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梳理未来经济动向与发展新亮点、新机遇。

内容简介

全球经济“危机四伏”,粮食、能源、财政、气候等多重危机叠加,进入不确定年代;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逆全球化进一步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恶化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必须迎接外部挑战,完成自身的重大历史转折——产业升级、区域平衡、共同富裕。

全书围绕数字化转型、“双碳”两大未来经济发展主线,带领读者读懂中国经济的基本逻辑,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从变局中发现机遇。本书实证丰富,分析透彻,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直面全球经济“沙克尔顿时刻”
  • 第一章 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
  • 科技“铁幕”缓缓降下
  • “双碳”倒逼产业变革
  • 抗疫、民生、经济:未来“对角线”
  • 第二章 看懂中国经济基本逻辑
  • 中国经济“自转”
  • 中国经济“公转”
  • 中国金融安全岛崛起
  • 第三章 中国城市经济迭代升级
  • 城市竞争刮起“对标风”
  • 城市经济进入下半场
  • 城市经济2.0:扩功能还是造新城?
  • 城市数字化转型成败得失
  • 第四章 破局地区经济“中等发展”
  • “四大引擎”驱动区域经济
  • 区域经济:东强西弱,南高北低
  • 区域发展再平衡之道
  • 地区“中等发展”破局
  • 第五章 园区经济瓶颈与突破
  • 产能过剩隐藏在园区内
  •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迭代
  • 实现“科技投行”角色转换
  • 园区运营模式升级方向
  • 第六章 产业经济断裂与重组
  • 全球“三链”陷入瘫痪
  • 东亚率先破局重组
  • 中国成东亚重组最大变量
  • 东亚经济“三链”未来版图
  • 全球“三链”迭代重组
  • 第七章 房地产分化与替代
  • 为何调控楼市?
  • 楼市进入分化时代
  • 谁能替代房地产?
  • 房地产重在自我创新
  • 第八章 能源乱局、破局和变局
  • 能源乱局底层逻辑
  • 能源在破局交叉线上
  • 中国新能源未来空间
  • 未来能源革命真实画面
  • 第九章 汽车大调整、大分化
  • 汽车业正“失去方向”
  • 城市与汽车痛苦中“勾兑”
  • 汽车业态变了
  • 新能源车路线分化
  • 新能源车凭体验胜出
  • 第十章 数字经济“格式化”各行各业
  • 数字化转型“历史杠杆”
  • 企业数字化转型“四象限”
  • 算法重塑劳动关系
  • 人工智能最后一公里
  • 哪些领域无法替代?
  • 第十一章 城市商业新变局
  • 传统商业大变革前夜
  • 新消费、新动能
  • 城市生意怎么做?
  • 未来商业模式
  • 第十二章 人才与养老,前提变了
  • 城市为什么“抢人”?
  • “抢人”:地方的“张良计”
  • 从“抢人才”到“换脑子”
  • 中国养老“第三条路”
  • 第十三章 医疗产业破局之道
  • 医疗体系的三个“不可能三角”
  • 医改最高境界复合同体
  • 产业互联网率先突破医疗困境
  • 第十四章 企业在变局中迭代
  • 企业赚快钱时代结束
  • 无奈的“二八定律”
  • 以“战略”弯道超车
  • 后出海时代已至
  • 第十五章 企业组织变革之路
  • 企业复式组织再造
  • 模块集成、功能叠加
  • 直线制、矩阵制、军团制、组合制
  • 第十六章 企业家内心解惑
  • 为何企业频繁闹内讧?
  • 企业成功之痒:宿命与歧途
  • 民企代际转型:人还是机制?
  • 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战略悖论
  • 第十七章 从市场经济到共同富裕
  • “整顿”市场经济的时刻到了
  •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什么?
  • 共同富裕“主战场”是社会经济
  • 共同富裕需迈过四道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让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经济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026 本(299)#《中国经济 2022:城市深化与产业重组》🚢伴随疫情演变,中国正陷入抗疫、民生、经济的 “不可能三角”;而硬约束、阶段性、平衡点和变标准,其合力将构成未来 “对角线”。🚢工业门类。就工业门类配套程度而言,中国虽全但产业链定位偏低,美国偏态但处于产业链顶端。中国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重点参与加工和组装,如机械、化工、运输、装备制造和消费品制造,而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电子、通信、医疗、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则具备很大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深入,打造产业集群与高度集成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将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引导趋势。产业集群将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有机连接形成产业生态,能实现技术自主,具备产业护城河。🚢在脱碳的大背景下,智能、绿色、低排放的增长路径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共同选择。从国家竞争的角度而言,谁能越早向零碳坚定转型,谁就能越早在全球生态产业发展和标准制定上占据领先地位,在规模、成本、技术应用上取得突破。🚢中国可再生能源专利已占全球 57% 以上,远超排名第二、第三的美国(15.6%)和日本(4.3%)。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中国已然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能源的成本优势,往往又会助力企业在产业链上获取更具弹性的定价权,从而撬动更多资金和力量,助力企业打破发达国家在石油逻辑下对于资本和资源的垄断。归根结底,碳中和是一项长跑。🚢新冠肺炎大流行带来的挑战不亚于一场持久战,病毒持续变异,并在和人类的碰撞、拉锯中长期演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创造历史的结果可以看作各种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各种意志和力量如同无数相互交错的力,形成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产生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由此产生出的总合力。🚢经济与政策这两个互动双旋体在起作用,有时相生,有时相克,因而政策呈现出来的形式不太会是一条直线,而是波动的曲线。世界范围内凸显的因素及其蝴蝶效应不断展开,中国经济必然受其影响,并对其作出回应。中国经济围绕世界经济 “公转”。🚢政策围绕景气、潜力、结构、稳定、规划 “自转”,并不断调整纠偏。首先,基于政治的本质 —— 左平右衡,寻找均衡点。其一,纠偏是基于当前稳增长压力骤增的客观环境,“稳” 和 “变” 之间,天平稍向 “稳” 倾斜。其二,纠偏是长期战略执行过程中曲折性和周期性的体现,是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其三,长期来看,纠偏绝不意味着开倒车,对应到投资上体现为 “战术上灵活调整(交易性机会)” 与 “战略上保持定力(趋势性机会)” 的叠加。🚢物理学家薛定谔曾言:“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变得无序,即熵在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对国家亦是如此,中国目前基本是处于熵增的耗散结构状态,但中国经济还在围绕世界经济 “公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缘,而 “自转” 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将提高 “公转” 的稳定性。🚢经济运行实践绝非国内单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不仅受国内 “五点一线” 的牵掣,而且还受外部因素影响,围绕世界经济 “公转”。概括来讲,当下中国经济围绕世界经济 “公转” 过程中,有三大新增或变强的因素。🚢中国的制造和消费。对于劳动力禀赋、市场空间、区域纵深、基础设施等优势明显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经济的 “压舱石”。经过中低端阶段,又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自我改造,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梯度递进、逐级叠加、螺旋上升。从国际上看,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超过 35%,是美日德的总和;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同时,改革开放打开中国消费市场的洪流,从复苏、觉醒到爆发、扩张,如今,消费洪波向个性化与智能化方向奔去。🚢中国经济围绕世界 “公转”。进一步分析,在 “公转” 过程中,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与西方不仅货币政策逆向,全球视野下的经济周期也将 “错位”,可谓 “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中国 “自转” 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将增强 “公转” 的稳定性。沧海横流见英雄,中国将直面这个大时代,化腐朽为神奇。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共同富裕不是“等靠要”

