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生命伦理:尊重受试者、有利、公正原则

内容简介

国际生命伦理准则是国际社会制订的用来规范生命科学、医学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各种伦理原则、准则、规范和宣言的统称。在众多生命伦理准则中,《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原则包括:尊重受试者——通过知情同意程序保证、有利——在研究设计中考虑合理的风险/受益比、公正——在研究受试者的选择和研究后利益的分配中考虑风险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对国际生命伦理准则诞生的历史、现状的比较分析启示我们:要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国情,将根植于西方语境下的国际生命伦理准则本土化,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在我国生命伦理法规的制订中,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群的文化差异,更要注意处理好利益的协调和分配工作,促进公平公正社会的建立。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学以成人 经世致用
  • 序言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医生的“原罪”
  • 第一节 《纽伦堡法典》的缘起
  • 第二节 《纽伦堡法典》解读
  • 第三节 《纽伦堡法典》评析
  • 第二章 从“原罪”到“救赎”
  • 第一节 《赫尔辛基宣言》(1964)研究
  • 第二节 《赫尔辛基宣言》(1975)研究
  • 第三节 《赫尔辛基宣言》(2000)研究
  • 第四节 《赫尔辛基宣言》(2008)研究
  • 第三章 解释与发展
  • 第一节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与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
  • 第二节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准则建议》(1982)研究
  • 第三节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1993)研究
  • 第四节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2002)研究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医生的“原罪”与生命化理“三原则”
  • 第二节 责任、监督与生命伦理准则的初步完善
  • 第三节 生命伦理准则的进一步解释与发展
  • 第四节 对我国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1: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2:杨丽然博士学术年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