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展现传记起源与发展变迁,实例阐释传记立场和写作路线。

内容简介

本书原版系国内第一部传记理论教材,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传记理论问题,着重探讨传记的特质、分类、要素、功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二传记发展史,分别描述西方和中国传记发展概况,传记理论演变的轨迹;三传记写作实践问题,针对中外传记写作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准备工作原则方法、谋篇布局、语言文字技巧、体例和细节处理等),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和归纳,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次修订改版,除了重刊原版文字外,以“传记散论”为题增补了作者的几篇相关论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建立“传记学” (代序)
  • 理论篇
  • 第一章 传记释义
  • 第一节 传记、传记文学和传记作品
  • 第二节 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
  • 第三节 几点简要的结论
  • 第二章 传记作品的分类
  • 第一节 中外学术界对于传记作品的分类意见
  • 第二节 传记作品分类的原则方法
  •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分类示例说明
  • 第三章 传记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功用
  • 第一节 传记文体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及规律
  • 第二节 传记作品的基本要素
  •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社会功用
  • 第四章 传记作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第一节 与历史学的联系
  • 第二节 与档案文献学的联系
  • 第三节 与文学的联系
  • 第四节 与人才学的联系
  • 第五节 与心理学的联系
  • 第六节 与文章学的联系
  • 第七节 简要的结论
  • 历史篇
  • 第一章 西方传记写作及理论发展的轮廓
  •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
  • 第二节 中世纪
  • 第三节 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
  • 第四节 鲍斯威尔和维多利亚时代
  • 第五节 20世纪以来的现代传记
  • 第二章 中国传记的传统、特点及其发展
  • 第一节 先秦:传记的萌芽
  • 第二节 两汉:“史传”的形成
  • 第三节 魏晋六朝:“杂体传记”的繁荣
  • 第四节 隋唐以降至清末:旧传记的发展与衰败
  • 第五节 戊戌维新到“五四”前后:新旧传记的交替过渡
  • 第六节 “五四”以来:现代传记在曲折中发展
  • 实践篇
  • 第一章 传记写作的准备工作
  • 第一节 传主的择选
  • 第二节 传记类型的确定
  • 第三节 材料的处理
  • 第四节 有关学术课题的追踪
  • 第二章 传记写作的一般原则方法
  • 第一节 传记写作的根本性原则
  • 第二节 具体写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矛盾
  • 第三章 传记写作的谋篇布局
  • 第一节 主要原则和思维原理
  • 第二节 几种最基本的篇章结构形式
  • 第四章 传记写作的语言文字技巧
  • 第一节 准确、简练、生动三大要求的变通性
  • 第二节 行文方法的多元性和统一性
  • 第三节 史学笔法与文学笔法
  • 第四节 关于“合理虚构”的问题
  • 第五章 几种主要传记类型的一般体例
  • 第一节 年谱
  • 第二节 传(评传)
  • 第三节 自传(回忆录)
  • 第四节 小传(辞书条目、简介、注释)
  • 第六章 大中型传记的技术细节处理和附录性工作
  • 第一节 技术细节处理的主要规范
  • 第二节 几项重要的附录性工作
  • 传记散论
  • 论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
  • 把握矛盾,求得统一
  •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 抵制文学的诱惑
  • 传记理论与写作原则、方法的几个关键词
  • 关于“回忆录”撰写的几个问题
  • 重视“口述历史”
  • 梁启超的传记作品及其理论的文史意义
  • 胡适与近代中国传记史学
  • 附录一 《现当代人物传记研究》课程之教学大纲
  • 附录二 本书所提到的传记作品书目总览
  • 后记
  • 改版增补本之跋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前身为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率先注册浦东新区,并更为现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一定出版规模的综合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