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是现代人文视野下对古人及传统的深度解析,是历史的另一种读法。

内容简介

《时间的压力》出自“林语堂散文奖”“钟山文学奖”获得者夏立君之手。作者以寻绎之功力,清理之胆识,通过抵达呼应一个个心灵秘境,展开一场场跨越千载的时空对话,旨在于现代人文视野下,以学术质地的文学表达完成对古人及传统的深度解读。屈原的缠绵悱恻,曹操的诡谲苍茫,李白的青春飞扬,司马迁的义气决绝……形神毕肖的一个个古人,时间压力下的存在困境与人性挣扎,在作者笔下一一呈现。

作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古人共同抵达历史深处,却又能清醒地站在历史的魅影之外。文字干净利索,剥皮见骨,时有水落石出之效,读来简捷畅快,而又时时让人警醒,颇费思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时间在呼吸
  • 引言
  • 一个人的仪式
  • 诗人的时空 以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为例
  • 屈原:第一个独唱的灵魂
  • 曹操:说曹操曹操到
  • 陶渊明:那一团幽隐的光明
  • 李白:忽然来了个李太白
  • 司马迁:在肉身与灵魂之间
  • 李斯:失落的家园
  • 李陵:冰雪里的灵魂
  • 商鞅:历史深处的那块木头
  • 夏完淳:少年的绝唱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时间的压力》。有伟大的人,没有完美的人;有伟大的传统,没有完美的传统。本书体裁为历史大散文,以人物为经,其事迹为纬,其作品为线,综合评价其行事心理,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立体化的人物全景。屈原的婢妾心态,被包装成爱国主义。晦涩之《离骚》,何尝不是一篇篇 “求偶” 内心剖白?曹操的圣人追求,却成了小丑归宿。否则更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未在身前称帝,或可谓势力牵绊使然,亦未尝不是东汉孝文化的制约。明末遗老遗少,或归隐山林,或归降新朝,史书上幸而镌刻一个少年夏完淳,留下了明末的一抹斜阳残照,还有那么烫热。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实乃一种避害举止,陶的数次为官不顺,硬生生被包装成一个怀乡团,田园诗鼻祖,亦非其平生所愿。李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石头缝里迸出来的神秘精灵,故而显得落落不合,不与时同,亦不与时和。故而李白的各种行径,能得知音赏识,却为大众不容。李白作为青春长不大的代表,正在于其不合时宜之处。连其死,都能包装成醉后捞月失足坠水。谪仙谪仙,下凡人间,仍不失仙人本色。有了李白之盛唐,为青春中国;李白逝后,自此青春不再。中国文人载入史册者多如牛毛,但能以文传世、人文合一者,寥寥无几,司马迁即为个中翘楚。汉武帝时期,为古代中国张力最盛之际,司马迁用文笔,铸就了中国文字的极度张力。其巨著《史记》,既可说是空前,亦可谓绝后。个人修史,字字皆精血,在笔下人物中,寄寓了其在场感的超强还原能力和情感同理心。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河”,其实,这句话中,“萧何” 二字换成李斯亦可。秦国一统天下,李斯实现了从小人物至帝国最高领导层的华丽转身。而始皇没后,李斯迅速滑落,身死家灭。帝国的兴亡,与一人荣辱系于一身,亦从另一角度,佐证了李斯对秦帝国之重要性。李斯与韩非同为荀子门徒,韩非为理论派,成为法家巨擘,李斯为实践派,开创新帝国。李斯就是活着的韩非,玩火者,虽能助之,但终必自焚。从底层飞升至顶峰,再到下坠殒灭,李斯一生,在中国历史上亦属罕见。李陵是个悲情人物,应该说李广祖孙三代皆为悲情人物。中国人素有同情悲情人物之传统,何况李陵还为引发司马迁宫刑之导火索,亦为《史记》之助产士。秦国是个奇葩国家,凡主政者皆不得好死,即自商鞅始。商鞅奠定了秦国繁荣之基石,以立法改变了西陲蕞尔小国,但最终却死于自己制定的律法。且商鞅之法,绵延后世,影响深远。始作俑者,落此下场,亦属报应。商鞅之 “徙木为信”,与赵高之 “指鹿为马”,有甚区别?却串起了一个王朝的兴起与衰亡。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