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社会史和文化史深层发掘的动机研究千古兴亡事。

内容简介

作者王子今先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开国史中有共同点的重要历史现象的梳理和考察,涵盖古代王朝开国的三种基本模式、开国君主的机会与危机应对战略、开国权力再分配以及功臣执政、攻与守的政策调整、开国之初的文政与武事协调、开国君主第一代和第二代执政权力的交接、开国史舞台上的旦角、“让步政策”还是“反攻倒算”的政策理论探索等重大历史问题。

作者跳出简单地总结成败经验教训的政治史学的常规思路,以社会史和文化史深层发掘的动机来研究“兴亡事”,从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类似循环的表面开出新枝,并总结出具有某种规律性意义的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言 有多少代王朝,就有多少部开国史
  • 古代王朝“开国”的基本模式
  • 三种模式说
  • 开国模式之一:造反
  • 开国模式之二:篡夺
  • 开国模式之三:侵灭
  • 叶适论“有天下者,谨备三者而已”
  • 开国史的个案分析: 斩蛇剑——刘邦帝业象征
  • 开国史的个案分析之一:斩蛇剑——刘邦帝业象征
  • 开国史的个案分析之二:王莽“始建国”
  • 开国史的个案分析之三: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 开国君主走上政治舞台
  • 政治危局:开国君主的机会
  • 危机应对战略的蓝本
  • 开国皇帝的文化资质
  • 成功的“王侯”和失败的“贼寇”
  • 开国表演的节目单
  • “杀功臣之讥”:“狡兔死,走狗烹”
  • 开国初期的政治定式:功臣执政和功臣子弟执政
  • 开国之主怎样收拾残局
  • 开国之主怎样拨乱反正
  • 分封:权力的再分配
  • 政策调整:取与守不同术
  • 贾谊:“攻守之势异也”
  • 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与秦的覆亡
  • 开国之初的文政与武事
  • “约法三章”
  • “名田”制度,“王田”制度
  • 舆论的利用和舆论的控制
  • “兵者,毒天下者也”
  • 军人在开国史中的作用
  • 理论探索:“让步政策”还是“反攻倒算”
  • “让步政策”说
  • “只有反攻倒算”:“让步政策论”批判
  • 争论的焦点:是否“让步”及“让步”的意义
  • 新的解说:“桃花源”故事
  • 第一代和第二代:开国君主执政权力的交接
  • 开国君主年寿与执政时间
  • 秦二世而亡
  • 刘邦太子废立焦虑
  • 隋文帝、隋炀帝的权力交接
  • 唐宋明第二代继承问题
  • 开国史舞台上的旦角
  • 性别史现象:“汉高祖尊母不尊父”
  • “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与吕氏“滔天之势”
  • 东汉开国史中的女性
  • 杜太后的暗示
  • 王朝初期的“女祸”
  • 参考书目
  • 初版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权力获取与维持的代价

    作者王子今的叙述重心落在权力结构的生成与巩固过程。他笔下的开国君王不再是天生英明的神化偶像,而是深谙权力规则的战略家。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些统治者如何通过军事组织、官僚体系改造、意识形态控制和经济资源再分配等多重手段,将动荡的乱世逐步整合为稳固的政权。这种对权力技术的细致剖析,使读者清晰看到 “成功” 背后冷静甚至冷酷的制度化运作,极大超越了传统史述中过分依赖个人魅力或天命归属的解释框架。书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对领导者个人特质的多维解读。作者既承认刘邦、朱元璋等人非凡的政治魄力和战略眼光,也毫不回避地揭示他们的猜忌、权谋与时常出现的残酷行为。这种辩证笔法使历史人物回归其本有的复杂性:他们既是时代的创造者,也是被时代格局塑造的产品;他们的 “成功” 既来自个人才能,也受益于众多追随者的辅佐与普通民众的付出,甚至得益于某些历史偶然性。这种视角打破了英雄史观的单一叙事,使历史分析更具厚度。作者当然也没有忽视历史背景的制约作用。他精辟指出,每个成功王朝的建立都深深植根于其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思想潮流。秦之统一与汉之继起,隋唐之兴替与明清之鼎革,各自应对不同的历史课题,也形成了不同的统治模式。这种历史语境化处理,使读者理解到所谓 “成功” 并无单一公式,而是特定条件下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这为思考历史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