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帮助中国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十余年的公益探索为基础,提炼公益方法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未来之路。

全书分为六章,从使命愿景的确立、价值观原则、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长期战略的制订、管理补短板、协同网络的构建六个话题展开,论述了从愿景确立到付诸行动的各个环节,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每章还收录了一篇对话公益人士、资深媒体人或专业评估机构和支持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访谈记录,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了行业专家的洞见,起到了补充外部视角的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章使命愿景
  • 1.从起心动念到发现使命
  • 起心动念:与死神擦肩而过,两次
  • 改变,认识“使命”的分量
  • 2.在行动中逼近社会真问题
  • 探索:从认识使命到确认使命
  • 行动:逼近社会真问题
  • 3.从一个人的初心到一群人的使命
  • 投入与感召:先把自己的时间、关系和资源投进去
  • 贡献与共识:明确理事会的角色
  • 4.社会契约与使命的长尾效应
  • 升维:确定组织对应的社会契约责任
  • 聚焦:从消减社会问题开始
  • 发展:探索社会福祉的方向
  • 总结:使命愿景如何形成确立
  • 专访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刘正琛
  • 第二章从价值观出发
  • 1.跳出道德困境,做可持续的公益
  • 触动:进入公益行业,先要跨越“道德困境”
  • 确认价值观,从制定工作原则开始
  • 2.公益伦理:先照猫画虎,再洞察人性
  • 思考:发掘公益事业的关键标准
  • 落地:搭上公开透明的增长飞轮
  • 我们常常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挑战
  • 3.价值观的确立、提炼、维护和迭代
  • 梳理:让价值观可以讲出来
  • 实操:真爱梦想价值观的确立过程
  • 4.价值观浓度从哪里来?
  • 考验:核对价值观的时刻
  • 感受:“高情绪劳动”依靠价值观引导
  • 高度自律才经得住公众审视
  • 总结:价值观捍卫的是公信力
  • 专访 第一财经原首席执行官、《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原总编辑周健工
  • 第三章解决方案
  • 1.目标明确,才会有稳定成长
  • 起步的困惑:什么时候能建100家?
  • 大排档要变成星巴克,“公益连锁店”怎么做?
  • 2.切口一厘米,纵深一公里
  • 找切口:什么是教育公益的真问题?
  • 挖纵深:从真方案到真规模
  • 3.持续改进:没有学习,才是真正的失败
  • 试错:从看得见的服务到看不见的体系
  • 深耕:根据真实情况和专业测评进行迭代
  • 4.认知螺旋:从模仿到创新,寻找破局点
  • 发掘:用新项目推动人的成长
  • 共创:推动创新公益的发展
  • 总结:规模化的爽与痛
  • 专访 万科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 第四章战略找优势
  • 1.优势是相对的,成长是绝对的
  • 从创始人的特质中找优势
  • 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
  • 2.关键在于,战略要支持使命
  • 产品战略——从建设图书馆到提供素养教育体系:深耕素养教育
  • 运营战略——从单点到连锁:平衡规模与深耕
  • 资源战略——从非公募到公募:走向公共舞台
  • 组织战略——从中心化到分布式:成为混合型组织
  • 总结:定战略,为的是更好地托住使命愿景
  • 专访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秘书长李志艳
  • 第五章管理
  • 1.面向挑战的管理实践
  • 用制度激发善意,用意义链接人才
  • 社会组织管理与商业机构管理的碰撞
  • 2.真爱梦想的管理演进
  • 选择更适用的管理方式
  • 做好事,分好权,立好规
  • 拥抱数字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照镜子:用外部认证与评估校正管理
  • 总结:爱无价,但爱有成本
  • 专访 SGS瑞士通标项目主任裴彬
  • 第六章协同网络
  • 1.从“人际网络”到“协同网络”
  • 人际网络的作用与影响
  • 基于组织的网络建设
  • 2.从“社企联动”到“政社企跨界共治”
  • 与企业共建“向善网络”
  • 跨界共治:构建素养教育PPPS模式
  • 嵌入政府网络,携手社会创新
  • 在协同网络中的思考与实践
  • 3.社会组织的参政议政
  • 总结:公益组织的七种命运
  • 专访 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陈行甲
  • 后记
  • 公益之爱需要“有效”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文国际

深圳市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13年2月正式成立,承担着海天出版社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任务,紧扣“国际视野、全国平台、深圳表达”的规划主线,打造华文原创出版内容服务资源、“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项目孵化、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出版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