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5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我国金融市场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我国证券、期货、期权市场的微结构。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涵盖各个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系统、投资者类别、报单特征、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市场交易质量、程序化交易、金融监管等。
市场微结构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定价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金融学科教育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微结构教材,国外的相关教材又不符合中国的市场实践,因此这方面的课程开设严重不足。本书的出版将填补这方面教材的空白。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序
- 引言
- 例一 股票交易
- 例二 债券交易
- 第一章 谁在交易?
- 1.1 需求方
- 1.1.1 投资者
- 1.1.2 避险者
- 1.1.3 娱乐者
- 1.2 供给方
- 1.2.1 证券公司
- 1.2.2 期货公司
- 1.2.3 交易所
- 1.2.4 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机构
- 1.2.5 金融信息服务商
- 1.2.6 系统供应商
- 1.2.7 监管者
- 第二章 交易什么?
- 2.1 股票
- 2.1.1 股票品种
- 2.1.2 股票发行
- 2.2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 2.2.1 债券
- 2.2.2 债券交易
- 2.3 证券投资基金
- 2.4 远期与期货
- 2.4.1 期货定价原理
- 2.4.2 期货品种
- 2.5 期权
- 2.5.1 期权定价公式
- 2.5.2 期权品种
- 2.6 信用衍生产品
- 2.7 固定收益及货币衍生品场外交易
- 2.7.1 远期利率协议
- 2.7.2 债券远期
- 2.7.3 利率互换
- 2.7.4 外汇远期
- 2.7.5 人民币外汇掉期
- 2.7.6 外汇货币掉期
- 2.7.7 外汇利率期权
- 2.7.8 人民币外汇期权
- 附录 场外衍生品市场
- 第三章 报单
- 3.1 报单类型
- 3.1.1 按交易方向分类
- 3.1.2 按成交即时性分类
- 3.1.3 按有效期分类
- 3.1.4 按委托数量分类
- 3.1.5 其他报单类型
- 3.2 最小交易单位
- 3.3 市场执行系统
- 3.3.1 经纪驱动市场
- 3.3.2 报价驱动市场
- 3.3.3 指令驱动市场
- 第四章 指令驱动市场
- 4.1 报单优先规则
- 4.2 成交价确定规则
- 4.3 集合竞价机制
- 4.3.1 集合竞价的成交规则
- 4.3.2 中国证券市场的集合竞价时间
- 4.3.3 集合竞价期间的行情显示
- 4.3.4 集合竞价虚假申报
- 4.4 连续竞价机制
- 4.5 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的对比
- 第五章 市场流动性
- 5.1 流动性的维度
- 5.2 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 5.3 流动性提供者
- 5.3.1 做市商
- 5.3.2 大宗交易者
- 5.3.3 价值投资者
- 5.3.4 预设交易者
- 5.3.5 套利交易者
- 5.4 一个虚构的例子
- 5.5 流动性管理
- 5.5.1 Maker-Taker费用模型的历史
- 5.5.2 Maker-Taker费用模型的现状
- 5.5.3 关于其影响的争论
- 5.5.4 Maker-Taker费用模型在中国市场中的运用情况
- 5.6 流动性与定价效率之间的关系
- 第六章 波动性
- 6.1 波动性的计算
- 6.1.1日度历史波动性——标准误差
- 6.1.2日度历史波动性——指数加权移动平均(MA)
- 6.1.3日内波动性——Parkinson estimator
- 6.1.4日内波动性——Garman and Klass estimator
- 6.1.5日内波动性——Rogers and Satchell estimator
- 6.1.6 已实现波动性——realized volatility
- 6.1.7 基于委托报价的波动性
- 6.2 正确认识波动性
- 6.3 波动性的影响因素
- 6.4 波动性的分解
- 第七章 信息
- 7.1 交易信息透明度
- 7.1.1 交易前透明度
- 7.1.2 交易后透明度
- 7.2 单一市场价格发现
- 7.2.1 价格发现的定义和度量
- 7.3 跨市场价格发现
- 7.3.1 跨市场价格发现的度量指标
- 7.3.2 中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 7.4 信息披露、信息质量和信息传递
- 第八章 交易者类型
- 8.1 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者
- 8.2 按照交易目的划分
- 8.2.1 实用交易者(utilitarian traders)
- 8.2.2 逐利交易者
- 8.2.3 无效交易者(futile traders)
- 8.3 按照是否拥有有用信息划分
- 8.4 按照交易频率划分
- 附录 何谓“投机”?
