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95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专门系统研究语言符号学的著作。
内容简介
语言符号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主旨是研究语言符号本身以及用符号学的思想观点来研究语言学问题。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基础篇”,由语言符号概说、语言符号学概说、语言符号学的理论基础3章组成;中编为“思想篇”,共12章,分别对语言符号的二元对立、层次、意义、指称、关系、时态、功能以及主体观、双喻观、可逆性、象似性、标记性进行了独特的观点阐释和思想建构;下编为“历史篇”,对世界符号学和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史予以了介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索绪尔语
- 上编
- 第一章 语言符号概说
- 第一节 人与符号
- 第二节 符号
- 第三节 语言与符号
- 第二章 语言符号学概说
- 第一节 语言学
- 第二节 符号学
- 第三节 语言符号学
- 第三章 语言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索绪尔的理论思想
- 第二节 皮尔斯的理论思想
- 第三节 莫里斯的理论思想
- 第四节 巴特的理论思想
- 第五节 艾柯的理论思想
- 第六节 雅各布森的理论思想
- 第七节 巴赫金的理论思想
- 第八节 洛特曼的理论思想
- 中编
- 第四章 语言符号的二元对立
- 第一节 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
- 第二节 语言和言语的特征
- 第三节 语言和言语的二元对立
- 第五章 语言符号的层次
- 第一节 广义层次观
- 第二节 狭义层次观
-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基本层次
- 第六章 语言符号的意义
- 第一节 关于语言符号意义的各种观点
- 第二节 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
- 第七章 语言符号的指称
- 第一节 意义和指称
- 第二节 指称的特性以及层级类型
- 第八章 语言符号的关系
- 第一节 组合关系
- 第二节 聚合关系
- 第三节 两种关系的对立与联系
- 第四节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制约因素
- 第九章 语言符号的时态
- 第一节 共时态和历时态的关系
-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共时研究
-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历时研究
- 第四节 语言符号发展的规律
- 第五节 语言符号的矛盾性变异
- 第十章 语言符号的功能
- 第一节 功能概说
- 第二节 社会因素和形式主义
- 第三节 功能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十一章 语言符号的主体观
- 第一节 语构主体
- 第二节 语义主体
- 第三节 语用主体
- 第十二章 语言符号的双喻观
- 第一节 隐喻和换喻的共同特征
- 第二节 隐喻和换喻的区别特征
- 第三节 隐喻和换喻的具体体现
- 第十三章 语言符号的可逆性
- 第一节 可逆性的语言符号学分析
- 第二节 可逆关系的性质特征
- 第十四章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 第一节 象似性概念
- 第二节 象似性的哲学基础
- 第三节 象似性的分类及在语言中的体现
- 第四节 象似性与语音意义
- 第五节 汉语语言文化的象似性
- 第十五章 语言符号的标记性
- 第一节 语言符号标记性的界说与判别
- 第二节 标记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三节 标记现象的本质特征
- 第四节 标记模式的认知、心理、文化和语用机制
- 第五节 标记理论在当代语言符号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其应用
- 下编
- 第十六章 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
- 一、 中国符号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 第二节 中国符号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成果
- 第三节 中国的符号学研究展望
- 第十七章 中国符号学的文献计量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符号学研究主题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符号学研究学科分布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符号学研究核心作者分析
- 第四节 中国符号学研究核心作者被引频次分析
- 第五节 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
- 第十八章 中国符号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 第一节 《理论符号学导论》
- 第二节 《现代语言符号学》
- 第三节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 第四节 当代中国符号学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十九章 中国符号学的历史任务
- 第一节 中国符号学的理论依归
- 第二节 中国符号学应有的学术精神
- 语言符号学文献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