      计划经济已成过去,市场经济历尽千辛万苦,许多传统的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现在的现象,也引领不了当下的经济现实,所以中国必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合适的道路。于是,先富变共富的国策被重申,只不过,从以税收、转移支付为代表的第二次分配,到以慈善捐赠为主的第三次分配,第二、第三次分配更多的是对现有的存量财产进行精准的再分配,并不能产生新的财富 “蛋糕”,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共富。毕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是 “等靠要”,一个关键前提是劳动创造幸福,无论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发展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正因如此,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是第四次分配 —— 社会经济。所谓的社会经济,从内涵上讲是围绕社会大众就业和生存而展开的经济活动,它不以交易为目的,本质是填补市场经济制造的黑洞:市场经济围绕交换而展开生产,带来过剩、分化等偏态,社会经济则注重以社会需求为核心的新资源配置;市场经济重效率,社会经济重协调;市场经济亲资本,“嫌贫爱富”,追求利益最大化,社会经济亲民众,使差距、离散趋于收敛状态。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失衡之 “矛”,社会经济恰恰是弥合失衡的 “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句话读后感

        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发展对策:一是多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发力,为全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继续把蛋糕做大。二是发挥各地区区位优势,全国一盘棋,在产业上既有竞争又有互补,以互补为主。三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齐头并进,传统能源要提高科技水平,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新能源要均衡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四是高科技、规模化种田,提高种粮积极性,确保种业安全和丰产丰收,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五是充分用好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为科学决策、公共管理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六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既要激发经济活力,又要调节离谱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