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9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社会深度变化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需创新,关注多重逻辑与内生制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介绍我国城市问题的兴起,政府住房政策文件的出台、居民获取自住房屋渠道的改变来说明我国社会已发生深度变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急需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理念从“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结构从以街道、居委会等单一垄断,转变为街道、居委会与辖区(重要)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社区其他行动主体有效互动。本书从“业委会”在不同城市中逐渐受到重视、渐成气候的策略形式入手,描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新特征,并探讨了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发生(或没有)转型的原因。作者认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在做城市社区治理政策和研究时要着重强调“耦合”“内生制约”因素,要重点关注街道、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等社区行动主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多重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文库总序
- 第一章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中的社区治理结构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社区变迁中的城市社区治理
- 一 引言:城市中国及城市中国问题的兴起
- 二 城市中国问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
- 第二节 各主要城市的典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一 武汉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百步亭模式”和“江汉模式”
- 二 广州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天河经验”与社区服务的“羊城模式”
- 三 上海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罗山会馆”与社区治理新动向
- 四 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居站分设”与老旧社区中的“1+1+N”模式
- 五 成都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社区总体营造”与社区“微治理”
- 六 其他部分城市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 第三节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 一 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整体评价与反思
- 二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 第二章 社区治理结构:定义、理论规范与现实经验
- 第一节 社区治理结构的定义、渊源及历史演变
- 一 社区治理结构的定义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的渊源
- 三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方向规范与差别对比
- 一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方向规范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差别对比
- 第三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典型创新与问题现实
- 一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典型创新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问题现实
- 第四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研究的文献述评
- 一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研究的总体进展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研究的未竟问题
- 第三章 研究策略与分析框架:内生制约与多重行动逻辑
- 第一节 研究策略与分析框架
- 一 研究策略
- 二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三 调研情况介绍
- 第二节 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不同行动主体及其行动逻辑
- 一 街道行动逻辑中的“强约束”与“软约束”
- 二 居委会行动逻辑中的“抹平”与“无过”
- 三 物业公司行动逻辑中的“经济任务”与“政治任务”
- 四 业主行动逻辑中的“群众权利”与“公民权利”
- 第四章 喻家社区业委会筹建事件过程中的冲突
- 第一节 喻家社区业委会筹建事件冲突第一阶段
- 一 喻家社区业委会筹建起因
- 二 喻家社区业主自发筹建业委会的努力尝试
- 第二节 喻家社区业委会筹建事件冲突第二阶段
- 一 业委会筹建事件冲突转向第二阶段的转折点
- 二 业委会筹建事件冲突第二阶段不同行为主体行为逻辑的转变
- 第五章 喻家社区业委会筹建事件结果中的耦合
- 第一节 走向行动逻辑耦合中的业委会筹建
- 一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不同行动主体行动逻辑的耦合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中不同行动主体行动逻辑耦合的隐忧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耦合的现状及未来
- 一 内生制约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耦合
- 二 多重行动逻辑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耦合
- 第六章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与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结论与讨论
- 一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简短结论
- 二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的进一步讨论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政策启示
- 一 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中的互动框架干预
- 二 简短的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 一 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 二 明确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三 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 四 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 五 制定规划,加强领导,形成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 附录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 一 总体要求
- 二 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 三 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 四 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
- 五 强化组织保障
- 附录三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 一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 二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三 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提高服务和治理水平
- 四 完善乡镇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建设
- 五 推进居民自治,激发社区基层活力
- 六 加强村级治理,夯实农村社区基础
- 七 推进区域化党建,提高社区共治水平
- 八 培育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 九 深化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
- 十 建立职业化体系,分类规范基层队伍
- 十一 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 十二 加强组织保障,增强社会治理合力
- 附录四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居民区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
- 一 完善居民区治理体系
- 二 着力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
- 三 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
- 四 激发居民主体参与积极性
- 五 引导规范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依法有序运作
- 六 加强对居民区治理的领导和保障
- 附录五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 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二 深化街道(乡镇)体制改革
- 三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 四 加强村级治理
- 五 强化区域化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 六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 七 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 八 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
- 九 完善基层治理法治保障
- 十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综合保障
- 附录六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
- 一 加强社区区域化党建
- 二 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 三 激发居民主体参与积极性
- 四 引导规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依法有序运作
- 五 加强对社区治理的领导和保障
- 附录七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
- 一 明确总体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 二 突出重点领域,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 三 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城乡社区服务效能
- 四 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
- 五 坚持统筹协调,着力加强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 六 强化组织保障,健全社区治理发展长效机制
- 附录八 成都市民政局、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的实施意见》
- 一 总体要求
- 二 近期目标
- 三 基本原则
- 四 主要任务
- 五 健全促进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的长效机制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