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0千字
字数
202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讲明白中国古典文学的源流与脉络。
内容简介
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春秋》、诸子百家、《史记》到明清小品,从元曲、杂剧、志怪传奇到白话小说,横跨两千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回归诗意的精神世界。
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人间诗意
-
一、《诗经》的文化精神
-
二、华丽的楚辞
-
三、乐府与民间风情
-
四、自然的兴味
-
五、诗体的分化
-
六、唐音与宋调
-
七、从“诗余”到“词余”
-
第二章 锦绣文章
-
一、史家之文
-
二、诸子时代
-
三、美文的谱系
-
四、古文与“唐宋八大家”
-
五、晚明小品
-
第三章 剧坛春秋
-
一、戏剧的历史
-
二、元代的杂剧
-
三、南戏与明清传奇
-
第四章 小说天地
-
一、志怪与传奇
-
二、白话短篇小说
-
三、白话长篇小说
展开全部
《中国古典文学讲义》: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
在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主导的今天,骆玉明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讲义》如同一股清泉,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古典文学的热忱。这部横跨两千五百年时空的著作,以 “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 四大脉络为纲,将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凝练成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精神图谱。人文精神的诗性重构骆玉明教授并未止步于传统文学史的线性梳理,而是以 “人文精神” 为内核,重新诠释古典文学的价值。从《诗经》的 “美刺” 传统到楚辞的忧愤不平,从乐府民歌的质朴清丽到山水诗派的自然意趣,书中始终贯穿着对生命本真的追寻。例如,作者对《红楼梦》中贾母与黛玉情感纠葛的剖析,不仅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更指向了封建伦理与人性自由的永恒冲突;而《西游记》的冒险叙事则被解读为 “人性可能性的寓言”,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暗喻着个体精神的成长史。这种解读跳脱了西方文学理论的框架,回归到中国文化的 “诗言志” 传统,让文学史成为民族精神的基因解码。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精妙平衡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学术著作,本书展现出罕见的叙事魅力。骆玉明以 “魏晋名士” 般的洒脱笔触,将艰深的学术考据转化为生动的文化漫谈。他既能用 “上帝与祖先”“战争与和平” 等宏观视角解构《诗经》的文化密码,又能以 “恋爱与婚姻” 的微观场景还原先民的情感世界。书中对元曲杂剧 “市井狂欢” 特质的描摹,以及对《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 的现代性阐释,无不彰显作者 “将学术讲成故事” 的功力。这种 “细糠式” 的解读,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让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 “脱离应试教育后的语文之美”。文学演变的动态图谱 不同于传统文学史对文类演变的静态描述,本书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动态系统。在 “剧坛春秋” 章节,从元杂剧的俚俗戏谑到明清传奇的文人化转向,骆玉明敏锐捕捉到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形态的塑造力;而 “小说天地” 中,《三国演义》的 “历史迷障” 与《儒林外史》的 “士林浮世绘” 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中国叙事文学从宏大史诗向世情书写的蜕变。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回避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困境,而是通过 “语言构拟空间” 的理论框架,论证了古典文本在当代仍能 “扩展人类精神疆域” 的可能性。现实关照下的古典重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本书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文脉与当代心灵。骆玉明反复强调:“文学发展的本质,是人类不断突破现实桎梏、创造更自由生命形态的过程。” 这一理念在书中化为具体的阅读策略 —— 当读者透过《史记》的春秋笔法理解 “历史真实与叙事艺术的辩证”,或从唐宋小品文中领悟 “生活美学的物质性、审美性与天然性” 时,古典文学不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滋养现代人精神困境的解药。书中对 “诗意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的呼吁,恰是对抗当下功利主义的一剂良方。学术传承与范式创新作为《辞海》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骆玉明将数十年教学精华熔铸于此书。其 “四大门类” 分类法既承袭了胡小石、游国恩等前辈的学术衣钵,又融入了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书中对 “文学自觉” 说的反思、对 “文言白话之争” 的超越,均体现出构建 “中国本位文学史观” 的自觉。这种 “守正出新” 的学术姿态,使得本书既能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理想教材,亦可成为普通读者进入古典世界的钥匙。《中国古典文学讲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成功调和了 “学术的冷峻” 与 “生命的温热”。当骆玉明以 “七日来复” 的易理诠释李梦阳的宦海沉浮,或以 “美人在时花满堂” 的意象解码唐诗的情感结构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学者的智性光芒,更是一个文化守夜人对中华文脉的深情凝视。这部著作提醒我们:古典文学从未远离,它始终是中国人精神原乡的坐标,等待着每一次真诚的对话与重逢。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