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宇航员对宇宙的探索,满载人类对未知的绮梦。

内容简介

浩瀚星海并非坦途,每一步都潜藏着不确定的风险和对人类命运的考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唐纳德·戈德史密斯和马丁·里斯认为,除了对近地轨道的探索,人类宇航员可能会逐渐被机器人取代,宇宙探索更可能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

两位作者结合数十年的研究经验,深入分析了人类和机器人在太阳系探索的优势及劣势,对宇宙探索的未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本书还表达了对人类进化速度和恒星私有化的担忧,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的能力极限保持警惕。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解码浩瀚星际
  • 前言 从烟花到航天
  • 第一章 为什么探索
  • 第二章 “整理”太空
  • 第三章 近地轨道
  • 第四章 月球
  • 第五章 火星
  • 第六章 小行星
  • 第七章 太空移民
  • 第八章 全球太空探索成本
  • 第九章 太空法
  • 后记 对2040年至遥远未来的太空探索展望
  • 附录 太空探索大事年表
  • 鸣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也认同作者的观点,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该由理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那么或许你也会认可 “宇航员的终结” 这个判断。但肯定也会有朋友持相反意见,认为情感因素不可抛弃,就像登山圈儿里的那个著名问答:“你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很多时候人类不仅需要做一些事,还会想要做一些事,面对未知时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不见得会带来最理性的结果,但话说回来,人类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探索与试错中得到不断成长的。所以至少在我看来,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宇宙,但无法代替人类在宇宙中圆梦,未来机器人和宇航员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时候作出 “宇航员的终结” 这个判断,确实还为时尚早。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不管是在近地轨道还是月球表面,人类宇航员都取得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获得,都与载人航天事业获得的关注和支持密不可分。2. 在航天和生物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现阶段,宇航员探索宇宙时有着许多无法忽视的先天局限,人类梦想的载人深空探索,暂时还没有太大的现实可行性。3. 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宇宙,但无法代替人类在宇宙中圆梦,未来机器人和宇航员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沧海一粟

        在天文学家的脑海中,时刻有一把在宇宙中向曾经和向未来两个方向延伸的时间标尺。我们的太阳系大约有 45 亿年历史。地球上的生命也几乎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进化,从仍然是谜一样的起源,到我们人类所处的复杂生物圈。人类出现得非常晚,仅仅占据了宇宙时间线上极其短暂的一瞬。“现代” 类人生物仅在距今几十万年前才出现。而那些通过技术建造第一批城市并开创农业的族群也仅出现在大约 1 万年前。在过去的一到两个世纪里,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快速进步且相互关联的人类群体。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太空技术的出现至今还不足 100 年。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