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国的诗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内容简介

从诗体发展的角度看,近体诗运动的完成,为中国诗史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此以前,为诗体的演化发展阶段:从原始歌谣起,中国诗体之句式由二言、三言、四言、杂言,而五言、七言,体制由古体而近体,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一些诗体兴盛了,一些诗体式微了,经过历史的选择,确定了五七言古近体(细分为: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及排律)诗为百代不易之体。

在近体诗运动完成以后,是诗体全面成熟并进一步分化整合的阶段:统而言之,是五七言古近体诗相互渗透和影响,具体到个别作家,在诗体的运用上或各有偏长独至,但从总体上讲,五七言古近体在各个时代基本上呈协调发展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介绍
  • 前言
  • 第一章 诗的产生到四言诗
  • 第一节 诗的产生——原始歌谣及其他
  • 一 原始歌谣与劳动节奏
  • 二 诗与乐及舞的联体共生
  • 第二节 四言诗与《诗经》的类型和结构程式
  • 一 《诗经》的成书及其分类
  • 二 《诗经》的体裁:四言诗
  • 三 《诗经》的结构程式:重章叠咏
  • 第三节 《诗经》的思想艺术造诣
  • 一 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二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 第四节 四言诗的变迁和式微
  • 一 四言诗的变迁:石刻文、郊祀歌及其他
  • 二 五言诗的出现和四言诗的式微
  • 第二章 辞体、杂言诗及其他
  • 第一节 从楚歌到辞体
  • 一 楚辞起源于楚声、楚歌
  • 二 楚辞的体制及辞赋之辨
  • 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的思想艺术造诣
  • 一 哀怨起骚人:屈原的生平及创作
  • 二 与日月争光的长诗:《离骚》
  • 三 情致缥缈的《九歌》与满怀孤愤的《九章》
  • 四 悲秋之祖:宋玉《九辩》及其他
  • 第三节 从杂言诗到五言诗
  • 一 古诗的体制:齐言诗与杂言诗
  • 二 从汉乐府看杂言诗的兴衰
  • 第四节 汉乐府及其思想艺术造诣
  • 一 乐府、乐府诗和《乐府诗集》
  • 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写实倾向
  • 三 悲剧性的《焦仲卿妻》和喜剧性的《陌上桑》
  • 四 体既轶荡,语复真率: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 第三章 五七言古诗的壮大和新体诗运动
  • 第一节 五言诗的崛起和《古诗十九首》
  • 一 五言诗的诞生及其体制的优长
  • 二 《古诗十九首》及其时代、作者
  • 三 两地相思与伤时失志:“十九首”的内容
  • 四 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十九首”的造诣
  • 第二节 五言诗的蓬勃发展——建安、正始、太康诗人
  • 一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人
  • 二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正始诗人
  • 三 繁文绮合,时见风力:太康诗人
  • 第三节 题材开拓和境界提升——陶渊明及六朝诗人的成就
  • 一 从玄言诗到田园诗:陶渊明的创举
  • 二 回归自然:陶诗开拓的新境界
  • 三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陶诗的造诣
  • 四 极貌写物,穷力追新:谢灵运与山水诗
  • 第四节 五言诗的律化——新体诗运动
  • 一 低昂互节,回忌声病:永明体的产生
  • 二 从清新到绮靡:新体诗与宫体诗
  • 第五节 五言绝句与南北朝乐府
  • 一 五言四句体和南朝乐府
  • 二 北朝乐府与《木兰诗》
  • 三 文人联句与绝句的产生
  •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言诗
  • 一 七言诗体及文人的早期创作
  • 二 俊逸鲍参军:文人七言诗的成熟之作
  • 第四章 古近体诗体大备及创作繁荣
  • 第一节 五言律诗的成立与七言诗的丕变
  • 一 中国诗史的光辉篇章:唐诗
  • 二 新制迭出,格律形成:初唐的五言律诗
  • 三 初唐的七言古诗:四杰体
  • 四 以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及其他
  • 五 与齐梁划清界限:陈子昂
  •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与五言近体的升华
