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所阐述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的问世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内容简介

《物种起源》是一部奠定了“进化论”基础的里程碑式科学巨著。达尔文在书中提出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生物共祖”等观点,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特别是“进化论”思想,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本版说明
  • 导言
  •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 家养变异及变异的原因
  • 家养族的单起源和多起源
  • 家鸽的品种
  • 人工选择及效果
  • 无意识的选择
  • 对人工选择有利和不利的情况
  • 总结家养品种的起源
  •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 个体差异
  • 争议形态
  • 大属中的物种类似于变种
  • 第三章 生存斗争
  •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 生物的高速增殖与面临的重大毁灭
  • 动植物在生存斗争中的复杂关系
  • 同类相残最激烈
  • 第四章 自然选择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 性选择
  •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 论雌雄交配
  • 对自然选择有利的条件
  • 灭绝
  • 性状分异
  • 生命演化之树分枝图
  •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 环境对变异的影响有限
  • “用进废退”效应
  • 风土驯化
  • 相关生长律
  • 异常发达的部位易变异
  • 返祖和类似变异
  • 第六章 学说的困难之处
  • 学说的困难之处
  • 论过渡变种的缺失或稀少
  • 论具有特殊习性和构造的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 极其完美的复杂器官
  • 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器官
  • 第七章 本能
  • 本能的形成与丧失
  • 杜鹃的本能
  • 蓄奴蚁的本能
  • 蜜蜂筑巢的本能
  • 中性昆虫
  • 第八章 杂种的性质
  • 首次杂交的难育性和杂种后代的难育性存在例外情况
  • 支配首次杂交难育性和杂种难育性的法则
  • 首次杂交难育性的原因和杂种难育性的原因
  • 变种间杂交的可育性和它们的混种后代的可育性
  • 杂种和混种除可育性之外的特征
  •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备
  • 中间变种的性质
  • 论时间的流逝
  • 论古生物标本的贫乏
  • 论整群近似种的突然出现
  • 论近似物种群在最低已知化石层的突然出现
  • 第十章 生物的地质演替
  • 论新物种的产生方式
  • 论灭绝
  • 论生命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变化
  • 论灭绝物种之间及灭绝物种与现生物种之间的类缘关系
  • 论古老形态的发展状态
  • 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区相同类型的演替
  • 根据地质记录得出的结论
  •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 生物分布的重大事实及其原因
  • 散布的方式
  • 在冰期时的散布
  •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 淡水生物的传播
  • 论海洋岛上的生物
  • 时间演替律和空间演替律的惊人相似性
  • 第十三章 生物间的类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残迹器官
  • 分类学与“自然系统”的本质
  • 形态学
  • 胚胎学
  • 残迹的、萎缩的或不发育的器官
  • 同纲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 第十四章 重述和结论
  • 自然选择理论面临的困难
  • 对自然选择理论有利的情况
  • 导致人们普遍相信物种不变论的原因
  • 自然选择理论的前景
  • 结束语
  • 附录一 英制单位与常用单位换算表
  • 附录二 达尔文生平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