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政法学视角,解构国家担保责任,提出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从行政法学的角度,以国家担保责任为中心,依照“给付行政民营化后国家责任的变迁及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国家担保责任在我国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的逻辑思路,运用行政法学的理论工具,着重对国家担保责任的基础理论、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规范分析方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国家模型学方法
- 五、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一章给付行政民营化与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 第一节 给付行政民营化概述
- 一、给付行政民营化的缘起
- 二、给付行政民营化的概念、种类与界限
- 三、给付行政民营化的理论依据
- 四、给付行政民营化的宪法容许性与法律保留
- 第二节 给付行政民营化的制度保障: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 一、国家责任的概念
- 二、国家责任的发展与变迁
- 三、国家担保责任的兴起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国家担保责任的界定
- 一、国家担保责任的概念
- 二、国家担保责任的性质
- 三、国家担保责任的特征
- 四、国家担保责任的地位
- 五、国家担保责任与相关范畴的辨析
- 第二节 国家担保责任的理论依据
- 一、担保国家理论
- 二、辅助性理论
- 三、基本权保护义务理论
- 四、国家与社会合作理论
- 第三节 国家担保责任的基本类型
- 一、管制责任
- 二、监督责任
- 三、接管责任
- 第四节 国家担保责任的主要内容
- 一、公平竞争秩序的担保
- 二、竞争者合法权益的担保
- 三、私人机构内部员工基本权益的担保
- 四、给付持续不中断的担保
- 五、给付质量和数量的担保
- 六、给付价格的担保
- 七、给付服务普及化、均等化的担保
- 第五节 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
-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嬗变
- 二、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 三、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的属性
- 四、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其经验
- 第一节 国家担保责任在德国的立法实践
- 一、国家担保责任在《联邦基本法》中的立法实践
- 二、国家担保责任在《电信法》中的立法实践
- 三、国家担保责任在《行政程序法》修正草案中的立法实践
- 四、国家担保责任在《公私合作制促进法》中的立法实践
- 第二节 国家担保责任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实践
- 一、国家担保责任在“促参法”中的立法实践
- 二、国家担保责任在“公共设施接管营运办法”中的立法实践
- 第三节 国家担保责任在域外的立法经验
- 一、担保责任立法坚持担保公众权益和促进竞争并举
- 二、担保责任立法坚持从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 三、担保责任立法可以采取单独制定或修改现行法律的方式
- 四、担保责任立法应该与时俱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引入及其制度障碍
- 第一节 国家担保责任理论的引入
- 一、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必要性
- 二、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可行性
- 三、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家担保责任理论引入的制度障碍
- 一、法律缺位
- 二、法律缺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一节 我国国家担保责任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
- 一、行政效率原则
- 二、合作原则
- 三、公平竞争原则
- 四、公益维持原则
- 五、受管制的自我管制原则
- 第二节 国家管制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 一、民营化前的效益评估机制
- 二、合格民间机构的评选机制
- 三、确立不对称管制机制
- 四、价格管制机制
- 第三节 国家监督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 一、对私人机构使用国家补贴费用的监督机制
- 二、强制私人机构披露信息机制
- 三、确立问讯和查看机制
- 四、建立事后的监督评估机制
- 五、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监督机制
- 第四节 国家接管责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 一、兴建营运过程中的国家接管法律机制
- 二、特殊情况下的国家接管法律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