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关于中西方对于西藏的想象之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的结集。

内容简介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断有西方学者以东方主义理论为批判武器,清算西方文化传统中以妖魔化、神话化西藏和西藏文化为特征的想象西藏的历史。作者不但以《西藏生死书》和密教在西方的流传为例,进一步批评和讨论了西方想象西藏的历史,而且率先用同样的学术方法对汉文化传统中有关对西藏想象的若干历史个案作了深入的讨论,揭示了造成汉藏佛教文化间种种误解的根源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东、西方“想象西藏”之批判
  • 一、中国的“新时代”与“西藏热”
  • 二、西方“想象西藏”之批判
  • 三、从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到对“内部的东方主义”的反省
  • 四、元朝以来汉文化传统中的“想象西藏”
  • 五、“想象西藏”之批判与解构香格里拉
  • 第一章 一个创造出来的传统:西藏文文献中的和尚摩诃衍及其教法
  • 一、从“背景书籍”和“达赖喇嘛的微笑”谈起
  • 二、吐蕃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和有关“吐蕃僧诤”之传统
  • 三、《禅定目炬》中所见和尚摩诃衍之顿门派教法
  • 四、sBa’dBa’bzhed和有关“吐蕃僧诤”之传统的形成
  • 五、萨思迦班智达对“桑耶僧诤”之记载-作为辩论文章的历史
  • 六、传统之进一步发展和妖魔化了的和尚
  • 七、结论
  • 第二章 神通、妖术和贼髡:论元代文人笔下的番僧形象
  • 一、前言
  • 二、元廷优礼番僧事实
  • 三、施供关系论之新视角
  • 四、摩诃葛剌崇拜与神僧形象
  • 五、秘密大喜乐法与妖僧形象
  • 六、掘墓盗贼与凶狠跋扈的恶僧形象
  • 七、结论
  • 第三章 历史中的小说和小说中的历史:说宗教和文学两种不同语境中的“秘密大喜乐禅定”
  • 一、官修正史中的小说家言
  • 二、藏传佛教语境中的“秘密大喜乐禅定”
  • 三、还“秘密大喜乐禅定”修法之真面目
  • 四、对欲乐定及其象征意义的不同解释
  • 五、《僧尼孽海》中的“演揲儿法”和“秘密大喜乐禅定”
  • 六、《续金瓶梅》中的“喜乐禅定”和“天魔舞”
  • 七、结语
  • 第四章 怀柔远夷话语中的明代汉藏文化交流
  • 一、引言
  • 二、“怀柔远夷”与“严夷夏之辨”
  • 三、广招番僧与分而治之
  • 四、番教于中国之流行
  • 五、神通、秘密法、异端、鬼教与喇嘛教:番教于明代士人中的形象
  • 六、余论
  • 第五章 背景书和书之背景:说汉文文献中的西藏和藏传佛教形象
  • 一、引言
  • 二、于性[情色]化西藏的背后:秘密大喜乐法
  • 三、政治化藏传佛教的背后:空空荡荡
  • 四、喇嘛教与巫化藏传佛教
  • 五、“新背景书”形成之背景
  • 第六章 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
  • 一、灵智学派的兴盛与《西藏死亡书》在西方的首次出现
  • 二、荣格对《西藏死亡书》所作的心理学释评
  • 三、高文达喇嘛对《西藏死亡书》的诠释
  • 四、迷幻药LSD和《西藏死亡书》
  • 五、佛教的心理学化和仲巴活佛新译《西藏死亡书》
  • 六、新时代运动与索甲活佛的《西藏生死书》
  • 七、科学的死亡技术
  • 八、结论
  • 第七章 妖魔化的西藏:殖民主义话语中的西藏形象
  • 一、食人生番与文明曙光
  • 二、发现西藏和最初的宗教对话
  • 三、启蒙时代的妖魔化西藏形象
  • 四、魔鬼的作品:东方的天主教
  • 五、殖民主义话语与现代西藏学的诞生
  • 六、佛教最不肖的子孙——喇嘛教
  • 七、结语
  • 第八章 诠释与争论:密教的定义、历史建构和象征意义
  • 一、引言:东西密教
  • 二、果真有汉传密教存在吗?
  • 三、关于密教的意义
  • 四、密教与密续的判定
  • 五、西方学术对密教的想象和构建:极端的东方
  • 六、“有机发展”叙事原理与密教历史的想象
  • 七、解释密教修法的符号学进路
  • 八、汉藏密教与印藏密教研究的整合
  • 第九章 接触和比照:说“西藏问题”的国际背景
  • 一、西藏在中国、“西藏问题”在世界
  • 二、英、俄帝国主义的大博弈和西藏“主权”之争
  • 三、“神话西藏”与西方对西藏的精神殖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