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用户推荐指数
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3千字
字数
No.17
科学技术
202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推理破案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解读真实案例、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案件,介绍了各种死亡方式现场、犯罪现场侦查方法、凶器分析、法医鉴定方法、犯罪心理分析、有毒物质介绍及解毒方法等内容,带领读者感受真实的犯罪现场,了解法医如何找到死亡真相,直击犯罪。书中详细解读了92个案例,为读者科普全面而专业的法医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罪案与人性,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法医学、刑侦学等知识。
本书面向的读者不仅仅是犯罪悬疑小说的作者,还有这类小说和电影的爱好者,以及任何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任何你想知道的和你想不到的,你都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Part 1 死亡真相——让尸体“说话”,为死者昭雪
- 01 被割喉者是死于窒息吗?
- 02 溺水者会像得了肺病一样死亡吗?
- 03 勒死和缢死有什么区别?
- 04 死于脱水会怎样?
- 05 为什么冻死的人仿佛在微笑?
- 06 头部离开身体还会思考吗?
- 07 服用安眠药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 08 粪坑如同沼泽一样危险吗?
- 09 螺旋桨吊扇能够切掉人头吗?
- 10 被呕吐物呛死和被雷电劈死哪个更难受?
- 11 拿走哮喘病人的吸入器会导致他死亡吗?
- 12 割腕容易变成傻子吗?
- 13 高坠的过程中人在想什么?
- 14 人真的会被活活气死吗?
- 15 陷进流沙会死吗?
- 16 不睡觉比不吃饭死得快吗?
- 17 孕妇死亡后还能生孩子吗?
- Part 2 刑侦现场——以技术为重,查找蛛丝马迹
- 18 18年前的血液痕迹还有价值吗?
- 19 戴手套作案就一定不会留下痕迹吗?
- 20 弹道是枪的“指纹”吗?
- 21 指纹背后的真相如何?
- 22 警方如何寻找失踪的人?
- 23 如何给犯罪嫌疑人测毒?
- 24 笔迹鉴定与书写时间的关系有多大?
- 25 什么是洛卡尔物质交换定律?
- 26 复制轮胎印和脚印的方法通用吗?
- 27 微量物证也能定罪吗?
- 28 仔细清洗过的现场还能测出血迹吗?
- 29 密信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 30 最早的身份密码——7000年前的指纹真的存在吗?
- 31 利用DNA可以复原长相吗?
- 32 如何快速分辨真血和假血?
- 33 识别脚印的方法有哪些?
- Part 3 法医鉴定——用证据说话,破解死亡密码
- 34 如何确定尸源?
- 35 通过牙齿可以判断死者的身份吗?
- 36 法医是怎样鉴定死因的?
- 37 怎么发现尸体上的针孔?
- 38 人死后多久尸体会完全腐烂?
- 39 死后手指会呈灰色吗?
- 40 利用汗液也能追凶吗?
- 41 人的死亡过程是怎样的?
- 42 胖子和瘦子的尸体冷却速度一样吗?
- 43 如何通过苍蝇鉴定死亡时间?
- 44 掌握血迹喷溅形态可以还原现场吗?
- 45 假死是怎样造成的?
- 46 人死后,体内的器官可以用来移植吗?
- 47 解剖尸体时还会不会流血?
- 48 毛发在法医眼中有多重要?
- Part 4 杀人凶器——案发现场会说话的“第三人”
- 49 如何推断凶器种类?
- 50 枪伤具体是什么样子?
- 51 法医眼中的锐器伤是什么样?
- 52 砍创都是他杀造成的吗?
- 53 什么样的伤口是切创伤所致?
- 54 剪创伤口是怎样造成的?
- 55 火器伤是什么样的?
- 56 坠落伤如何判断?
- 57 弓箭的杀伤力有多大?
- 58 球状闪电的杀伤力有多大?
- 59 是先判断死因再判断凶器吗?
- 60 戒酒会致命吗?
- Part 5 致命毒药——防不胜防,中毒之后知多少
- 61 肉毒杆菌毒素,1克就能毒死1000人吗?
- 62 为什么古代小说中用得最多的毒药是砒霜?
- 63 辐射如何让人中毒?
- 64 毒药会隐形吗?
- 65 氰化物到底是什么?
- 66 毒鼠强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67 咬断舌头真的是因为自杀吗?
- 68 怎样缓解轻度中毒?
- 69 毒药如何变成解药?
- 70 解药如何变成毒药?
- 71 要命的相思豆你碰过吗?
- 72 致癌的二噁英是什么?
- 73 最毒树木——见血封喉长什么样?
- 74 河豚的毒性有多大?
- 75 什么物质易引发肾中毒?
- 76 罂粟的危害有多大?
- Part 6 犯罪心理——揭秘犯罪嫌疑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 77 一个人可以分裂出11个人格吗?
- 78 微表情靠谱吗?
- 79 真的有凶手重返犯罪现场吗?
- 80 恋童癖是一种病吗?
- 81 吸血鬼是精神病吗?
- 82 什么是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
- 83 侦破案件时如何应用犯罪心理学?
- 84 装成精神病可以躲避刑罚吗?
- 85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会高度警觉吗?
- 86 纵火犯的动机竟是为了验证父亲的话?
- 87 女性受害者比男性多吗?
- 88 为什么男性犯罪概率比女性高?
- 89 强奸是一种心理失常的行为吗?
- 90 “邦妮和克莱德症”助长犯罪吗?
- 91 性奴案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何关系?
- 92 受害人和犯罪分子都可以被驯化吗?
- 出版声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