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认知心理学探讨司法判断背后的思维认知路径,分析认知偏差,并提出改革对策。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旨在于藉助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精细化探究裁判行为背后的思维认知路径,揭示出司法判断中的假定过程及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以此在深化司法改革背景下,提出批判性证立检验的方法对策。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整体性司法裁决与其建立在纯形式逻辑分析上,毋宁奠基于司法假定的完满性把握之上,而由法律前见作为必要条件而启动的司法假定,藉以潜在的直觉加工机制来先行获取,其认知功用的发挥可提升决策的质量与效率,但也会导致偏差且无法完全消除,为此假定结论通过裁决规范(合法性证立)与司法论证(程序性证立)的方法检验后,可较好增强裁决的可接受性与公信力。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作者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导言
  • 一 问题意识及其限定
  • 二 回顾与架构:成果梳理与结构安排
  • 三 研究方法上的交叉与调适
  • 第一章 在场的司法假定
  • 第一节 司法假定的提出
  • 一 司法活动中的假定
  • 二 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司法判断与司法假定
  • 三 程序法上的区隔:司法假定与司法认知
  • 第二节 揭开司法假定的面纱
  • 一 相当常见却为人遮蔽的司法假定
  • 二 司法假定应是开放的、可修正的
  • 第三节 司法假定的相关理论支持
  • 一 假定由生活体验形成的前见来把握
  • 二 法律假定可能的源泉就是法感
  • 三 司法假定也受动物本能的影响
  • 四 司法假定离不开历史偶然性向度
  • 小结
  • 第二章 司法假定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一节 司法假定形成的必要条件——法律前见
  • 一 司法假定的意义理解来自于法律前见
  • 二 合理前见对司法假定的有效指引
  • 三 不合理前见对司法假定的有害误导
  • 第二节 司法假定何以形成
  • 一 直觉加工机制的认知心理学描述
  • 二 司法假定形成的认知心理学阐释
  • 小结
  • 第三章 司法假定的功用发挥及其偏差监控
  • 第一节 司法假定认知功用的发挥
  • 一 理想运作情境中的认知功用
  • 二 现实运作情境中的认知功用
  • 第二节 司法假定认知偏差的监控
  • 一 司法假定出现认知偏差的根源
  • 二 应对司法假定认知偏差的策略
  • 小结
  • 第四章 法外因素介入假定的可接受性理论之批判
  • 第一节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的旨趣与适用
  • 一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旨在达成司法共识
  • 二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符合司法实践属性的依归
  • 第二节 法外因素介入假定的可接受性之困境
  • 一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的悖论难题
  • 二 司法判断可接受性威胁法治的可能性
  • 小结
  • 第五章 司法假定的合法性检验——建构裁决规范
  • 第一节 假定检验标准的合法性基础:形成的法律体系
  • 一 法律体系形成的融贯性论据
  • 二 法律体系形成的变动性论据
  • 第二节 建构裁决规范对假定检验的理论设计
  • 一 有关司法假定检验基准的争辩
  • 二 建构裁决规范作为司法假定检验的依据
  • 第三节 裁决规范检验假定的内在理路
  • 一 裁决规范作为假定检验基准何以可能
  • 二 对裁决规范检验假定所持异议的反驳
  • 小结
  • 第六章 司法假定的程序性检验——司法论证的制度设计
  • 第一节 法官负有司法论证的义务
  • 一 司法论证是对司法判断的合理证立
  • 二 理性论证是法官断案的灵魂
  • 第二节 司法论证检验假定的可验证性功能
  • 一 司法论证的程序论辩性及其对可接受性困境之消解
  • 二 司法论证可验证性功能的理论审思
  • 第三节 司法论证检验假定的个案审视
  • 一 司法假定无法确保同等对待——以同案中“强制性规定”异议为例
  • 二 司法假定的真值性识别
  • 三 司法论证可验证性功能的双向展开——以指导性案例8号为分析对象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