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5千字
字数
2015-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实践者在行动中不放弃思考,坚韧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指向更扎实的实践,并以陪伴成长的柔和方式助力到更多行动者。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干劲十足的行动者拿起纸笔,书写自己对实践进行反思和领悟的结晶,也是发展领域践行者以自身工作和成长经历作为剖析样本,惠及更多业内同行的真诚奉献。本书一些文章的作者经由这个过程不仅自己破茧成蝶,正成长为一棵茂盛大树,而且撑起自己团队的发展空间,开始为更多小树小苗提供养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求变致知”练功记要
- 序二 破茧成蝶——实务工作者生产知识的历程
- 序三 与变相伴 结队开路
- 序四 培力行动者,共致“无穷世界”
- 第一篇 《受压迫者教育学》札记
- 关于“变”的理论
- 一 前言
- 二 世界改变的方向——人性化
- 三 谁促进改变——革命者协同探究的作用
- 四 改变的方法——对话
- 五 改变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教育即对话的过程
- 六 本书的实践
- 解放教育——人性的复归
- 一 拉丁美洲的特殊性:从多重宰制朝向永恒解放
- 二 提问式教育:以对话为方法
- 三 关系的“重建”:对彼此介入
- 四 谁的解放:助人即助己
- 五 解放的实践者:疏离与投注间的辩证
- 对受压迫者“双重人格性”的辨认
- 一 导读重点——“双重人格性”
- 二 受压迫者的“双重人格性”辨识
- 三 寻找突破“双重人格性”的立基点
- 四 基本素养与能耐的练习
- 五 结束语:追求人性化与自我解放的起点
- 第二篇 《行动科学》札记
- 接通源头活水 推开改变之门
- 一 前言
- 二 行动研究在中国
- 三 与本书阅读相关的一些内容
- 四 《行动科学》的主要内容与阅读要点
- 五 后记
- 理解、共鸣、行动
- 一 导读的三个层次
- 二 看懂这本书
- 三 读者以及实践者可能关心的几个问题
- 四 有关“行动者”之思
- 五 结语
- 行动科学即政治实践的知识
- 一 行动科学中的“人观”
- 二 行动科学与政治实践
- 三 以行动科学为基础的社会变革
- 四 人即人的行动、人在行动的政治性当中成为人
- 第三篇 《反映的实践者》札记
-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 一 我国哲学与科学史上的知与行
- 二 我国社会工作中的知与行
- 三 我与行动研究
- 四 《反映的实践者》阅读要点
- 五 阅读心得及其他阅读延伸
- 社工的破茧行动:朝向反映的实践者
- 一 蹲点社会田野的实践行动
- 二 台湾社工与反映的实践者
- 三 寻找多于一种的观点:破旧与探究的社工运动者
- 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反映,在行动中对话
- 一 行动研究:发展在地特色的实践知识
- 二 《反映的实践者》的概念导读
- 三 发展反映对话的历程改变既有现况
- 四 一个反映性研究:日日春纪录片生产的协作关系的历程探究
- 五 协作关系差异位置的张力
- 六 “牛头不对马嘴”的视框差异
- 七 创造反映对话条件——看见及对待协作关系的张力
- 八 行动者各自行动习性共构出的关系方式
- 第四篇 《行动研究导论:教师动手做研究》札记
- 在泥泞低地中探路前行
- 一 引言
- 二 回观实践者的实践路径
- 三 我的实践反思
- 四 结语
- 坚持本土化 拒绝工具化——基于《行动研究方法导论》中“后台靠山”的行动反思
- 一 引子
- 二 寻回历史根脉
- 三 载丹的坚守
- 四 该要什么样的发展?
- 五 结语:行动启示与行动研究
- 在复杂实践场域做自己行动的研究者——我与《行动研究方法导论》之导读的纠缠
- 一 前言
- 二 我与《导论》这本书的初遇和相识
- 三 我在书写过程中的纠缠与认识
- 第五篇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札记
- 与变相伴,实践者“变”的方法研究
- 一 关于变与不变的理论观点
- 二 凡是越变,越是不变——以昆明3·01暴恐事件为例
- 三 改变的新路径
- 四 实践者的行动策略改变
- 五 直面改变
- 实践之道 改变为本
- 第六篇 《斗室星空:家的社会田野》札记
- 让生命照见生命,用生命滋养生命
- 一 我的家庭田野
- 二 工作情绪、我的“乖”和培养缠斗的能力
- 峰回路转:家的社会性与我的实践
- 一 家庭图像
- 二 吵吵闹闹的大家庭
- 三 转身而去
- 四 反身相遇
- 五 家人关系的缓冲器
- 六 我与父亲
- 七 父亲的离世
- 八 实践路径的选择
- 家的足迹
- 一 历史背景下的家
- 二 我的生命历程
- 三 生命节点
- 四 公益与家庭的相辅相成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