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把汪曾祺先生绘画、写字、做饭等场景,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日常生活的趣味和妙意。

内容简介

辣椒、口蘑、豆腐、羊肉……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在汪曾祺笔下,散发着人间的烟火气。让我们跟随汪老一起品尝平凡日子的滋味,感受笔尖侵染的淡淡乡愁,发现隐藏在岁月里的小趣味。你会发现,在经历诸事无常、大灾大难后,人间烟火气是最能勾起幸福感的存在。

汪曾祺笔下的每一口美食都将对生活的热爱写入了心,每一次回味都浮现他闲适从容的人生态度。用细腻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将他所经历和品尝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南北的特色美食,糅合进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每一件细小的平凡事的观察,呈现给读者一个热爱生活的风趣大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代序
  • 吃食和文学
  • 故乡的食物
  • 故乡的野菜
  • 王磐的《野菜谱》
  • 岁交春
  • 蚕豆
  • 豆腐
  • 干丝
  • 昆明的吃食
  • 昆明菜
  • 昆明食菌
  • 口蘑
  • 手把肉
  • 贴秋膘
  • 栗子
  • 肉食者不鄙
  • 鱼我所欲也
  • 果蔬秋浓
  • 辣椒
  • 豆汁儿
  • 宋朝人的吃喝
  • 马铃薯
  • 鳜鱼
  • 家常酒菜
  • 四方食事
  • 寻常茶话
  • 作家谈吃第一集
  • 萝卜
  • 五味
  • 安乐居
  • 金冬心
  • 手把羊肉
  • 菌小谱
  • 米线和饵块
  • 代后记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怎么听书时感觉里面有很多重复讲几次的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间有味是清欢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04 本(277)#《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作家、一个演员的口味最好杂一点,从北京的豆汁到广东的龙虱都尝尝(有些吃的我也招架不了,比如贵州的鱼腥草);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四川话、苏州话、扬州话(有些话我也一句不懂,比如温州话)。否则,是个损失。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应该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出去。我希望评论家、作家 —— 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不要像我的那位同乡一样,问道 “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 提出 “这样的作品能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品?” 我希望他们能习惯类似苦瓜一样的作品,能吃出一点味道来,如现在的某些北京人。🚢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苦瓜就是苦瓜。—— 如果不是苦瓜,而是狗尾巴草,那就另当别论。截至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认为狗尾巴草很好吃。🚢北方酱菜偏咸,南则偏甜。中国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酱。萝卜、瓜、莴苣、蒜苗、甘露、藕,乃至花生、核桃、杏仁,无不可酱。北京酱菜里有酱银苗,我到现在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荸荠不能酱。我的家乡不兴到酱园里开口说买酱荸荠,那是骂人的话。🚢“文化小说” 的概念颇含糊。小说重视民族文化,并从生活的深层追寻某种民族文化的 “根”,我以为是未可厚非的。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但是不一定非得追寻得那么远,非得追寻到一种苍苍莽莽的古文化不可。古文化荒邈难稽(连咸菜和酱菜的来源我们还不清楚)。我们在小说里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持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 “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作 “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过去我们那里野鸭子很多。水乡,野鸭子自然多。秋冬之际,天上有时 “过” 野鸭子,黑乎乎的一大片,在地上可以听到它们鼓翅的声音,呼呼的,好像刮大风。野鸭子是枪打的(野鸭肉里常常有很细的铁砂子,吃时要小心),但打野鸭子的人自己不进城来卖。卖野鸭子有专门的摊子。有时卖鱼的也卖野鸭子,把一个养活鱼的木盆翻过来,野鸭一对一对地摆在盆底。卖野鸭子是不用秤约的,都是一对一对地卖。野鸭子是有一定分量的。依分量大小,有一定的名称,如 “对鸭”“八鸭”。🚢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处处皆学问啊,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吃的学问也大了去了,中国有 56 个民族就意味着有 56 种特色吃食,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吃着停不下嘴的,也许别人会嗤之以鼻,相互接受、充满敬意就好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