- (一) 不能以交易次数来判断
- (二) 不能以交易标的来判断
- (三) 不能以是否加杠杆来判断
- (四) 不能以交易者类别来判断
- (五) 不能以做多做空来判断
- (六) 不能以套保/套利/投机的三分法来判断
- (七) 不能以实体还是金融二分法来判断
- 第九章 什么是好的市场?
- 9.1 典型认识误区
- 9.1.1 股票市场的首要功能是融资?
- 9.1.2 实体企业发展跟市场流动性无关?
- 9.1.3 提高流动性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意义吗?
- 9.1.4 卖空机制对市场有害无益?
- 9.2 市场效率
- 9.2.1 基于统计方法的市场效率检验指标
- 9.2.2 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的市场效率检验指标
- 9.3 市场监管
- 美国
- 法国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9.4 股票实行T+0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 9.4.1 学界研究
- 9.4.2 境外经验
- 9.4.3 对投资者的影响
- 9.4.4 实行T+0有无风险?
- 附录Ⅰ 融券为什么这么难?
- 附录Ⅱ 转融通业务
- (一) 转融通的期限费率
- (二) 转融通的业务模式
- 附录Ⅲ 如何看待杠杆交易?
- (一) 杠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杠杆就没有现代金融
- (二) 杠杆交易往往是替罪羊
- (三) 杠杆有多种,需要区别对待
- 第十章 交易系统
- 10.1 信息系统
- 10.1.1 行情搜集和发布系统
- 10.1.2 信息发送和接收系统
- 10.1.3 交易通道
- 10.1.4 报单显示系统
- 10.2 券商和期货公司的柜台系统
- 10.3 期货交易所开发的柜台系统
- 10.4 交易所结算系统
- 第十一章 交易成本
- 11.1 股票市场交易成本
- 11.1.1 券商佣金
- 11.1.2 印花税
- 11.1.3 交易所费用
- 11.1.4 过户费
- 11.1.5 证券投资收益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 11.1.6 证券投资基金的增值税
- 11.1.7 买卖价差
- 11.1.8 价格冲击
- 11.1.9 融券成本
- 11.1.10 股指期货交易限制
- 11.2 期货市场交易成本
- 11.3 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 第十二章 清算和结算
- 12.1 主要结算模式
- 12.2 结算模式的发展历史
- 12.3 结算机构与交易所的关系
- 12.4 中国证券结算模式
- 12.4.1 券款对付
- 12.4.2 其他结算方式
- 12.4.3 中国股票结算模式
- 12.4.4 中国债券结算
- 12 .5 中国期货的清结算
- 12.6 期权结算制度
- 12.7 境外衍生品市场保证金制度概况
- 第十三章 高频交易和程序化交易
- 13.1 什么是高频交易
- 13.2 境外高频交易发展历史
- 13.3 高频交易的策略
- 13.4 高频交易的好与坏
- 13.5 高频交易的监管
- 13.6 高频交易在中国
- 13.7 程序化交易
- 13.8 量化交易
- 第十四章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14.1 证券期货市场改革开放简史
- 14.1.1 建立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
- 14.1.2 两地互联互通机制
- 14.1.3 A股加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
- 14.1.4 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 14.1.5 期货市场逐步开放
- 14.2 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
- 14.3 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 第十五章 境外金融市场微结构
- 15.1 美国股票市场微结构
- 15.1.1 美国证券期货交易所
- 15.1.2 另类交易系统
- 15.1.3 内盘
- 15.1.4 交易所做市商模式
- 15.1.5 OTC市场
- 15 .2 美国衍生品市场微结构
- 15.2.1 美国期货市场
- 15.2.2 美国期权市场
- 15.3 中国香港金融市场微结构
- 15.3.1 中国香港股票市场微结构
- 15.3.2 中国香港衍生品市场微结构
- 第十六章 加密货币市场微结构
- 16.1 文献回顾
- 16.1.1 比特币能否成为货币?
- 16.1.2 比特币是否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
- 16.1.3比特币的风险特性
- 16.1.4 比特币的监管
- 16.1.5 比特币价格的影响因素
- 16.1.6 比特币期货和比特币期权
- 16.1.7 比特币市场微结构
- 16.1.8 比特币市场微结构的最新进展
- 16.1.9小结
- 16.2 Libra横空出世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