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4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式呈现公债制度和国家财政管理思想,解锁看懂政经运行制度经典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胡善恒是民国时期享有盛誉的财政学界知名学者,他在《公债论》一书中对公债概念、公债的种类、公债与国家信用的关系、公债的用途、战时公债用途与他种财源比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全书共十九章,胡善恒首先用前三章详细介绍了西方现代财政演化中的公债本质及具体的形态。第四、五章阐明公债在各方面之利害关系。第六、七两章考察公债之作用。第八至十四章考察公债赖以存在的各项机构。第十五至第十九章则专论了中国国债的具体情况,最后以提出国债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言。
本书对我们重新解读与研究民国时期的财政问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思考价值,同时,对当前政府防控公债违约风险,健全债券监管治理与制度等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整理凡例
- 导读
- 原序
- 第一章 公债之本质
- 公债之定义与范围
- 国家信用之性质
- 国信之根据
- 信用之表示
- 信用之证明
- 信用之效力
- 发行公债之两要件
- 公债与私债之不同
- 公债之利害
- 第二章 公债之形态(一)——类别
- 第一节 财政公债与建设公债及行政公债
- 财政公债、建设公债与行政公债
- 第二节 内国公债与外国公债
- 内债与外债
- 第三节 有担保公债与无担保公债
- 有担保公债与无担保公债
- 第四节 自由公债与强制公债
- 自由公债与强制公债
- 第五节 有利息公债与无利息公债
- 有息公债与无息公债
- 第六节 证券公债与登记公债
- 证券公债与登记公债
- 第七节 有折公债与实额公债
- 有折公债与实额公债
- 第八节 公募公债、承受公债、出卖公债及交付公债
- 公募、承受、出卖、交付公债
- 第九节 定额发行公债与无限发行公债
- 定额发行与无限发行公债
- 第十节 特典公债
- 特典公债
- 第十一节 本国货币公债与外国货币公债
- 国币公债与外币公债
- 第十二节 生产公债与不生产公债
- 生产公债与不生产公债
- 第三章 公债之形态(二)——长期公债与短期公债
- 第一节 两种公债之区别
- 两种公债之一般区别
- 我国之名称类别
- 确定公债与流动公债
- 第二节 短期公债
- 一 暂时借款(Temporary advances)
- 二 财政部证券(Treasury Bill)
- 三 国库证券
- 第三节 长期公债
- 确定公债现在只有法律上的确定
- 长期公债之功用
- 长期公债之发行
- 有期公债有三
- 普通有期公债
- 年金公债
- 无期公债
- 第四章 国债负担之考察
- 第一节 释义
- 负担情形
- 与类别
- 本章讨论之问题
- 第二节 国债之货币负担
- 国民全体之货币负担
- 国民相互间之货币负担
- 因财富分配与税制之变动负担乃因时而异
- 孰为正当,当从原则上判断
- 第三节 国债之真实负担
- 国民真实负担之资源
- 现在负担与将来负担辨别之标准
- 然亦当视经费之性质方能辨别
- 以国民相互之真实负担而论,贫民负担常重,其故有五
- 第四节 内债负担与外债负担
- 第一 内债
- 第二 外债
- 结论
- 第五章 国债之经济关系
- 本章讨论之趣旨
- 第一节 国债之生产关系
- 国债之生产效力当从两方面度量
- 第一 公债之生产效果
- 第二 国债负担之影响于生产
- 第二节 国债之分配关系
- 第一 发行时之分配影响
- 第二 偿还时之分配影响
- 第三节 国债与物价之关系
- 物价变动对于各方之关系
- 国债当于物价低落前清偿