  • 一 “盛唐气象”和唐诗的繁荣
  • 二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 三 诗中有画,深契禅机:王维的山水诗
  • 第三节 边塞诗与七古、七绝的发皇
  • 一 边塞诗及其在盛唐的勃兴
  • 二 边塞诗的重要体裁:七绝和七古
  • 三 慷慨激昂,着眼政治:高適《燕歌行》
  • 四 为西部传神写照:岑参的边塞诗
  • 五 “七绝圣手”王昌龄及其他
  • 第四节 盛唐诗的极诣——诗仙李白
  • 一 时代的动荡与李白的生平
  • 二 政治、山川、风月:李白的题材
  • 三 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李白的造诣
  • 四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影响
  • 第五章 古近体诗的持续繁荣
  • 第一节 诗界的开拓和律诗的发皇——诗圣杜甫
  • 一 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甫及其生平
  • 二 赋到沧桑句便工:杜甫与时事诗
  • 三 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与律体
  • 四 摅民间疾苦,集诗艺大成:杜甫的影响
  • 第二节 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等中唐诗人
  • 一 稍厌精华,渐趋淡净:大历诗人
  • 二 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新乐府
  • 三 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与叙事诗
  • 四 缠绵的元稹诗及言浅讽深的张王乐府
  • 五 诗豪刘禹锡与骚人柳宗元
  • 第三节 追求不美之美——中唐另类诗人
  • 一 险怪生僻,好为奇崛:韩孟诗派
  • 二 瑰奇谲怪,惨淡经营:诗鬼李贺
  • 第四节 唯美诗风与迟暮情怀——李商隐等晚唐诗人
  • 一 清新俊爽,雄姿英发:杜牧七绝
  • 二 典丽精工,余味曲包:李商隐及无题诗
  • 三 亡国之音哀以思:韦庄等唐末诗人
  • 第六章 古近体诗的另辟蹊径
  • 第一节 从唐音到宋调——宋初诗人创作轨迹
  • 一 主意与主情:宋诗与唐诗风格比较
  • 二 从宗唐开始:白体、晚唐体与西昆体
  • 三 由古淡到雄瞻:梅苏与欧阳修
  • 第二节 宋诗鼎盛与江西诗派——苏轼等元祐诗人
  • 一 荆公绝句妙天下:王安石的造诣
  • 二 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 三 才思横溢,兴味盎然:苏轼的造诣
  • 第三节 重大主题与日常题材——陆游与中兴诗人
  • 一 南渡前期的感喟哀时之作
  • 二 集中十九从军乐:爱国诗人陆游
  • 三 陶成瓦砾亦诗材:杨万里的小品诗
  • 四 偶回光景到桑麻:范成大与《四时田园杂兴》
  • 第四节 从江湖派到遗民诗
  • 一 从清空到小巧:江湖派诗人
  • 二 诗风野逸清瘦的永嘉四灵
  • 三 烈士的悲号与遗民的哀歌
  • 第七章 古近体诗的回潮与新潮
  • 第一节 守成与出新
  • 一 挑战与机遇并存:元明清诗人的创作处境
  • 二 江山代有才人出:元明清的诗论与创作
  • 第二节 从宗宋到学唐——金元诗人
  • 一 推宗苏黄,亲和宋诗:元好问及金代诗人
  • 二 近体主唐,古体主选:刘因等元代诗人
  • 第三节 明代诗人学唐得失及其他
  • 一 诗必盛唐:明代诗歌的创作主流
  • 二 涉笔有博大昌明气象:高启与明初诗人
  • 三 超元越宋,直攀唐人:前后七子及其他
  • 四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和竟陵派
  • 第四节 清诗的复兴和诗界革命
  • 一 南朝情结:吴伟业等“江左三大家”
  • 二 王士禛“神韵说”及其他
  • 三 宗宋派诗人:查慎行与厉鹗
  • 四 袁枚“性灵说”及其他
  • 五 百样飘零只助才:黄景仁的造诣
  • 六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等近代诗人
  • 七 融新理想入旧风格: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 附录 中国文学讲演录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一家以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范围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同时编辑出版《龙门阵》杂志。 初心不忘,书籍不朽;守正创新,再启征程。四川人民出版社将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促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文化自觉,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