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2千字
字数
2015-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呈现朱棣许多历史谜题的答案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不是强调永乐帝如何夺回政权和重新评价他的政绩,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理论观察他采取的系列政策,重新分析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
永乐帝确立的体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东亚各国奠定了“近代”以前的社会基础。不论该制度好坏与否,一直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各国在那个时代,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所有行动也被束缚在该秩序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1 “中华”的世界
- (1)中华与夷狄
- “中华”的概念
- 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
- 天命思想
- 五服图
- 再思辨
- (2)中华世界的变迁
- 大唐帝国
- 羁縻政策
- 政治权力的结果
- 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蒙古势力的抬头
- 忽必烈全盛时期
- 商品流通的世界
- 元朝的衰退——大动乱的开始
- 2 大明帝国的诞生
- (1)中华秩序的恢复
- 洪水·疫病·倭寇
- 天下大乱,弥勒下世——红巾之乱
- 两类义军
- 朱元璋成功的秘密
- 竞争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
- 洪武——大明帝国的诞生
- (2)从元到明
- 元明革命是民族矛盾吗
- 奇妙的解释
- 北伐即便是民族革命又如何
- 不知不觉中
- 宋元与明清——时代区分的问题
- 宫崎市定的卓见——元明的连续性
- 面向新的框架组合
- (3)明初体制的意义
- 被固定化的秩序
- 严刑酷法与“三拜九叩”——提高皇帝威望
- 儒家思想的具体应用
- 符合社会需求
- “科举”的变化
- 户籍制度与分类管理
- 北元与倭寇
- 海禁
- 市舶司的废止
- 贯穿中国历史的最大谜题
- “勘合制度”的意义
- 华夷秩序的理想型——中国社会的体制性归结
- 3 皇统的走向
- (1)燕王的事迹
- 没有正式命名
- 官方记录
- 并非嫡子
- 捏造事实的目的
- 首都问题与北方防卫——摆在眼前的大问题
- 南京远离北部边境
- 诸王分封
- 九名“塞王”
- 叶伯巨,触逆鳞
- 集权与分权的夹缝
- 藩王教育
- 燕王就藩北平
- (2)暗斗
- 朕无北顾之忧
- 为人友爱——皇太子的秉性
- 被隐藏的史实太多
- 争执与纠纷
- 皇太子之死——犹豫的朱元璋
- 这就是事实
- 隐忧
- 尊与卑——燕王与皇太孙的微妙关系
- 再无顾忌——两位兄长离世
- 太祖驾崩
- 4 夺权的道路
- (1)南人朝廷
- 建文新政
- “书生亡国”——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 二者性质不同
- 浙东学派的理念
- 时机成熟
- 绝对的自相矛盾
- 太祖遗诏
- 野史中的记录
- 燕王上京了吗
- 终现的决裂
- (2)举兵前夜
- 拥有“重兵”
- 削藩
- 告发者是十岁的儿子——捏造的吗
- 剥夺军权
- 暗中练兵,葛诚背叛
- 燕王来朝的怪事
- 官方看法之外
- 仍然存在疑点
- 史料上的篡改
- “燕王来朝”传说的生成
- 5 历史的转折
- (1)靖难之变
- 一场大戏
- 明快的起承转合
- 史实与虚构
- 幸田露伴的《命运》
- 一生中最大的骗局
- 掉落的瓦片——决断之时
- 唯有起兵
- 一块西瓜引发的政变
- 靖君王之难
- 真实意图是为夺权
- 真的很幸运
- (2)理想的破灭
- 法治还是德治
- 难以置信的失败
- 致命的选择——点将李景隆
- 乱了阵脚的朝廷
- 方孝孺领军指挥
- 人心所向在于金陵之战的成败——燕王进京
- 胜负已分——灵璧之战
- 南京陷落
- 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
- 6 坠落的时代
- (1)建文帝出逃
- 自焚还是出逃
- 并非完全荒唐无稽
- 《明史》编纂中的混乱
- 疑案的始末
- 中日“感觉”上的差异
- 两种观点不妨并存
- (2)走向死亡的人们
- 四种类型
- 投机者和抓捕奸臣
- 一切按照洪武旧制
- 变节与殉节的抉择
- 壬午殉难
- “瓜蔓抄”
- 女性的悲剧
- 燕贼篡位——方孝孺就义
- 所谓“十族”——理念的抹杀
- 皇帝的原罪
- 7 天命所在
- (1)圣王治世
- 革除
- 《太祖实录》的三次编纂
- “皇位继承”合法化的布局
- 非法即位的合法化
- 盛世的证明——《永乐大典》编纂工程
- “制作者”永乐帝
- 《永乐大典》的命运
- (2)德治的本质
- 《圣学心法》
- 《大全》出而经说亡
- 刊行的意义
- 内阁的设立
- 正因为是在明初
- 宦官的跋扈——东厂的恐怖
- 内廷与外廷的联系者
- 专制皇帝的影子
- 8 超越忽必烈
- (1)四夷来朝
- 稳妥的,和平的
- 利用瓦剌牵制鞑靼
- 不择手段奖励朝贡
- 复兴华夷秩序
- 与日本的关系
- 日本国王源道义——再次成为册封体制的一员
- 互相依赖——永乐帝和义满
- 并非“屈辱外交”
- 父子相同
- 应该效仿谁
- 开创新中华
- (2)扩大的中华
- 郑和的南海之行
- 贸易为次
- 舟车所及之处
- “五服图”——大明华夷秩序的完成
- 如果携带国书
- 以对中国物资的需求为筹码
- 超越忽必烈——中华“世界体系”的建立
- 9 华夷秩序的统治者
- (1)顺逆之理
- 出兵安南
- 为何选择安南
- 一朵空花
- 亲征蒙古
- 五出三犁
- 未能实现的理想
- (2)天子之都
- 首都的景象
- 经济与军事的纠结
- 首先升格为陪都
- 迁都北京
- 从洪武到永乐
- 历史的必然
- 10 永乐帝的遗产
- (1)盛世的阴翳
- 多病的结果
- “鱼吕之乱”
- 娘,吾去
- 紫禁城失火——发泄不满
- 不听劝谏
- 最后的亲征
- 临终之地——榆木川
- 归来
- (2)中国史的转折点
- 逆流
- 洪熙帝暴亡
- 不了了之
- 牢固的体制
- 时代的邂逅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文库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