- 巨额国债之存在足以抬高物价
- 第四节 利率与产业界之关系
- 公债利息常因债额增大而加高
- 第一 普通利息募债
- 第二 高利募债
- 第三 重利募债
- 第五节 外债之各项特殊关系
- 外债之性质
- 利用外资之两层关系
- 政治关系不可凭借
- 当以经济关系为主可析为两层分论
- 然尚须与赋税负担比较其利害关系
- 第六章 公债之用途及其效用限度
- 第一节 内债之用途
- 内债之用途
- 结论
- 第二节 外债之用途
- 外债之用途
- 第一 开发国内富源
- 第二 维持国际汇兑
- 结论
- 第七章 战时公债用途并与他种财源之较量
- 战时公债之地位
- 当与他种源泉相比较
- 第一节 非常准备金之设置
- 非常准备金制
- 昔日皆认为重要
- 近代德国之实例
- 现在则认为弊端太多
- 另以充实银行准备代之
- 第二节 赋税及代价收入
- 战时课税有其困难
- 然有必要之理由
- 第三节 信用与通货之膨胀
- 膨胀通货与信用之法
- 战时常有必要
- 然不免流币甚大
- 当有所节制
- 第四节 发行公债
- 借债之法有三
- 一 向中央银行作信用借款
- 二 发行短期公债
- 三 长期公债
- 四 外偿
- 结论
- 第八章 公债之发行
- 第一节 发行之方法
- 第一 公募法(Public Subscription)
- 第二 承受法(Negotiation with bankers)
- 第三 出卖法(Sale on the Bourse or Exchange)
- 第四 交付法(Pay to Creditors)
- 第二节 发行之策术
- 发行策术在利用人民心理
- 强制法究损害国家信用
- 爱国情感常难继续
- 业务发行较妥
- 高利募债亦有必要之处
- 战时掩饰信用之法
- 宣传之法
- 英德两国之往事
- 苏俄募债之策术
- 间接限制法
- 近来各国发债法
- 公募法
- 中央银行出卖法
- 中央银行吸收法
- 第三节 票面
- 公债条件须依发行情形规定
- 票面大小各有其用途
- 第四节 发行价格
- 发行价格有三种增价为不合乎实际
- 平价发行之情由
- 减价发行之情由
- 终不若平价发行之可以轻减国库负担
- 减价发行之计息法
- 第五节 利息之决定
- 公债利息与市场利息之关系
- 利息因信用金融状况及地方而不同
- 第六节 利息之偿付
- 付息手续
- 付息次数与时期
- 我国情形
- 第七节 应募额之决定
- 应募限期
- 应募数之决定
- 第八节 缴 款
- 缴款手续
- 第九节 公债凭证
- 债权凭证有三种
- 我国制度
- 英制
- 他国制度
- 第九章 国债消化量之扩大与统制
- 消化量泉源之分析
- 消化量之性质
- 消化量之扩大
- 基于国民富力
- 募债与课税不同
- 估计消化量之法
- 第十章 公债之调换
- 第一节 调换之意义与方法
- 调换之意义
- 施行时之情形
- 调换法有五
- 第二节 低利调换之根据
- 法理上之根据
- 比较而论
- 第三节 低利调换之利害关系
- 低利调换之优点
- 低利调换之优点及弊端
- 第四节 调换策术及注意之点
- 第五节 我国公债调换之事例
- 重定前之公债状况在当时财政上的负担太重
- 东北事变之后更难负担
- 上海事变交易所停顿
- 政府不发新债
- 重订办法
- 二十五年内债调换之办法
- 调换之原因及其效果与影响
- 第六节 外国公债调换之事例
- 英国之公债调换
- 1853年之调换
- 1884年之调换
- 1888年之调换
- 大战时之增息调换
- 1932年之减息调换
- 调换之效果
- 意大利1906年之调换
- 第十一章 国债之整理
- 第一节 国债整理之意义
- 整理之意义
- 第一 确定整理
- 第二 统一整理
- 第二节 我国国债整理事例
- 民国以来国债整理之经过
- 民十之内债整理
- 外债整理之无结果
- 国民政府整理外债之企图
- 十九年会议我国所提节略
- 委员会决议
- 二十三年决定整理之原则
- 民六京钞之整理
- 十六年武汉纸币之整理
- 第十二章 公债之取消
- 国债取消之形态
- 不能视为取消者
- 反对取消之理由
- 主张取消者之理由
- 第三种适当措置
- 但国债之取消多由于事实
- 不公平之剖解
