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让你被看见、被重视、被倾听、被理解。

内容简介

“人类需要得到认可,就如同需要食物和水一样。”在任何健康的人际、家庭、学校、社区组织或社会中,都存在一项核心技能——深入了解他人,并让他们感到被看见、被重视、被倾听、被理解。然而,在我们周围,常常有很多人感到自己被忽视和不被理解。在本书中,戴维·布鲁克斯旨在引导和启发人们如何真正地了解他人,并在家庭、工作以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建立更深厚的人际关系。

布鲁克斯认为,虽然我们常常谈论“关系”“情感”“社会联系”的重要性,但这些概念都太抽象了,要真正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接纳的深厚关系,涉及一系列细致而具体的社交行为:在不破坏关系的前提下表达不同意见;适时展现自己的脆弱;善于倾听;懂得如何优雅地结束谈话;懂得如何请求和给予宽容;懂得如何拒绝而不伤人心;懂得如何陪伴那些正在经历痛苦的人;懂得如何主持聚会,让每个人都感到受欢迎、被接纳;懂得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基于此,布鲁克斯在书中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你应该对他们投入什么样的关注?你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对话?你应该关注一个人故事中的哪些部分?凭借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不断自我超越的信念,布鲁克斯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以及戏剧、哲学、历史和教育的世界中汲取灵感,呈现了一种亲切、充满希望又切实可行的人际连接方法。

本书将帮助读者变得更加理解他人、更加体贴他人,并且找到被看见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将为一个因分歧、敌意和误解而四分五裂的社会提供一种可能的缓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第一部分 我看见了你
  • 第1章 被看见的力量
  • 第2章 视而不见
  • 第3章 照亮
  • 第4章 陪伴
  • 第5章 何为“人”?
  • 第6章 深度对话
  • 第7章 提出正确的问题
  • 第二部分 我看见了你的挣扎
  • 第8章 “失明”盛行
  • 第9章 艰难对话
  • 第10章 如何帮助处于绝望中的朋友?
  • 第11章 共情的艺术
  • 回避
  • 情感剥夺
  • 反应过度
  • 被动攻击
  • 第12章 你的苦难如何塑造了你?
  • 第三部分 我看见了你的力量
  • 第13章 性格:踏入房间时,你带来何种能量?
  • 第14章 人生任务
  • 第15章 人生故事
  • 第16章 祖先印记
  • 第17章 何为智慧?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

    我们对他人的误解,根源不在于信息不足,而在于观察姿态的根本偏差。大多数人将他人视为待解的数据集合,试图通过行为模式分析来预测其反应。这种物化视角注定失败,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动态本质与灵魂深度。本书作者布鲁克斯在书中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认知框架。他将 “了解” 分解为三个层次:表层行为的观察、内在动机的解读,以及生命故事的聆听。这三个层次并非递进关系,而是交织的理解网络。表层行为透露习惯与防卫机制,内在动机揭示价值排序与情感驱动,而生命故事则展现了个体如何将破碎经历编织成意义之网。这种分层不是理论空想,而是基于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整合。作者的论述中,“社会性知识” 概念尤为关键。他区分了技术性知识与社会性知识 —— 前者关乎做事能力,后者关乎理解他人。现代社会过度推崇技术理性,导致社会性知识严重萎缩。我们精于计算却拙于感受,擅长解决问题却无力体会情感。这种失衡造就了大量 “社交功能正常的理解障碍者”,他们能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却始终无法穿透表象触及他人核心。书中对现代认知习惯的批判,我觉得是有说到点子上。作者指出,数字时代培育了 “标签化认知”—— 我们急于将他人归类为某种人格类型,贴上 MBTI 或九型人格的标签,然后便停止进一步探索。这种认知惰性使我们错失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更深刻的是,他将这种表面理解视为一种道德缺失,一种对他人人格完整性的不尊重。作者不仅提出问题,更提供了可实践的认知训练。其设计的 “深度注意” 练习,确实是我在相关书籍中第一次能用完整的逻辑架构来解释清楚的练习模型 —— 通过放慢判断、悬置预设、全神贯注于当下,读者能逐渐培养起捕捉细微信号的能力。这些信号包括语调的微妙变化、表情的瞬间闪回、语言模式中的隐藏线索。他强调,真正的理解需要勇气,因为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意味着面对自己可能不愿看到的真相。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 (这个点,就让这本书值得五星满分了)。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理解他讲述自己生命的方式 —— 哪些事件被赋予核心地位,哪些被边缘化,转折点如何设定,角色如何分配。这种叙事结构比具体内容更能揭示一个人的本质。当我们学会阅读他人的生命叙事,而非仅仅收集离散事实时,理解才算是真正开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未将人际理解浪漫化。他清醒地指出,完全了解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任务,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可穿透的黑暗区域。但正是这种认知谦卑,构成了真正理解的基础。承认理解的有限性,反而使我们更接近真实。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了解一个人》感觉这是一本讲用什么方法去了解一个人的书,因为这里边有陪伴、聆听、共情、看见与被看见等等方法,让您如何去了解一个人。可又不完全是如何了解一个人,也有做一个明灯去照亮别人的意味,劝人向善,给人温暖,砥砺前行。其实了解一个人可能做到的是如何与他们相处,知道了相处,也许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做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可是这些都是有目的性,人生不都是为了什么而奋斗,也有不是目的的目的。我们应该学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而去奋斗,不做什么比做了什么更加重要,因为前者的难度比后者大太多了。既要压制心中的冲动,又要打消所有的顾虑,要知道忍着不做是最耗费精力的动作。您最终成为的人,就是那些本可以轻松做,但是您选择努力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的那些事情。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调积极倾听的重要性,或者如布鲁克斯所说的 “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他写道:“当他人在说话时,要积极认真地去倾听,甚至可以说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去倾听。” 当我对某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新事物时,我在这种倾听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当倾听一个人讲述他正在面对的困难或引以为豪的成就时,如果能带着同样的热情,倾听的结果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