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5千字
字数
201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聚焦中国当代媒体文化,本书通过具体案例与理论分析,揭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当代媒体文化景观,以具体个案为切入点,深入到这一景观的内部,考量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当代媒体文化的发展变化。本书着重于本土媒体文化的个案分析,引入相关理论,解析具体案例,进而描绘出中国媒体文化的基本问题,揭示出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现实。本书由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完成,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和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当代媒体研究中心共同合作的产物。它具有跨学科研究的视野。注重经验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深入浅出,适用于媒体文化研究者、相关领域教师和读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节 何谓传媒文化?
- 第二节 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的若干问题
- 一、传媒文化的场域构成
- 二、视觉文化的转向
- 三、传媒公域入侵私域
- 四、快感的非政治化
- 五、认同建构的同一性与混杂性
- 第三节 关于本书
- 第一章 经典通俗化——解读《百家讲坛》
- 第一节 《百家讲坛》的由来
- 一、中国当代文化语境
- 二、《百家讲坛》的流变
- 三、《百家讲坛》的叙述模式
- 第二节 《百家讲坛》的争议
- 一、肯定的话语
- 二、否定的话语
- 三、折衷论的话语
- 第三节 《百家讲坛》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 一、学术场与媒介场之角力
- 二、大众传媒对学术场的渗透
- 三、“孤独的人群”及其认同叙事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二章 选秀的狂欢——解读《超级女声》
- 第一节 《超级女声》概述
- 一、历史背景
- 二、节目新模式
- 第二节 《超级女声》的争议
- 一、中国需要何种偶像以及如何产生偶像?
- 二、《超级女声》是否为艺术?
- 三、《超级女声》的影响
- 第三节 《超级女声》的文化解读
- 一、经济实体是“超女”的利益链
- 二、打造消费偶像
- 三、作为热销商品的中性形象
- 四、收视率:“看不见的手”
- 【关键词】
- 【讨论题】
- 【延伸阅读】
- 第三章 家国的镜像——解读《春节联欢晚会》
- 第一节 《春晚》的发展
- 一、作为源头的“笑的晚会”
- 二、红极一时80年代
- 三、盛极而衰90年代
- 第二节 《春晚》的研究
- 一、《春晚》的文化批判
- 二、《春晚》的实务分析
- 第三节 《春晚》的话语分析
- 一、欢天喜地的开头和结尾
- 二、太平盛世的同一主题
- 三、四海归一的歌曲
- 四、《春晚》小品:齐家治国叙欢乐
- 五、催人泪下说真实的特别嘉宾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四章 体育的想象——解读电视体育节目
- 第一节 体育传媒文化
- 一、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嬗变
- 二、中国当代体育传播的特征
- 第二节 体育传播中的话语分析
- 一、体育与体育传媒研究
- 二、体育传媒与叙事策略
- 第三节 体育明星的“娱乐叙事”
-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节日性”传播
- 二、体育明星“全球共享”
- 三、明星娱乐机制的“互文性”
- 第四节 “英雄叙事”及其反思
- 一、英雄叙事中的国家形象与民族身份
- 二、批判性的“反思叙事”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五章 博客化生存——博客文化论
- 第一节 博客中国
- 一、博客在中国的发展
- 二、博客重要事件扫描
- 第二节 博客文化与公共领域
- 一、网络博客是公共领域?
- 二、博客话语与身份认同
- 第三节 博客的支配话语与草根文化
- 一、博客中的支配话语
- 二、博客中的草根文化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六章 娱乐化视频——视频文化论
- 第一节 媒介演进:网络视频成新宠
- 一、电视对文字信息的冲击
- 二、文字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流
- 三、电视迈向娱乐
- 四、网络视频的崛起
- 第二节 视频分享网站的取样分析
- 一、视频网站的内容分析
- 二、网络视频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娱乐至死”的网络视频
- 一、消费社会与视觉文化中的网络视频分享
- 二、受控媒介中的娱讯泛滥
- 三、未来走向何方?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七章 喉舌与专业主义——报纸新闻探微
-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报业
- 一、救国启蒙与宣传性传统
- 二、改革开放与传媒经济
- 三、新的社会矛盾和作为社会公器的报纸
- 第二节 关于报纸新闻的争论
- 一、关于新闻宣传的理论
- 二、大众社会理论
- 三、新闻专业主义
- 四、公共领域中的报纸
- 第三节 报纸新闻的内在张力
- 一、喉舌的功能性分析
- 二、专业主义与喉舌论的紧张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八章 时尚与身份建构——时尚杂志解析
- 第一节 中国时尚杂志源流考
- 一、中国时尚杂志的诞生与其社会文化语境
- 二、时尚杂志的目标受众
- 三、当代中国的时尚杂志
- 第二节 时尚杂志的文化研究
- 一、时尚消费主义的反思
- 二、时尚身份建构的解析
- 三、时尚女性主义批判
- 第三节 时尚杂志的个案分析
- 一、奢侈品消费与白领
- 二、《时尚Cosmopolitan》与白领的身份想象
- 三、时尚杂志建构的虚幻身份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九章 先锋艺术场——以宋庄为例
- 第一节 全球本土化进程
- 一、社会转型期的激情与迷惘
- 二、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市场
- 三、先锋艺术群落的演变
- 第二节 点评宋庄:问题与声音
- 一、对体制的文化突围
- 二、一种新殖民文化景观
- 三、一种消极的文化撤退
- 四、名利场的文化逻辑
- 第三节 艺术群落的先锋想象与文化逻辑
- 一、先锋想象与空间表演
- 二、国际拼盘中的春卷
- 三、权力场中的名利场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十章 主旋律与娱乐化——当代电影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概述
- 一、走向世界的“第五代电影”
- 二、边缘与个人化的“第六代电影”
- 三、趋向娱乐的“主旋律电影”
- 四、商业电影潮流
- 第二节 多元文化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
- 一、当代电影的文化语境
- 二、商业片异军突起
- 三、主旋律片的娱乐化转型
- 第三节 当代电影文化的几个问题
- 一、当代电影的文化想象
- 二、当代电影的跨境生产
- 三、当代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十一章 景观与消费怀旧——关于上海新天地
- 第一节 新天地的语境分析
- 一、新天地的缘起
- 二、作为经营城市方略的新天地
- 第二节 历史符号的再造
- 一、景观的符号政治经济学
- 二、怀旧的符号社会学
- 第三节 历史景观再造的文化逻辑
- 一、混杂的海派文化
- 二、“文化互涉”营造的审美距离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 第十二章 “诗意”广告与消费神话——广告消费主义批判
- 第一节 中国广告传媒的变迁
- 一、“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状况
- 二、当代中国广告传媒的发展
- 第二节 “诗意”广告的是非及其研究路径
- 第三节 “消费神话”的文化逻辑
- 一、经济话语对文化资源的掠夺
- 二、性别话语的选择性“发明”
- 三、政治话语“若隐若现”
- 【关键词】
-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