- 达到事实上之公平
- 跌值纸币偿债之利害
- 各人见解殊异之原因
- 俄国取消国债实例
- 第十三章 公债之偿还
- 第一节 偿还之意义及其利害关系
- 通常国债皆须偿还
- 任国债存在之理由
- 及早清偿之理由
- 外债偿还之迟早当视本国需要资本之情形
- 内债究以早日清偿为愈
- 惟须考虑购买力之转移
- 物价变动亦以早偿为宜
- 战后各国未能早日清偿国债之原因
- 若能偿还须按程序
- 第二节 强制偿还与自由偿还
- 强制偿还与自由偿还之区别及其利害
- 第三节 偿债基金制度
- 偿债基金之意义
- 偿债基金之种类
- 三种基金之比较
- 减债基金之复利论
- 减债基金之错误
- 现行之减债基金制
- 一般偿债基金制度之弊端
- 现在各国保存基金制之理由
- 第四节 各国偿债基金制度
- 一 我国偿债基金制度
- 二 英国减债基金制度
- 三 法国减债基金制度
- 四 日本减债基金制度
- 第五节 自由偿还制度
- 自由偿还制仰给于决算剩余
- 较能适应财政之运用
- 但仍须设法偿债
- 第六节 国债偿还之时期
- 偿债时期当视金融情形
- 偿付次数以多为宜
- 第七节 国债偿还之方法
- 偿本方法约有四种
- 抽签法与收买法比较
- 第八节 国债偿还之货币
- 币值变动与债务之关系
- 自然跌值不引起问题
- 通货膨胀之跌值引起问题
- 法院判决之原则
- 国债之关系与处置
- 法定贬值亦无问题
- 最近各国货币贬值情形
- 美国之货币贬值讼案
- 外债之偿付常以约定货币为准
- 我国之庚款案与金法郎案
- 第十四章 国债之立法法与行政
- 第一节 国债立法
- 国债条例须经过立法程序之理由
- 宪法中之规定
- 议定之限制
- 偿债基金之法定
- 我公债法原则
- 用途与数额难于限制之理由
- 第二节 国债行政
- 第一 行政制度之原则
- 第二 我国国债行政制度
- 第三节 法国国债行政
- 法国之国债行政
- 1926年偿债基金制
- 职权之扩充及其成绩
- 第四节 英国国债行政制度
- 英国处理国债之两机关
- 第十五章 我国国债史
- 第一节 我国国债概况
- 古代弥补财政不足之法
- 近代债额增高之原因
- 第一期 前清时期
- 第二期 北京政府时期
- 第三期 国民政府时期
- 第二节 我国财政负债表解
- 第三节 庚子赔款
- 庚款始末
- 各别情形
- 德款
- 奥款
- 俄款
- 美款
- 荷款
- 英款
- 法款
- 比款
- 意款
- 日款
- 葡、西、瑞挪款
- 退款情实之分析
- 应行取消之理由
- 事实问题
- 第四节 铁路负债
- 铁路负债概况
- 津浦路债之整理
- 第五节 交通建设水利事业负债
- 第六节 我国地方公债
- 第十六章 我国国债发行问题
- 第一节 现行募债方法之缺点
- 奖励认募之办法
- 现行举债方法及其利害关系
- 第二节 发行障碍与解决方策
- 不能向公众募债之理由
- 结论 将来之趋势
- 第十七章 我国国债偿还问题
- 第一节 国家偿债能力之考察
- 支配偿债费之原则
- 我国偿债费过巨之实情
- 国债之消长情形
- 我国现时偿债能力只够付息之实情
- 第二节 现行偿债制度之利弊
- 我国偿债制度
- 与各国比较
- 其优点与缺点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所受之影响
- 第一 产业界所受之影响
- 第二 金融界所受之影响
- 第三 国民财富分配之畸形发展
- 第十八章 我国国债消化量之考察
- 国债消化量情形
- 第一节 公款之处置情形
- 公款之处置
- 第二节 国民储蓄之消量
- 国民消化情形
- 银行存款数
- 第三节 银行界之消量
- 金融界之消化量
- 债券需要数之估计
- 今后可以扩大之消化量
- 公款之统制
- 发钞准备之加多
- 然有限量且须随时调剂
- 发钞之本质
- 法币政策之效果
- 存款准备之增加
- 人民储蓄之增加
- 遗承税之消化公债
- 第十九章 我国国债制度之改革方策
- 附录一 最近外国国债表
- 附录二 近三年上海债券市况
- 附录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