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在德国挂职工作期间观察、调研的产物。

内容简介

本书不同于一般文化研究,这部书以政治学视角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强国问题,内容涉及德国的文化体制、文化财政、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产业、文化外交以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重要领域。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西方国家的文化繁盛想象成为一个自由社会的标志,文化“软实力”常被神化为自由的艺术家和自由的文化社团、企业创造力的产物,本书则告诉读者,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国家能力,隐含在文化与强国背后的,是国家在财政、政策、激励结构、体制机制等各方面“有形之手”的支持与干预,由此不仅使各类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形成积极而有效的参考,活力竞相迸发,而且使文化对内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上层建筑”和“政治实施”,对外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标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欧盟国家财政赤字危机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观察
  • 1.1 危机对文化财政普遍产生负面影响
  • 1.2 文化事业受冲击程度强弱分野鲜明
  • 1.3 危机应对取得成效有经验可循
  • 第二章 德国的政府财政资金在文化事业发展中始终扮演核心角色
  • 2.1 财政分权与文化自主原则
  • 2.2 动态看中央和地方开支结构变化
  • 2.3 文化事业财政投入面临瓶颈与挑战
  • 2.4 公共资金仍然主导文化事业发展
  • 第三章 德国文化基金会发展的优势在于“一体多元”
  • 3.1 德国文化基金会的起源
  • 3.2 各邦(邦际)文化基金会和联邦文化基金会
  • 3.3 私人文化基金会
  • 3.4 “一体多元”的文化治理
  • 第四章 从德国看欧洲“文化多元化失败”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 4.1 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多元政策的由来
  • 4.2 文化多元政策缘何失败
  • 4.3 德国首推替代性方案(“融合”政策)遭遇困境
  • 4.4 “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多元政策”注定是两张皮
  • 第五章 德国鼓励以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5.1 文化创意产业是德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领域
  • 5.2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发展不均
  • 5.3 德国为什么将小型和微型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 第六章 德国以“政策之手”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6.1 积极的文化财政政策
  • 6.2 跨部门协作的文化产业政策
  • 6.3 针对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政策设计
  • 6.4 针对外向型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
  • 第七章 德国短片电影繁荣依靠强大的培育机制
  • 7.1 德国是短片电影大国
  • 7.2 丰富的短片电影节和电影协会
  • 7.3 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
  • 7.4 多元化发行渠道和传播平台
  • 7.5 中国应加强短片电影培育机制建设
  • 第八章 德国“超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社会参与型”文化产出模式
  • 8.1 什么是“超媒体”和“超媒体艺术”
  • 8.2 德国的“超媒体”艺术走在世界前列
  • 8.3 调动国内和国际两股力量支持本国“超媒体”艺术
  • 8.4 包容和参与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 第九章 德国对“新媒体”文化传播支持与监管并重
  • 9.1 “新媒体”在欧洲迅猛发展
  • 9.2 德国是数字新媒体大国
  • 9.3 社交网络与UGC
  • 9.4 无线通信设施功能多样化
  • 9.5 德国对“新媒体”支持与监管并重
  • 第十章 德国如何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
  • 10.1 德国也有国家形象宣传片
  • 10.2 德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社会反响复杂
  • 10.3 得与失
  • 第十一章 德国善用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 11.1 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管理
  • 11.2 公私合作兴办公共文化事业仍在探索
  • 11.3 社会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几个案例
  • 第十二章 德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文化活动对中国海外“文化年”设计有借鉴意义
  • 12.1 德印文化合作:令人浮想联翩的“机缘无限”
  • 12.2 古典音乐 青年演绎
  • 12.3 城市空间 现代科技
  • 12.4 政府搭桥 商界参与
  • 12.5 中国在海外举办“文化年”可以借鉴德印经验
  • 第十三章 德国注重对外文化援助机制建设
  • 13.1 文化政策是德国外交的“中心元素”
  • 13.2 德国对文化外援有明确的制度安排和导向
  • 13.3 中国可适时推动对外文化援助体系建设
  • 第十四章 主导性战略规划与多元化政策资金工具相结合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 14.1 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中的政策资金工具
  • 14.2 公共文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策资金工具
  • 14.3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需要中央统筹的主导战略
  • 第十五章 文化发展要实现“Web 2.0”向“Web 3.0”转变
  • 15.1 如何充分挖掘数字化潜力
  • 15.2 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模式要实现“Web 2.0”向“Web 3.0”转变
  • 15.3 欧盟的“智能化”文化投资
  • 15.4 文化保守主义幻想:推动“民主转型”
  • 第十六章 国际舞台,本土叙事——柏林短片电影节观察
  • 16.1 中国参加国际短片电影节:不得不说的“伤心事”
  • 16.2 第27届柏林短片电影节
  • 16.3 短片电影《爷爷》
  • 16.4 中国学生作品为何能获奖
  • 16.5 中国短片电影要讲好中国故事
  • 第十七章 中西之间应增进对彼此文化之“根”的理解
  • 17.1 文化不仅是国际关系的“第三维度”
  • 17.2 德国与中国:经济领域的“伙伴”,政治领域的“对手”,文化领域的“朋友”
  • 17.3 艺术标准化就是文化殖民主义
  • 17.4 中国音乐绝非一种“部落”音乐
  • 17.5 为什么欧洲古典音乐在中国最受欢迎
  • 17.6 现代欧洲音乐的局限性
  • 第十八章 从海盗党现象看西方“选党”体制困境——德国政治文化观察
  • 18.1 “海盗党”的基本纲领和政策主张
  • 18.2 德国政治体系的核心是“选党”体制
  • 18.3 “选党”体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18.4 “凝聚公民意志”能力何以衰退
  • 18.5 反思政党衰落,创新政治参与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