件则是天赋的,不仅诗歌,还有写诗的作者,读诗的读者,说唱艺人的传唱,听书听诗的接受群体,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互相之间都是不可沟通的,即便坐在一起,知道这些差别,知道沟通的难度,也仍然是 “各说各话”。有的人,很清醒的意识到,这样的不可转译;另外的大部分人,天真的认为,不可转译纯粹是技术问题。
    ●千家诗,名叫千家,并不是真的有千家,意谓多、丰富,另如百家姓,也不是刚好有百家,而今也早就覆盖不了现在的姓氏,千家实则 122 家 226 首诗,底本来自宋谢枋得、清王相,经后人反复甄选整理的一本诗集,算得启蒙读物,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专题来研究。
    内容分为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是我们从开始接触到经常学习,见过的频率居高的四种形式类型,也暗合古典写作的节奏:起承转合。而且,起承转合的顺序,也正是学习一门知识、习得一种技能的四个阶段。
    假如不考虑诗的隐含意义,单看表面意思,的确可以分为,适合初学者的、适合研究者的,以及适合业余爱好者的;同一位作者的不同年龄所作、不同情境下的所作,也存在这样适合不同人的作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