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100问。

内容简介

本书从能源消费侧的转型和供给侧的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探讨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并针对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和新贸易保护对能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走“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之路必须坚定协同合作协调发展
  • 第一章 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转型:选择与路径
  • 一 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与路径分析
  • (一)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
  • (二)通过节能实现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
  • (三)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
  • (四)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 (五)生态固碳
  • 二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选择
  • (一)分析方法简介
  • (二)灰氢、蓝氢、绿氢的不同氢能发展组合
  • (三)基于碳基燃料制备甲醇的情景和燃料替代
  • (四)能源转换:甲醇、氢能与煤炭、燃油、电能的替代
  • (五)一次能源电力的发展情景和对化石能源电力的替代
  • (六)各产业的节能潜力
  • 三 推荐路线:高可再生、高能效和绿色甲醇情景
  • 四 实现碳中和的建议
  • (一)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体系
  • (二)提高非碳能源和碳中和能源(二氧化碳制绿色醇醚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 (三)实现能源结构接近80%非碳
  • (四)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改善工作
  • 第二章 消费侧的能源转型
  • 一 能源转型政策
  • (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清洁高效
  • (二)推进节能减排
  • (三)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四)推动城乡电气化发展,实现终端能源结构优化
  • (五)发展醇醚燃料
  • 二 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
  • (一)基本情况
  • (二)发展情况
  • (三)能源转型的实证检验
  • 三 交通部门的能源转型
  • (一)交通部门能源消费的特点
  • (二)发展情况
  • (三)能效提升的检验
  • 四 清洁供暖
  • (一)相关政策
  • (二)供热热源推行清洁化,供热能效不断提升
  • (三)供暖能源形式更趋清洁、多元
  • (四)供暖能效仍有提升空间
  • 五 政策讨论
  • (一)燃料替代的原则
  • (二)现阶段的政策建议
  • 第三章 能源供给革命:经济、技术与环境分析
  • 一 经济成本比较
  • (一)成品油
  • (二)燃煤发电
  • (三)天然气直燃和天然气发电
  • (四)光伏发电
  • (五)光热发电
  • (六)陆上风电
  • (七)海上风电
  • (八)水力发电
  • (九)生物质发电
  • (十)地热发电
  • (十一)核能发电
  • (十二)经济成本比较总结
  • 二 能源技术效率比较
  • (一)成品油
  • (二)火电
  • (三)太阳能发电
  • (四)风力发电
  • (五)水力发电
  • (六)生物质发电
  • (七)地热发电
  • (八)核能发电
  • (九)能源技术效率比较
  • 三 环境排放比较
  • 四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与2050年市场规模预测
  • 一 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
  • (一)装机情况
  • (二)发电情况
  • (三)风电电价
  • (四)产业链情况
  • 二 2050年中国风电市场规模预测
  • (一)数据来源
  • (二)建模设计
  •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 三 中国风电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 (一)有利因素
  • (二)制约因素
  • (三)政策建议
  • 第五章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未来方向
  • 一 引言
  • 二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从弃光限电到广泛消纳
  • (一)财政补贴与弃光限电
  • (二)任务考核与广泛消纳
  • 三 光伏发电产业的痛点:并网考核压力、补贴缺口与现金流压力
  • (一)电力输出不稳定与并网考核压力
  • (二)弃光率下降与补贴缺口扩大
  • (三)新冠肺炎疫情与现金流压力
  • 四 人工智能、电力体制改革与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未来
  • (一)人工智能与预测精度
  • (二)电力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
  • 五 结论
  • 第六章 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转型研究
  • 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阶段
  •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政策
  •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
  • 二 新能源上市公司现状
  • (一)新能源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 (二)2009~2019年新增新能源公司上市情况
  • (三)政策扶持与新能源企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三 政策建议
  • (一)积极作用
  • (二)存在问题
  • (三)发展建议
  • 一 盈利能力分析
  • 二 运营能力分析
  • 三 偿债能力分析
  • 四 发展能力分析
  • 第七章 新贸易保护对我国能源产业及安全的影响
  •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及美国的能源政策
  •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形式
  •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 (四)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的能源政策
  • 二 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能源进出口现状
  • (一)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现状
  • (二)中国天然气进口贸易现状
  • (三)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
  • 三 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 (一)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整体发展趋势
  • (二)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区域特征
  • (三)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主体构成和模式选择
  • (四)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对外能源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四 新贸易保护对中国能源相关产业的影响
  • (一)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
  • (二)新贸易保护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影响
  • (三)新贸易保护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 (四)新贸易保护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 五 中美能源博弈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 (一)美国能源新政对中国的油气供给安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二)中美关于石油结算体系的博弈对中国的能源价格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在美国能源产业的投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 (四)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能源安全与合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
  • 六 结论及政策建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 这句话,既是对全世界的解释,也是对我们的提示。告诫我们,凡事一定要 “实事求是”“虚怀观是”“和气察是”“去偏归是”“去伪存真”;“眼睛向下”,务实看发展,落地做事业,把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做好。写的挺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时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生产国。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与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时代命题。本书作者分析认为,这既需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能源供给侧进行转型,也需要提高能源效率、转变产业结构、优化消费方式,对能源需求侧进行转型,还需要加强能源体制改革,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如何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终极目标?为此,全书就中国能源结构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中国能源体系本质是一个高碳、高煤的系统。研究表明,化石燃料的使用是造成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书中就实现碳中和的难点,从三个方面作了归结:一是我国碳基能源比例较高,短期内减少高比例含碳能源的使用,加快推进非碳能源的使用,任重而道远;二是使用非碳能源可以实现减碳,但是没有达到碳中和即固碳效果;三是实现碳中和的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有待实现技术突破以降低成本。全书指出了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节能减排,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增长从依赖资源、能源的大规模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新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书强调,碳基能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也应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借助生态固碳,充分吸收各种气体污染物并改善大气质量,进而减少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最终改善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本书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了展望。本书认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不难,但在其后的 30 年内实现碳中和任务则十分繁重。而且,以 30 年的时间实现能源结构从高碳到碳中和的转变,毫无疑问将对经济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以高碳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石油石化电力,将有大量的产能需要废弃或者转型。因此,需要找到一条碳基能源循环利用路径,才能避免能源结构转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针对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下降的趋势,书中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能有效破解碳中和的难题。此外,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智能制造、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技术的快速运用,都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本书紧紧围绕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转型、能源供给革命、中国风电市场发展现状与 2050 年市场规模预测、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未来方向等七个方面,就中国确保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下,企业如何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阐明了本书的核心题旨: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先机,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前沿,只有创新才能稳定和发展。为此,未来唯有推动绿色能源革命,通过协同、高效、智能促进绿色能源消费,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从得到罗胖老师《阅读的方法》秘籍后,看书的效率明显提高很多,以前看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现在是从目录开始,只挑自己喜欢的或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以前要六七个小时看完一本书,而且有大部分时间看的内容都不是自己喜欢的,现在看一本书一两个小时,看的都是自己喜欢,效率非常好,完全不用在意这本书是不是有没有看完🤔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