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看民国电影的表达,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社会。

内容简介

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欣赏的愉悦和无限的欢乐,而又因其表现方式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丰富性,使其对观众有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从而引发对这种影响力的正面或负面的效应评判,乃至最终产生对电影进行不同形式检查的制度实践。

本书研究的主题,正是电影检查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与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相对应,电影检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产生背景和表现形式与其他电影大国相比,有同有异,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面,是对电影道德题材表现的关注、对武侠神怪影片的严厉查禁以及对外国“辱华”影片的高度敏感,这些都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和近代以来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讨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民国电影检查之滥觞
  • 一、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创立背景
  • 二、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之初创
  • 三、初创时期民国电影检查之意义
  • 国民政府统一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
  • 一、国民党电检制度的由来
  • 二、电影检查制度的内容
  • 三、电影检查制度的运作
  • 四、电检会的改组
  • 电影检查制度的地方实践
  • 一、上海电影检查制度建立之背景
  • 二、上海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
  • 三、打压武侠神怪影片
  • 四、全面限制和驱除“辱华”影片
  • 五、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的结束
  • 六、上海电影检查制度建立的意义及其影响
  • 美国电影在华境遇的改变
  • 一、“不怕死”事件之缘起
  • 二、“不怕死”事件处理的经过
  • 三、“不怕死”事件的反响及意义
  • “革命”语境下的地方电影检查
  • 地方边陲的电影检查
  • 一、哈尔滨电影检查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
  • 二、哈尔滨电影检查个案——《西线无战事》的上映风波
  • 电影检查权的转移
  • 一、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背景
  • 二、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
  • 三、加强对左翼电影的检查
  • 四、继续打压武侠神怪影片
  • 五、继续查禁美国“辱华”影片
  • 六、其他电影检查工作
  • 七、总结与评价
  • 电影检查制度的延续与调整
  • 一、战时电影检查制度的调整
  • “新”旧杂陈
  • 一、日本对华电影侵略政策
  • 二、汪伪政权的电影检查
  • 三、华北伪政权的电影检查
  • 四、伪满的电影检查
  • 电影检查体制的复归与消亡
  • 一、战后电影检查的基本概况
  • 二、战后对国产影片的检查
  • 三、战后对进口影片的检查
  •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影检查制度之终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