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扬州大学李文才教授作品,畅销10年修订版。

内容简介

“乱”,是魏晋南北朝最大的时代特色。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作者尊重史实,运用 “历史心理学”的叙事方法,分12个专题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进行阐述,具体包含东晋门阀政治、汉化及少数民族真改革、“侯景之乱”、佛教、经济差异、淝水之战、“八王之乱”等。

作者不仅对学术界已有的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介绍,还进行了补充。对认为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或不妥当的内容,也发表了一些个人的意见,或提出质疑。比如,作者认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应该是赵王司马伦,而不应该由贾后来承担罪责。比如,对于“清谈误国”,作者认为笼统地说是将“清谈”一棍子打死的,既不准确,也不公正。“清谈误国”从根本来讲,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用人失误,不应该将国家政权交给以清谈来逃避社会责任的人去掌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
  • 第一讲 乱世流离——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
  • 一、纷繁的历史头绪
  • 二、诡异杂乱的史料记录
  • 三、汹涌的移民浪潮
  • 四、血腥多变的政局
  • 第二讲 八王之乱——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
  • 一、“八王之乱”与皇后贾南风
  • 二、宗王出镇与“八王之乱”
  • 三、“八王之乱”的后果
  • 第三讲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构造
  • 一、东晋门阀政治的建立
  • 二、南朝的门阀制度
  • 三、北朝的门阀制度
  • 第四讲 清谈与名士——魏晋南北朝士人的精神世界
  • 一、何谓“清谈”
  • 二、如何清谈
  • 三、名士与清谈
  • 四、清谈误国
  • 第五讲 淝水之战——兼论南北战争与南北政治形势
  • 一、淝水之战前的南方形势
  • 二、淝水之战前的北方形势
  • 三、淝水之战
  • 四、淝水之战的性质、影响诸问题
  • 第六讲 文明的诱惑——十六国北朝前期的汉化历程
  • 一、胡族的汉化
  • 二、胡汉分治
  • 三、拓跋鲜卑的早期汉化
  • 四、崔浩事件——北魏太武帝时期的汉化与反汉化
  • 第七讲 走向文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 一、冯太后与献文帝的权力争夺
  • 二、冯太后改革
  • 三、孝文帝迁都洛阳
  • 四、全面汉化
  • 五、汉化过程中的阻力及评价
  • 第八讲 “六镇之乱”“河阴之变”与胡化逆流——尔朱氏集团兴衰的政治与文化考察
  • 一、从平城时代到洛阳时代的尔朱氏
  • 二、尔朱氏之兴起
  • 三、尔朱氏集团衰败原因考
  • 四、尔朱氏兴衰的政治与文化意义
  • 第九讲 血染的皇冠——南朝“荒主”与宫廷政变
  • 一、刘宋“荒主”何其多
  • 二、齐、陈“荒主”何其冤
  • 三、赵翼论点何其偏
  • 第十讲 梁武帝政治与“侯景之乱”——兼论“侯景之乱”对南北政局的影响
  • 一、梁武帝其人其政
  • 二、侯景之乱
  • 三、“侯景之乱”与南北政局
  • 第十一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 一、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
  • 二、佛教与十六国北朝政治
  • 三、南北朝的反佛
  • 第十二讲 南北朝的差异
  • 一、南北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 二、南北门阀士族的差异
  • 三、南北兵制的差异
  • 四、南北学风的差异
  • 内容概要
  • 后记
  • 推荐作者得新书!
  • 1120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分裂369年

    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两晋南北朝的 “乱” 既是其时代底色,也是理解中华文明融合与演进的关键。中国历史的特点是时间尺度太长,普通人 30 年就是一世,但在史书上只是寥寥几笔。魏晋南北朝的学习现在有视频地理疆界上的变化更直观,从曹丕称帝 220 年到西晋灭吴 280 年,约 60 年;两晋是从西晋统一到东晋灭亡(420 年),约 140 年;南北朝 169 年。两晋南北朝如同一团乱麻,解读角度不同结论大相径庭,比如从体制纲常来讲,贾南风的典型的胡作非为,如本书讲宫廷内部斗争激烈,但天下稳定,对老百姓是难得的和平时期,同样大分裂时期,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交流,也产生了辉煌的文化。从东汉开始门阀大族的问题一直是重大的 Bug,中央皇权羸弱,在西晋统一后,司马炎一代后到二代傻儿子就难免八王之乱,当中原打成一锅粥时,边陲(有骑兵)的胡人开始觊觎富饶的中原,而失去大一统后分裂的中原贵族就难以抵御外族的侵袭,只有衣冠南渡。两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迁移,也是多民族融合过程,从地理上也是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迁徙,直到隋唐确立了今天的中国长江流域成为人口和经济中心,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区不断向农耕民族转变,这期间游牧民族的杀戮和掠夺,让黄河流域农耕民族被迫迁徙也不断被屠戮,五胡十六国,蛮夷的特点是战斗力强,但因为没有文化,到了创始人传位换代时,就会兄弟相残,自相残杀,只有汉化才能解决长期统治的课题,最终统一融合在中华文明之下。800 年以后的成吉思汗 “上帝之鞭” 是个更大范围内(大陆岛)的 “五胡之乱”,“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征服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蒙古骑兵最终无论是在中东的伊斯兰化还是中原的汉化,都需要用先进文化进行统治,这并不是什么民族征服,而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因为民族和种族是西方的近代叙事角度,比如最近对伊朗政教合一政权的误读,将部分领袖有阿塞拜疆血统,就认为是阿塞拜疆族裔集团统治,其实伊朗的文化是骄傲的波斯文明,和出身民族无关,因此文化认同的三观才是关键。南北朝时期柔然西迁引发的连锁反应,本质上是欧亚大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互动的一部分。柔然 / 阿瓦尔人通过军事压力、技术传播和政治模式的输出,迫使欧洲在政治组织、军事技术、语言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从中古早期向中世纪的转型。这一过程体现了游牧民族作为 “文明催化剂” 的历史作用 —— 尽管其直接统治短暂,但其引发的制度和技术扩散却产生了长远影响。2025 年 #246

      5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对更多很多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有独特的见解。要理解这段历史,就要理解它的乱。当读到曹丕悼念王璨,竟然领着大臣学驴叫,又让人觉得搞笑。每个历史不仅有血腥的场面,也有它的韵味,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东西。魏晋南北朝也是中华民族大迁徙,大流动,大融合的过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略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