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围绕民国时期国立剧专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研究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作为民国时期唯一国立的戏剧专门学校,国立剧专在动荡飘摇的战争年代历经十四年。历史地看,剧专十四年,正值中国话剧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国立剧专对现代话剧与话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国立剧专一方面继承了此前话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基础,另一方面又在内容建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突破。本书在注重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关系的同时,将国立剧专作为一个实体对象,并将其置于诸种历史关系中进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章
  • 第一节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国立剧专的办学宗旨与办学条件
  • 第四节 现代话剧发展与话剧教育的演变
  • 第一章 戏剧概念与剧专成立前话剧教育的观念基础
  • 第一节 新剧、文明戏与话剧——兼论其演变逻辑
  • 第二节 国剧与戏曲、话剧——兼及余上沅早期戏剧观
  • 第三节 从舞台监督到导演——话剧导演意识的初步形成
  • 第二章 剧专成立前的话剧教育方式与特征
  • 第一节 剧社式培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观念生成
  • 第二节 剧校教育——舞台实践、理论学习与自主研习
  •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模式——“类戏剧”式的实践性养成
  • 第三章 剧专的话剧教育及其特色
  • 第一节 课程体系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
  • 第二节 多层次的演出制度与话剧教育观念
  • 第三节 教与学:理论、实践、体悟与研究
  • 第四节 《校友通讯月刊》与“大教育”模式
  • 第四章 戏剧观念:学校与教师之间
  • 第一节 剧专与余上沅的戏剧及戏剧教育观念
  • 第二节 剧专教师间戏剧观念的多元互动
  • 第五章 剧专与同时期话剧教育之比较
  • 第一节 余上沅与熊佛西民国时期的话剧教育
  • 第二节 剧专与延安“鲁艺”的话剧教育
  • 第三节 剧专与“孤岛”上海两校的话剧教育
  • 第六章 剧专教学和研究中的矛盾、调适及探索
  • 第一节 探索的矛盾与调适——学术与教学
  • 第二节 艺术取向——“学院派”与“街头派”
  • 第三节 剧专多方面的舞台探索与现代话剧演剧
  • 结语 “剧专传统”及其演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