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传记文学鼻祖,朴素幽默,充满睿智。

内容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富兰克林历时17年之久创作本书,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

目录

  • 目录
  • 绪 言
  •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一
  • 一 家世
  • 二 童年
  • 三 童婚
  • 四 做丈夫
  • 五 上中学
  • 六 一个悲剧(上)
  • 七 一个悲剧(下)
  • 八 偷窃和赎罪
  • 九 父亲去世和我的双重羞耻
  • 十 认识宗教
  • 十一 准备赴英留学
  • 十二 种姓身份被除
  • 十三 终于到伦敦了
  • 十四 我的抉择
  • 十五 学做英国绅士
  • 十六 改变
  • 十七 饮食实验
  • 十八 羞涩保护了我
  • 十九 不诚实之害
  • 二十 接触各种宗教
  • 二十一 罗摩给弱者以力量[36]
  • 二十二 纳拉扬·亨昌德罗
  • 二十三 大博览会
  • 二十四 当了律师又怎样
  • 二十五 我的不安
  •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二
  • 二十六 赖昌德巴伊
  • 二十七 我怎样开始生活
  • 二十八 第一宗案子
  • 二十九 头一次打击
  • 三十 准备赴南非
  • 三十一 抵达纳塔耳
  • 三十二 若干经历
  • 三十三 赴比勒托里亚途中
  • 三十四 更多的磨难
  • 三十五 比勒托里亚第一日
  • 三十六 与基督教徒的往来
  • 三十七 设法与印度人联系
  • 三十八 “苦力”
  • 三十九 准备打官司
  • 四十 宗教精神的升华
  • 四十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四十二 定居纳塔耳
  • 四十三 纳塔耳印度人大会
  • 四十四 种族隔离
  • 四十五 巴拉宋达朗
  • 四十六 3英镑人头税
  • 四十七 对各宗教的比较研究
  • 四十八 做家务
  • 四十九 回国
  • 五十 在印度
  • 五十一 两种热情
  • 五十二 孟买的集会
  • 五十三 浦那和马德拉斯
  • 五十四 “速归”
  •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三
  • 五十五 暴风雨的冲击
  • 五十六 另一种风暴
  • 五十七 考验
  • 五十八 风暴过后的平静
  • 五十九 儿童教育
  • 六十 服务精神
  • 六十一 禁欲(上)
  • 六十二 禁欲(下)
  • 六十三 简朴生活
  • 六十四 波耳战争
  • 六十五 卫生改革和饥荒救济
  • 六十六 准备回印度
  • 六十七 重返印度
  • 六十八 当起文书和听差
  • 六十九 在国民大会上
  • 七十 寇松勋爵的朝觐
  • 七十一 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上)
  • 七十二 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中)
  • 七十三 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下)
  • 七十四 在贝纳勒斯
  • 七十五 定居孟买
  • 七十六 信仰经受考验
  • 七十七 再赴南非
  •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四
  • 七十八 “丧失了爱的劳动?”
  • 七十九 来自亚洲的专制者
  • 八十 忍受侮辱
  • 八十一 令人振奋的牺牲精神
  • 八十二 自省的结果
  • 八十三 为素食而做的牺牲
  • 八十四 土疗和水疗实验
  • 八十五 一个警告
  • 八十六 与当权者斗争
  • 八十七 一个神圣的回忆和忏悔
  • 八十八 同欧洲朋友的亲密往来(上)
  • 八十九 同欧洲朋友的亲密往来(下)
  • 九十 《印度舆论》
  • 九十一 苦力集中地还是“隔度”?
  • 九十二 黑死病(上)
  • 九十三 黑死病(下)
  • 九十四 火烧印度居民区
  • 九十五 一本书的魔力
  • 九十六 凤凰村
  • 九十七 第一夜
  • 九十八 波拉克毅然前来
  • 九十九 被神灵保佑的人
  • 一百 家庭生活一瞥
  • 一百零一 朱鲁“暴动”
  • 一百零二 心灵的追寻
  • 一百零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诞生
  • 一百零四 更多的在营养学上的实验
  • 一百零五 嘉斯杜白的勇气
  • 一百零六 家里的非暴力不合作
  • 一百零七 致力于自我克制
  • 一百零八 绝食
  • 一百零九 当校长
  • 一百一十 文字训练
  • 一百一十一 精神训练
  • 一百一十二 良莠之差
  • 一百一十三 把绝食当做苦修
  • 一百一十四 应戈克利之召去伦敦
  • 一百一十五 战时我所做
  • 一百一十六 精神上的难关
  • 一百一十七 小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一百一十八 戈克利的仁爱
  • 一百一十九 胸膜炎的治疗
  • 一百二十 回国
  • 一百二十一 当律师的一些回忆
  • 一百二十二 法庭上的欺诈行为?
  • 一百二十三 当事人变成同事
  • 一百二十四 解救一个当事人
  •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五
  • 一百二十五 初次体验
  • 一百二十六 与戈克利在浦那
  • 一百二十七 这是威胁吗?
  • 一百二十八 圣提尼克坦
  • 一百二十九 三等车乘客的悲哀
  • 一百三十 追求
  • 一百三十一 坎巴庙会
  • 一百三十二 拉克斯曼·朱拉[6]
  • 一百三十三 创立学院
  • 一百三十四 两下为难
  • 一百三十五 废除契约移民
  • 一百三十六 靛青的污渍
  • 一百三十七 文雅的比哈尔人
  • 一百三十八 面对着“非暴力”
  • 一百三十九 撤销诉讼
  • 一百四十 工作方法
  • 一百四十一 同伴们
  • 一百四十二 深入农村
  • 一百四十三 遇到一个好官
  • 一百四十四 与劳动者接触
  • 一百四十五 学院搬迁
  • 一百四十六 绝食
  • 一百四十七 凯达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一百四十八 洋葱贼
  • 一百四十九 凯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束
  • 一百五十 走向团结
  • 一百五十一 征兵运动
  • 一百五十二 命悬一线
  • 一百五十三 劳莱特法案和我的窘境
  • 一百五十四 奇观
  • 一百五十五 难忘的一周!(上)
  • 一百五十六 难忘的一周!(下)
  • 一百五十七 “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 一百五十八 《新生活》和《青年印度》
  • 一百五十九 在旁遮普
  • 一百六十 基拉法反对护牛?
  • 一百六十一 阿姆里察国大党大会
  • 一百六十二 国大党的入党礼
  • 一百六十三 土布运动的诞生
  • 一百六十四 终于找到了!
  • 一百六十五 一场有益的对话
  • 一百六十六 大势所趋
  • 一百六十七 在拿格浦
  • 告 别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于1993年6月成立的综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