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08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我国领事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类法律制度推陈出新、竞相辉映、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调节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的任务,其中,领事保护法律制度和中国实践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希望本书能够有助于中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加强以宏观国际法学为视野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有助于领事外交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落实,有助于广大读者朋友更多地了解领事工作、应用领事知识并讲好领事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一
- 总序二
- 牵挂
- 一、牵挂源自浓浓的乡情
- 二、牵挂源自工作的感悟
- 三、牵挂源自读者的期待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角度
- 三、中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难点与研究方法及总体呈献
- 第一章 领事保护职权演进法律探析
- 第一节 领事保护职权因国际商业贸易的出现而萌芽
- 一、领事保护职权在西欧民间的萌芽和产生
- 二、领事保护职权在民间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地中海沿岸地区或国家
- 三、早期中外商贸活动所形成的习惯可能促进西方领事保护职权形成之迹象
- 四、唐宋时期中外商贸关系中一度出现的领事保护职权之萌芽
- 第二节 领事保护职权因国际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集中与分化
- 一、西欧基督教国家为保护本国侨商率先在土耳其实行领事裁判权制度
- 二、职业领事全权保护派遣国及其侨民和商人的海外利益
- 三、职业外交官与职业领事分权保护派遣国或其侨民和商人的海外利益
- 四、领事保护职权集中与分化进程中西欧商贸开拓者以武力向海外扩张
- 第三节 西方列强凭借领事裁判权等特权滥用领事保护职权
- 一、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巨额需求与两国禁烟法令相违背
-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取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 三、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扩大其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 四、西方列强以武力威逼兼讹诈手段在华分赃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 第四节 西方列强滥用领事保护职权的时代宣告终结
- 一、清政府从被动到主动建立领事规章制度并行使领事保护职权
- 二、民国政府调整领事规章制度并竭力废除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 三、禁止滥用保护职权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促使领事裁判权制度消亡
- 四、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制度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终结
- 第五节 领事保护职权在国际法上的规范统一
- 一、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外交和领事机构逐渐合二为一
- 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酝酿期间对领事保护职权分工的争论与主张
-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领事有权保护派遣国的海外利益”主张的推进作用
- 四、《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对领事保护职权分工的合并统一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领事保护法律概念辨析
- 第一节 定义领事保护职权之主要依据
- 一、定义领事保护法律概念所涉国内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的范畴问题
- 二、定义领事保护法律概念可依据的主要国际公约及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
- 第二节 行使领事保护职权之法律关系
- 一、领事保护的实施主体探析
- 二、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探析
- 三、领事保护的宗旨和原则在于维护并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三节 预防性领事保护与应急性领事保护
- 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预防性领事保护的早期实践与当代的发展变化
- 二、全球化背景下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面临的安全风险明显加大
-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领事保护理念形成并指导相关机制建设
- 四、应急性领事保护在中国的实践及其主要特征
- 五、预防性领事保护与应急性领事保护之相互关系
- 第四节 广义上领事保护与狭义上领事保护
- 一、广义上领事保护与狭义上领事保护之基本含义
- 二、广义上领事保护与狭义上领事保护之异同
- 第五节 领事保护与外交保护
- 一、“外交保护”称谓的最早出现及其较早付诸实践的典型例子
- 二、外交保护的迂回定义及其基本含义特征
- 三、领事保护与外交保护之区别和联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宏观国际法学视野下领事保护问题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宏观国际法学”称谓的学术含义
- 一、“国际法”称谓的历史由来
- 二、国际法的基本含义
- 三、“宏观国际法学”称谓的由来及其学术含义
- 第二节 运用国际私法解决领事或外交保护问题
- 一、以冲突规范调整国际民商关系从而解决领事保护问题
- 二、以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调整国际民商关系从而解决领事保护问题
- 三、以国际统一实体私法调整国际民商关系从而解决领事保护问题
- 四、以国际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规范调整国际民商关系从而解决领事保护问题
- 五、以国际私法中实际国籍原则解决外交保护问题的相关实践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籍冲突问题的历史实践和现行法律
- 第三节 运用国际公法解决领事或外交保护问题
- 一、从国家管辖权角度探讨领事保护问题
- 二、从国家主权豁免角度探讨领事或外交保护问题
- 三、从国家责任角度探讨领事或外交保护问题
- 第四节 运用国际经济法解决领事或外交保护问题
- 一、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渊源及基本含义
- 二、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符合领事保护的相关原则
- 三、中国政府在保护国家财产方面坚持绝对豁免原则的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领事保护理论和实践新发展探究
- 第一节 领事保护实施主体复合化
- 一、从国际组织角度考察领事保护实施主体的复合身份
- 二、从国家层面考察领事保护的多重主体
- 第二节 领事保护客体内容多元化
- 一、从联合国组织角度考察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的多元成分
- 二、欧盟公民及其欧盟国家以外权益属于欧盟国家共同保护的客体内容
- 三、永久居民及其海外权益成为居留国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
- 四、双(多)重国籍者及其相关权益成为外交或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
- 五、派遣国公民的外籍亲属及其权益成为外交或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
- 六、“一国两制”框架下中国领事保护的客体内容的新变化
- 七、公民和法人跨境物流权益作为领事保护客体内容随跨境电商发展而出现
- 第三节 领事保护方式和途径多样化
- 一、国家外交部门委托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分担领事保护任务的趋势
- 二、国家间缺乏相互尊重导致领事保护的方式和途径“重磅”化的趋势
- 三、国家维护本国法人权益的方式和途径“长臂管辖”化的趋势
- 四、21世纪以来中国领事保护的方式和途径科学化和人本化的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领事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相关国际公约及《外交保护条款草案》之不足与完善
- 一、国际公约中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条款规定之不足与完善
- 二、国际公约中有关“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条款之不足与完善
- 三、《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有关“通知和告知义务”条款之不足与完善
- 四、呼吁草拟与《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相配套的《领事保护条款草案》
- 第二节 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之不足与完善
- 一、从数量上看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之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 二、从构建上看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之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 第三节 中国领事保护法律规章之不足与完善
- 一、健全国籍法律制度是完善领事保护法律制度的前提
- 二、中国现行《宪法》中有关领事保护客体尚待完善
- 三、中国领事保护工作立法之现状及其完善意见和建议
- 第四节 加强以宏观国际法学为视野的全球治理学科建设
- 一、领事法作为独立的学科已经得到相当数量国家的承认和接受
- 二、有些国家为领事官员提供专门培训项目的具体实践
- 三、建立健全领事理论与实践研究机构以加强领事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附录一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 附录二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
- 附录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 附录八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节选)
-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合理安排立法项目
- 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行政立法工作
- 四、切实抓好立法工作计划的贯彻执行
- 一、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13件)
- 二、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42件)
- 三、拟完成的其他立法项目
- 附录九 中国领事保护指南(20世纪90年代版)
- 附录十 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2003年版)
- 一、中国公民寻求领事保护和服务的常见问题
- 二、中国驻外使、领馆能够提供的领事保护和服务
- 三、中国驻外使、领馆不能提供的领事保护和服务
- 四、正确认识领事保护
- 五、帮助您自己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法律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由司法部领导和管理。法律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逾600种,产品包括法律法规、法学教材、学术专著、法律 实务、案例、法律词典、司法考试等,出版形式包括图书、活页、刊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产品,是中国政法院校师生、法律研究机构、法律职业者汲取法律知识、查询法律信息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